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佛寺、权力与文学:论唐代慈恩寺诗的生成及诗史价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3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14BZW177)。
-
文摘
慈恩寺建于唐太宗朝,最初是唐代皇家祈福的寺庙,后成为玄奘译经场和京城儒释的活动场所。盛唐时伎乐文化繁盛,众多娱乐活动在此展开,慈恩寺的皇家权威性逐步消解,成为民间的游宴场所。慈恩寺诗因为景龙修文馆文士慈恩寺应制活动而兴起,产生了近30首同题诗。盛唐时慈恩寺雁塔题名兴盛,促使慈恩寺诗个人书写局面的形成,呈现题材多元、情思自由的特点。慈恩寺的建立和功能的转变,带动了慈恩寺诗的产生和内容变迁。考察慈恩寺与慈恩寺诗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与文学之间的丰富关联,更深入地揭示唐代诗歌发生史。
-
关键词
慈恩寺
慈恩寺诗
地理空间
文学唐代诗歌史
-
Keywords
Ci′en Temple
Ci′en Temple poetry
geographical space
literature Tang poetry history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