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开近年文学寻根之风——汪曾祺与当代欧美小说结构观相颉颃 |
张诵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7
|
|
2
|
文学寻根综论 |
谭解之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8 |
4
|
|
3
|
文学寻根的双向运动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0 |
|
4
|
重塑“中国”想象:1980年代考古新声、南方书写、乡土经验与文学“寻根” |
黄英豪
魏巍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以“地方”为方法的“现代派”变体——寻根文学的理念与实践 |
韩欣桐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从“风俗保群”到“文化寻根”——重审“寻根文学”中的文化再造问题 |
钟媛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如何让史料完整地说话?——“寻根文学”史料研究的几个辩证关系 |
谢尚发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寻根文学”的考古学渊源——再探新时期文学的思想史读法 |
王逸凡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寻根’思潮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学术工作坊笔谈 |
黄子平
李庆西
韩少功
陈思和
许子东
李杭育
陈晓明
王尧
宗仁发
张清华
洪治纲
来颖燕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当代批评的文学性深化——以“寻根文学批评”为例 |
王晴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寻根”视域遮蔽下的视角位移——重估“杭州会议”的作用及意义 |
聂麟枭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知青作家的精神突围与自我拯救——文学“寻根”运动的心理动因阐释 |
陈润兰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
|
|
13
|
在文化的规约下窒息——反观寻根文学潮流的困境 |
张莉
|
《学术界》
|
2003 |
0 |
|
14
|
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及其危机——对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思潮的现代性反思 |
陈灵强
夏海微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5
|
寻根文学的寻根之失 |
吴矛
陈国恩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6
|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
刘忠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7
|
对寻根文学中文学性批判之不足的反思——以《爸爸爸》、《小鲍庄》为例 |
刘淮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8
|
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 |
田文兵
赵学勇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 |
张太兵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0
|
寻根文学:文革思维的超越与残留——《棋王》《爸爸爸》的叙事学分析 |
刘可可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