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学”存在到“文学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探究
1
作者 蒋继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文学存在方式"主要是追问"文学怎样存在"的问题,比抽象地索解"文学是什么"要好得多。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从执拗于自身的纯粹语言、结构、形式领地到弥漫于一切非文... "文学存在方式"主要是追问"文学怎样存在"的问题,比抽象地索解"文学是什么"要好得多。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从执拗于自身的纯粹语言、结构、形式领地到弥漫于一切非文学话语和文化文本之中,其研究的对象不再是纯文学文本,而是关涉人文社科诸多领域的社会文化文本,即文学性文本。伴随文学性的蔓延,一切的历史叙事、哲学观念、神学故事都打上文学的语言情结,文学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存在方式。后理论视域中的文学存在应在规避传统现象/本质的二元思维模式基础上,着眼于实体性、整体性、关系性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存在方式 形式主义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2
作者 徐一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7-49,共3页
在以往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我们比较习惯首先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而事实上,文学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个更加普遍而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文学与教育一样具有文化性、功利性和公共性。提倡文学是... 在以往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我们比较习惯首先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而事实上,文学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个更加普遍而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文学与教育一样具有文化性、功利性和公共性。提倡文学是一种教育存在不仅对理解文学教育有意义,而且对文学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正龙教授访谈
3
作者 汪正龙 王文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61,共7页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追求文学永恒不变本质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研究文学存在方式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研究方式。从大的方面看,文学涵盖了形式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形式构型两个方面,把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相结合十分必要。但是...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追求文学永恒不变本质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研究文学存在方式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研究方式。从大的方面看,文学涵盖了形式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形式构型两个方面,把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相结合十分必要。但是这个“历史”是双重的,不仅针对文学存在方式的研究,也适用于我们对知识生产本身的历史有效性、有限性的认知与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社会历史 语言形式 文学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俐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6,共8页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艺术价值 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 文本分析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哲学的文之思
5
作者 张新颖 郑宇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0,共1页
作为2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件”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理论景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生长点。21世纪以来,回归文学性的研究日益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事件”的文学凸显出来。随着“事件”成为理解文学存在方式的... 作为2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件”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理论景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生长点。21世纪以来,回归文学性的研究日益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事件”的文学凸显出来。随着“事件”成为理解文学存在方式的核心概念,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借助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与跨学科的理论资源,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探讨文学事件的概念,成果斐然。南京大学何成洲、但汉松主编的《文学的事件》(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首次将文学作为事件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以哲学源头之光“映照文艺批评进程,启迪推陈出新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者 文学存在方式 文学事件 文学评论家 文艺批评 文学作品 南京大学 文本细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