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走中的文艺心理学研究——评新版《文学心理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邢光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94,共5页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 钱谷融 鲁枢元 教材 修订版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2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1,共9页
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比较研究的“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中西互释”单纯方法论视角,缺乏两种阐释学原理意义上的疏通与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出本土化的重要实绩。要推进西方文学... 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比较研究的“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中西互释”单纯方法论视角,缺乏两种阐释学原理意义上的疏通与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出本土化的重要实绩。要推进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须以文学心理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心理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最终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才能实现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真正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 本土化 创造的诠释学 格义 新格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文学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评《文学心理学》
3
作者 成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X期82-82,共1页
“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人格面具”意味着人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或自身时,拥有不同的心理处理模式。人们的行为、心理、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恰恰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结构。由钱谷融等编著的《文学心理学》一书从讲... “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人格面具”意味着人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或自身时,拥有不同的心理处理模式。人们的行为、心理、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恰恰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结构。由钱谷融等编著的《文学心理学》一书从讲述文学接受的心理效应及相关心理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分类,对文学心理学的起源发展等进行总结,最后对文学价值进行心理品评,这些内容对于探析文学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心理学 个性心理结构 文学艺术家 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面具 外部环境 心理效应 文学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0-75,共6页
《文心雕龙·序志》中认为“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 ,这里的“文心”即指《文心雕龙》的书名 ,而“为文之用心”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这部旷世之作是从作家的文学创作心理角度探讨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序志》中认为“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 ,这里的“文心”即指《文心雕龙》的书名 ,而“为文之用心”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这部旷世之作是从作家的文学创作心理角度探讨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文心雕龙》中对文学创作心理的阐述很多 ,但主要集中在这样五个方面 :一、对“神”的阐述 ,把“神”作为文学创作心理的核心 ;二、对“情”、“志”的阐述 ,把“情志”作为主体创作心理的“关键” ;三、用“神与物游”来具体描述文学创作心理过程 ;四、以“虚静”观来具体阐述主体创造心境 ;五、主张“各师成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 个性心理 创造心境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心理学 古代文学理论 创作心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文艺心理学研究的若干缺陷
5
作者 郭亨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77-82,共6页
我国的文艺心理学研究工作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缺乏对指导思想的清醒意识,缺乏方法学上的认真研究,对艺术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过于薄弱,对儿童文艺心理学研究未予重视,对文艺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尚未展开等。文中就如何... 我国的文艺心理学研究工作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缺乏对指导思想的清醒意识,缺乏方法学上的认真研究,对艺术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过于薄弱,对儿童文艺心理学研究未予重视,对文艺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尚未展开等。文中就如何弥补这些缺陷问题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者 心理学研究方法 文学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儿童 文艺心理学 心理研究 弗洛伊德心理学 心理问题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意象的动态流变论——以人物意象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晓晔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9-192,113,共5页
无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还是西方近代美学,"文学意象"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它作为审美范畴是在理论上对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大脑中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世界的概括。本文主要以人物意象为例,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学意象在文学艺... 无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还是西方近代美学,"文学意象"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它作为审美范畴是在理论上对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大脑中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世界的概括。本文主要以人物意象为例,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学意象在文学艺术家的意识空间中的动态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文学创作心理学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心灵的重影——评刘彦荣《奇谲的心灵图影——<野草>意识与无意识关系之探讨》
7
作者 王吉鹏 吴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刘彦荣 《奇谲的心灵图影——〈野草〉意识与无意识关系之探讨》 书评 学术价值 创作心理 文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