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被引量:
5
1
作者
阎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0,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批评传统。这种传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波折和转向,从政治经济批判转向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以戴维·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增...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批评传统。这种传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波折和转向,从政治经济批判转向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以戴维·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增添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方向。哈维建构的空间理论及其阐释框架,为解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哈维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传统
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 感悟 理性——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方式札记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承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把人的生命形式和艺术形式视为异质同构,把艺术形式视为具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这种观念决定了文学批评上直观神悟的方式;尽管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惯用直观神悟的阐述方式,但仍然有其理性分析的基础,只是在表述过程中深...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把人的生命形式和艺术形式视为异质同构,把艺术形式视为具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这种观念决定了文学批评上直观神悟的方式;尽管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惯用直观神悟的阐述方式,但仍然有其理性分析的基础,只是在表述过程中深藏不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学批评
生命形式
艺术形式
直观神悟
理性因素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
传统
文学批评
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新格义”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2,共9页
将“代”的概念引入对文学创作的考察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常见方法之一。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
将“代”的概念引入对文学创作的考察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常见方法之一。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开篇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胡适认同文学进化说:“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考》
一代有一代之
文学
骈语
文学
进化
传统
文学批评
文学
创作
代际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被引量:
5
1
作者
阎嘉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0,共5页
基金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一般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空间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SKX201018
文摘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学批评传统。这种传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波折和转向,从政治经济批判转向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以戴维·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增添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方向。哈维建构的空间理论及其阐释框架,为解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
戴维·哈维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传统
空间理论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 感悟 理性——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方式札记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承学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把人的生命形式和艺术形式视为异质同构,把艺术形式视为具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这种观念决定了文学批评上直观神悟的方式;尽管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惯用直观神悟的阐述方式,但仍然有其理性分析的基础,只是在表述过程中深藏不露。
关键词
传统
文学批评
生命形式
艺术形式
直观神悟
理性因素
民族特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谷鹏飞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研究(1942—2022)”(22AZW001)。
文摘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
传统
文学批评
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新格义”阐释
Keywords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
Chinese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New Geyi”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威
机构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2,共9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比较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小小说研究”(2020GXJK080)研究成果。
文摘
将“代”的概念引入对文学创作的考察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常见方法之一。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开篇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胡适认同文学进化说:“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
关键词
《宋元戏曲考》
一代有一代之
文学
骈语
文学
进化
传统
文学批评
文学
创作
代际
王国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阎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命 感悟 理性——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方式札记
吴承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徐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