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文学图像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122,共4页
"文学图像化"在此指文学语言的图像化,即作者在写作时沉浸在图像之中,运用可观可感的手法来叙写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写作和表意实践。对此,国内外的理论家分别从社会、时代、政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更多地持有"折衷... "文学图像化"在此指文学语言的图像化,即作者在写作时沉浸在图像之中,运用可观可感的手法来叙写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写作和表意实践。对此,国内外的理论家分别从社会、时代、政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更多地持有"折衷论"或"二元论"的立场及批判态度,而忽略了对"图像化"本身问题如美感、审美关系以及本体的探讨。笔者从"文学图像化"的定位、内核等方面切入,阐发了另外一种研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图像化 定位 内核 思想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自觉与魏晋南北朝图—文会通的嬗变——兼论文学图像化审美转向的发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怀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魏晋之后,随着文人的审美自觉,文学图像化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图像化,文学作品图像化成为文人实现审美诉求的重要方式。文人的审美创造使得先秦两汉图—文会通传统在这个时代,于创作主体、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呈现出历史性嬗变,... 魏晋之后,随着文人的审美自觉,文学图像化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图像化,文学作品图像化成为文人实现审美诉求的重要方式。文人的审美创造使得先秦两汉图—文会通传统在这个时代,于创作主体、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呈现出历史性嬗变,文学图像化创作在这些嬗变中发生了从注重再现、重写到注重表现、创造的审美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觉 图—文会通 嬗变 文学图像化 审美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图像化语境下中华戏曲典籍对外出版与传播——以昆曲典籍《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智慧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文学的图像转向是视觉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文学图像化相伴而生的是受众审美期待与审美经验的改变,以及碎片化多元出版时代的来临。文学的图像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华戏曲典籍的对外出版与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基于《牡丹亭... 文学的图像转向是视觉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文学图像化相伴而生的是受众审美期待与审美经验的改变,以及碎片化多元出版时代的来临。文学的图像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华戏曲典籍的对外出版与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基于《牡丹亭》出版与传播,提出文学图像化语境下戏曲典籍对外出版传播的策略,加强多元化出版中图像与语言文字的完美融合与互补,以及文本传播和舞台传播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戏曲典籍从精英学术圈走向大众群体,实现更广泛与深入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化文学 多元化出版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化文学流行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149,158,共7页
图像化文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图像艺术取代语言艺术,也不会颠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性质,而是意味着文学突破了语言的垄断地位,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其说图像使文学边缘化,不如说文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图像丰... 图像化文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图像艺术取代语言艺术,也不会颠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性质,而是意味着文学突破了语言的垄断地位,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其说图像使文学边缘化,不如说文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图像丰富、再生,乃至无穷。图像化文学是市场经济、读者需求、文化环境等因素催生的产物。市场经济为图像化文学的流行奠定了物质基础,读者"读图"的偏好为图像化文学的流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宽容的文化环境为图像化文学的流行提供了现实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化文学 流行 市场经济 读者需求 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新变的内部机制和时代精神——从“散文小说化”谈起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晓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123,共9页
文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带来了文体的新变。文体互动基于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和文体自身发展成熟所具备的能力。文体新变一方面来自于形式上的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艺术趣味和文化精神的影响。"散文小说化"并非仅仅是散文... 文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带来了文体的新变。文体互动基于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和文体自身发展成熟所具备的能力。文体新变一方面来自于形式上的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艺术趣味和文化精神的影响。"散文小说化"并非仅仅是散文创作中吸收借鉴了小说的一些手法,而是整个创作精神更加倾向于叙事性、描述性、传奇性等,体现出文学消费的娱乐化特点,是"文学图像化"在散文创作中的一种反映。此外,网络时代的"全民化"也是当代文学创作文体跨界现象大量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小说化 文体互动 文体观念 时代精神 文学图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