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洪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问题业已引起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界的关注和反思。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的性质定位、教学专业性、文本阅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将会对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学史》 现当代文学史 大学教育改革 文学史教学 主干课程 教学教材 基础学科 研究成果 文学史 学术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东瑶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面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困境,结合理论与实践,文章提出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强调原典精读、培养问题意识、合理使用课件、注重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力图使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艺术感悟力。
关键词 古代文学史教学 原典精读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新·活·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探讨
3
作者 刘川鄂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8,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既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分支,又是现代中国人审美人生的一段历程。作为历史,它有谨严客观的特点;作为美的历程,它有艺术的灵动和人性的飞扬。我们不可为了所谓严谨而失去了艺术的美质,也不可为了审美而忘了历史本身。落... 中国现代文学史既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分支,又是现代中国人审美人生的一段历程。作为历史,它有谨严客观的特点;作为美的历程,它有艺术的灵动和人性的飞扬。我们不可为了所谓严谨而失去了艺术的美质,也不可为了审美而忘了历史本身。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前者要求实与新,后者要求活与美。实、新、活、美并不是孤立的各个方面。实是基础,新是提高,活是方法,美是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几个问题——访东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军
4
作者 刘建军 刘春芳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4期3-5,共3页
您在长期的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论文观点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其中您从文化思维模式、维系方式、社会发展三维角度对西方文化与文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独特视角试图建... 您在长期的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论文观点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其中您从文化思维模式、维系方式、社会发展三维角度对西方文化与文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独特视角试图建构新的文学研究体系。能否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您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教学 西方文化 博士生导师 刘建军 外国文学 人大复印资料 思维模式 新华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原著的指导
5
作者 王若谷 《远程教育杂志》 1986年第2期88-89,共2页
在电大中外各种文学史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学教材和读原著应该如何指导?两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关系怎样?如何摆正这两者之间的位置?我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探讨和重视。 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文学史,应是读原著在先... 在电大中外各种文学史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学教材和读原著应该如何指导?两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关系怎样?如何摆正这两者之间的位置?我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探讨和重视。 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文学史,应是读原著在先,学教材在后;前者为本,后者是末;前者为重,后者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教学 学生阅读 原著 教材 电大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教学实践改革:从现代性到互文性
6
作者 赵雪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56-58,共3页
当前,在高校的文学史教学中,以现代性为中轴而展开的“史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学文本以及相应的阅读体验则备受冷落,这是当前文学史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问题。文学史教学实践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归文学本体的文本细读,进... 当前,在高校的文学史教学中,以现代性为中轴而展开的“史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学文本以及相应的阅读体验则备受冷落,这是当前文学史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问题。文学史教学实践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归文学本体的文本细读,进行社会文化视域下的经典阅读,基于历史语境和阅读体验展开多方对话,在完整文学版图内强化板块间的关联呼应,文史互证突显文学史生成的繁复性,跳出现代性的藩篱,打造以“对话”为内核的互文性文学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教学 现代性 互文性 文学文本 经典阅读 多方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史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65年第0期47-55,共9页
1958年在大跃进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全国范围内向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展开了全面斗争。文学史教学工作中也经历了一埸暴风骤雨。全国各高等院校对教学工作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力求用毛泽东文艺... 1958年在大跃进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全国范围内向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展开了全面斗争。文学史教学工作中也经历了一埸暴风骤雨。全国各高等院校对教学工作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力求用毛泽东文艺思想作指导,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从批判继承,厚今薄古的原则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教学 阶级斗争 阶级冲突 文学的历史 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阐释如何与“历史”对话?——以《百合花》为例试谈阅读史教学
8
作者 焦红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73,共4页
作为文学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说的文本阐释不能满足于封闭式的静态分析,相反它必须具有宽广的社会历史视野。阅读史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不仅意味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解读、在不同的阐释层次上发现文本与历史的复... 作为文学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说的文本阐释不能满足于封闭式的静态分析,相反它必须具有宽广的社会历史视野。阅读史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不仅意味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解读、在不同的阐释层次上发现文本与历史的复杂纠葛,更能够帮助学生从"内容形式化"的角度掌握新的文学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教学 文本阐释 阅读史 “历史” 《百合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意见和希望——关于同学们草拟的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大纲的几点说明
9
作者 周纪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15-18,共4页
在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我们中三、中四部分同学,为了建设共产主义中文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教学改革小组。在总路线的鼓舞下,鼓足了干劲,苦战七天,搞出了这样一个很不成熟的教学大纲。现在已有部分老师和部... 在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我们中三、中四部分同学,为了建设共产主义中文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教学改革小组。在总路线的鼓舞下,鼓足了干劲,苦战七天,搞出了这样一个很不成熟的教学大纲。现在已有部分老师和部分同学给我们提了很多好意见。为了使这个大纲搞得更好些,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劳动人民 教学大纲 文学史教学 作家和作品 柳永 共产主义 反现实主义 地主文人 李清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被引量:170
10
作者 陈思和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在当下盛行新方法和新理念而忽视文本细读的学术背景下,细读文本对于以追寻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此,有必要澄清文本细读对文学史教学的当下意义,反思细读文本与作为心灵审... 在当下盛行新方法和新理念而忽视文本细读的学术背景下,细读文本对于以追寻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此,有必要澄清文本细读对文学史教学的当下意义,反思细读文本与作为心灵审美的文学性因素的关系,追寻实现文本细读精神享受的“完美”境界,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种新的文学批评范式的重视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细读 文学 文学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