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文学审美论”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6-91,共6页
文学审美论是 19世纪以来带有全球性的文学观和方法论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 (包括创作、批评和理论研究 )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欧美文学审美论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唯美主义思潮两方面的分析 ,引出对文学审美论... 文学审美论是 19世纪以来带有全球性的文学观和方法论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 (包括创作、批评和理论研究 )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欧美文学审美论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唯美主义思潮两方面的分析 ,引出对文学审美论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试图揭示其精神实质和作为方法论的局限 ,并澄清以往学术界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某些误读或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论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者 王尔德 文学艺术 纯粹美 现实主义 审美范畴 康德 《判断力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论观念嬗变:从现代性延展到当代性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赖大仁 郭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接续现代性传统不断延展,由审美特征论推进到审美本质论,其特点和意义在于:文学审美意识更加自觉,文学自主与自律具有新的针对性;对文学审美特性与艺术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和系统化;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并体现了更多辩证思维,具有更大理论阐释张力。如今提出“当代性”建构具有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特殊意义,既要走出“去文学化”“去审美化”等后现代性误区,回归文学意义价值和重建文学审美精神;同时也要超越现代性局限,将文学审美现代性延展的成果融入进来,更加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功能,走向新时代文学审美论的当代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论 观念嬗变 现代性延展 当代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论:他律本质论向自律本体论的转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婷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审美体验论 人类学本体论 文学审美论 审美反映论 文艺美学 审美意识形态 本质论 文艺学 形态论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文学审美论”的超越性与开放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锋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9,共7页
王国维率先提出以"境界"为核心的文学审美论,它并非如批评者所说,是脱离社会政治现实的"孤芳自赏",而是在坚持文学审美性的前提下,具有向社会政治的开放性。王国维的审美批评分别从人格、真伪上评价诗人,反对形式... 王国维率先提出以"境界"为核心的文学审美论,它并非如批评者所说,是脱离社会政治现实的"孤芳自赏",而是在坚持文学审美性的前提下,具有向社会政治的开放性。王国维的审美批评分别从人格、真伪上评价诗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技巧至上,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受起源性质与功能性质的制约,文学具有本位的情感养育作用,也具有他位的政治介入作用,但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才能真正发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 文学审美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论的“知性方法”批判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37,共9页
作为“文学工具论”的反动,“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出现无疑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具有“矫枉过正”的性质,因而在学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这种由一种片面导向另一种片面的现象反映了思维方式上的“知性”... 作为“文学工具论”的反动,“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出现无疑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具有“矫枉过正”的性质,因而在学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这种由一种片面导向另一种片面的现象反映了思维方式上的“知性”局限,因而需要进行深入地反思。其反思的路径可以从“自律论”、“二元论”、“特征论”等观点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论 知性方法 自律论 二元对立 特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与《谈新诗》
6
作者 刘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研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以个人体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鉴赏与理解诗歌,可以从废名对新诗的体悟、研究与小说创作中获得启发。《谈新诗》不仅展现了废名对新诗的见解,更让读者窥见废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研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以个人体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鉴赏与理解诗歌,可以从废名对新诗的体悟、研究与小说创作中获得启发。《谈新诗》不仅展现了废名对新诗的见解,更让读者窥见废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感受其新诗研究的生命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个人体验 文学审美 废名 生命体悟 《谈新诗》 理解诗歌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审美重构——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
7
作者 刘凡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7-I0007,共1页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正经历从“文化理解”向“文明互鉴”的范式转型。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一书,正是对这一转型的重要探索。该书以“历史脉络—审美策略—文化阐释”三维框架重构文学...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正经历从“文化理解”向“文明互鉴”的范式转型。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一书,正是对这一转型的重要探索。该书以“历史脉络—审美策略—文化阐释”三维框架重构文学教育范式,在保持本土教育特色的同时,推动从文本细读到文化自觉的认知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域 全球化 文学审美 文学教育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批评传统及其当代走向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铁生 宁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6,共10页
在文学审美批评传统中,文艺美学的批评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现当代发展阶段中,受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相关理论的影响,文艺美学的审美批评强调文学性,苛求文本的创作形式,崇尚唯美主义的文学审美原则;而政治美学的文学审美批评亦... 在文学审美批评传统中,文艺美学的批评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现当代发展阶段中,受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相关理论的影响,文艺美学的审美批评强调文学性,苛求文本的创作形式,崇尚唯美主义的文学审美原则;而政治美学的文学审美批评亦有其历史渊源并在其当代发展中一度有取代文艺美学占统治地位的趋向。在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相关理论影响下,政治美学审美批评更加关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通约性,文本的内容、文学话语的权力、人性美与秩序美和意识形态则成为其追寻的目标;在当代,学术界又开始走向"审美回归"的发展道路,意在为审美正名的同时,在新形式主义的影响下,该趋向讲求审美与政治、形式与现实、美学原则与社会关注之间的平衡,将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融为一体,摒弃各自的弊端,"审美"与"审丑"并举,使形式与内容两者有机地达成统一,为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建立起当代文学审美批评的新范式。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文学审美批评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批评 文艺美学 政治美学 审美回归 形式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 被引量:7
9
作者 曹顺庆 蒋荣昌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96-102,共7页
近三十年来 ,西方大学文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已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但此一转变的意义迄今未能得到阐明。此一转变实际上已成为如下历史事件的鲜明表征———随着消费社会的日渐成形 ,与符号化消费互为表里的多语言文学文本已经取代... 近三十年来 ,西方大学文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已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但此一转变的意义迄今未能得到阐明。此一转变实际上已成为如下历史事件的鲜明表征———随着消费社会的日渐成形 ,与符号化消费互为表里的多语言文学文本已经取代或正在取代以书写语言为主体的传统文学文本的主流地位。文学语言、文学文本形态、文学的审美特性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根本变革 ,文学研究也已从其内部转向更深处 ,亦即已从传统的古典样式的“文学研究”转向以“文化研究”命名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文学审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歌辞《采莲曲》文学审美意蕴脞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大银 张艮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乐府歌辞《采莲曲》虽然属"清商曲辞",但并非"喧丑之制",而是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采莲曲》的文学审美意蕴,不仅在于其充满了浓郁的劳动气息,呈现了凝结着丰厚吴越地域历史文化底蕴的"越女"形象,... 乐府歌辞《采莲曲》虽然属"清商曲辞",但并非"喧丑之制",而是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采莲曲》的文学审美意蕴,不仅在于其充满了浓郁的劳动气息,呈现了凝结着丰厚吴越地域历史文化底蕴的"越女"形象,而且还在于其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以及多种情感审美类型。《采莲曲》是乐府歌辞中的清新一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劳动气息 情感类型 “越女”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欧阳友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审美 悬置 审美意义 消解 历史合理性 学理性 传播内容 尊重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审美的价值及其实施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文 郭英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71-76,共6页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德育,突出文学审美教育价值;结合智育,渗...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德育,突出文学审美教育价值;结合智育,渗透文学审美教育思想;结合"情趣"塑造,升华文学审美的艺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大学英语教学 价值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生豪莎剧翻译的文学审美取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媛慧 任秀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在莎剧翻译中,朱生豪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提炼出来的诗话的白话文体符合汉语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习惯,也与莎剧的语言风格最吻合,是诗化的散文和散文化的诗。在翻译实践中,朱生豪"神韵说"的翻译思想体现了原作的... 在莎剧翻译中,朱生豪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提炼出来的诗话的白话文体符合汉语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习惯,也与莎剧的语言风格最吻合,是诗化的散文和散文化的诗。在翻译实践中,朱生豪"神韵说"的翻译思想体现了原作的诗情和神韵,译出了莎剧的文学性和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剧翻译 文学审美 “神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的审美嬗变与价值重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啸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7-239,共3页
文学审美在网络时代发生嬗变,并实现其价值重构。网络文学拓展了人类的审美视野,让文学审美走向平民化。网络文学对内心的直接、率直、毫无矫情的表达,体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让文学真正成为一种愉快而自由的美的欣赏与生命体验。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审美 审美嬗变 价值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时代文学审美范式探绎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继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5,154,共8页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媒介上,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媒介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影音文本,并日益呈现为"语图互文"的审美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文学图像的关注实则是在语图互文的境况下对文学审美范式变化必须做出的回应...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媒介上,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媒介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影音文本,并日益呈现为"语图互文"的审美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文学图像的关注实则是在语图互文的境况下对文学审美范式变化必须做出的回应。而对这一论域的探究首先应当从学理路径上厘清并阐明:语言和图像同作为文学之媒介,其审美范式上存在着功能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来讨论"文学图像化"的可能性、合法性以及图像审美的本源性等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图互文 文学审美 语象 本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审美”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物化审美,而文学审美则是有助于人性丰富与完善的精神性审美,前者不能取代后者。在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中,应该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人性的不利影响,弘扬文学审美的人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文学审美 审美差异 文艺学 人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军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143,166,共4页
本文从文学审美的维度入手,认为文学审美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学经典的生成是"内部"要素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实践形态、知识建构和价值指向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本文从文学审美的维度入手,认为文学审美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学经典的生成是"内部"要素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实践形态、知识建构和价值指向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综合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体现和凝聚着审美主体对于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凝聚着作为审美客体与对象的经典文本的审美经验、社会历史和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经典 文学审美 生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读者永恒的心灵渴求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惠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当代社会,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永无止境的消费欲望,日益造成物质泛滥状态下的精神贫乏。人类生存的本质应该是在世界上充满劳绩地自由创造,努力突破有限的具象世界,达于无限的自由精神境界。文学审美正是要引领人不断超越日常生活,领略本... 当代社会,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永无止境的消费欲望,日益造成物质泛滥状态下的精神贫乏。人类生存的本质应该是在世界上充满劳绩地自由创造,努力突破有限的具象世界,达于无限的自由精神境界。文学审美正是要引领人不断超越日常生活,领略本真生存的光华,创造一个充满无限神性的世界。就此而言,文学审美是所有追寻诗意本真生存读者的永恒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读者 精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福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审美 女性 宋代 文化 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初创阶段 美学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美文学普及性出版物的审美价值和特性要求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述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X期75-76,共2页
美学价值是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也是文学三大核心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脱了道德审判、政治解读等文学欣赏元素之外的一种就文学本质进行研究的方式。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同样记录着西方世界的审美原则和理论,这对... 美学价值是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也是文学三大核心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脱了道德审判、政治解读等文学欣赏元素之外的一种就文学本质进行研究的方式。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同样记录着西方世界的审美原则和理论,这对推动目前世界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加速交流融合的时代来说,进一步传播英美文学的核心审美观念无疑是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本论文重点讨论这些出版物出现的意义以及特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普及 特性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