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审美批评传统及其当代走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铁生 宁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6,共10页
在文学审美批评传统中,文艺美学的批评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现当代发展阶段中,受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相关理论的影响,文艺美学的审美批评强调文学性,苛求文本的创作形式,崇尚唯美主义的文学审美原则;而政治美学的文学审美批评亦... 在文学审美批评传统中,文艺美学的批评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现当代发展阶段中,受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相关理论的影响,文艺美学的审美批评强调文学性,苛求文本的创作形式,崇尚唯美主义的文学审美原则;而政治美学的文学审美批评亦有其历史渊源并在其当代发展中一度有取代文艺美学占统治地位的趋向。在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相关理论影响下,政治美学审美批评更加关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通约性,文本的内容、文学话语的权力、人性美与秩序美和意识形态则成为其追寻的目标;在当代,学术界又开始走向"审美回归"的发展道路,意在为审美正名的同时,在新形式主义的影响下,该趋向讲求审美与政治、形式与现实、美学原则与社会关注之间的平衡,将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融为一体,摒弃各自的弊端,"审美"与"审丑"并举,使形式与内容两者有机地达成统一,为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建立起当代文学审美批评的新范式。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文学审美批评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批评 文艺美学 政治美学 审美回归 形式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者的审美救世之途——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征与功能悖论
2
作者 李俊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 学理特征 功能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解冻与文学批评生命的获得——新时期之初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1979-1984)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伟 杨晓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新时期之初,随着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胜利召开,文学从属于政治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重获新生。以理论批评与作品批评为基点,试图从"人学观念的确立"、"为文艺正名"、"走向审美化的文学批评&... 新时期之初,随着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胜利召开,文学从属于政治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重获新生。以理论批评与作品批评为基点,试图从"人学观念的确立"、"为文艺正名"、"走向审美化的文学批评"三个方面阐述新时期政治解冻后文学批评重获新生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的观念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批评 人学观念 审美反映论 审美化的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光潜“言意合一”语言观的生成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翠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6,共7页
"言意合一"是朱光潜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以其为理论基础,朱光潜修正了克罗齐美学的不足,建构了自身文艺美学体系,阐述了音义协调一致论、内容与形式一体论等重要观点,并运用于文学审美批评实践。"言意合一"语... "言意合一"是朱光潜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以其为理论基础,朱光潜修正了克罗齐美学的不足,建构了自身文艺美学体系,阐述了音义协调一致论、内容与形式一体论等重要观点,并运用于文学审美批评实践。"言意合一"语言观与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有相近之处,具有朴素的语言本体意识,为中国新时期本体论语言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本土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言意合一 文学审美批评 语言本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