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期反思文学反映论的三种学理路径
被引量:
3
1
作者
赖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新时期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始终伴随对“唯认识论”思维的清理:以认识论统摄文学,容易掩抑文学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性维度,使之沦为摹写现实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针对文学反映论及其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主要采用了三种反思方法,...
新时期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始终伴随对“唯认识论”思维的清理:以认识论统摄文学,容易掩抑文学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性维度,使之沦为摹写现实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针对文学反映论及其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主要采用了三种反思方法,取得了不同的理论效果:一是“原理廓清”,主要围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反映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进行正本清源,促成机械反映论向能动反映论的平稳过渡;二是“嫁接修复”,力主在追求确定性的知识映现机制中,植入彰显主观性的审美维度,实现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本土话语的辩证创新;三是“颠倒挪移”,声张文学应与追求客观性、确定性的认识论彻底决裂,而完全倒向主体性、价值性一维,以完成客体性文论向主体性文论的激情跃进。整理反思文学反映论的诸种路径,有益于从文论知识生产的学理层次,对本土文论的创新机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学理
文学反映论
审美
反映论
文学
主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诗选注》的“字里行间”——钱锺书与“文学反映论”的且受且辞
2
作者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钱锺书在编选《宋诗选注》期间,接受文学反映论作为论述框架,从而改变了一些诗学看法,从反对"社会造因说"到肯定"社会造因说",从反对"可歌可泣"到肯定"可歌可泣",从反对使用"平民文学&qu...
钱锺书在编选《宋诗选注》期间,接受文学反映论作为论述框架,从而改变了一些诗学看法,从反对"社会造因说"到肯定"社会造因说",从反对"可歌可泣"到肯定"可歌可泣",从反对使用"平民文学"到肯定使用"人民性"概念等,但又与文学反映论保持了一定距离,通过诗与"文件"的区别、诗可以写推想与理想、诗与史不相同等限制文学反映论的适用范围。钱锺书与文学反映论的关系是"且受且辞",他用"字里行间"的方式解构了文学反映论的普适性,坚持着形式化的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宋诗选注》
文学反映论
形式化的诗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的发展和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56-61,共6页
文学反映论是我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对传统文学反映论的质疑和审美反映论的提出,着重分析了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意义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认为:把审美范畴引入文学反映论是对文学反...
文学反映论是我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对传统文学反映论的质疑和审美反映论的提出,着重分析了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意义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认为:把审美范畴引入文学反映论是对文学反映理论的重要发展,丰富了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反映论
审美
反映
情感
反映
文学
审美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散文作家的“自我自由”与“自我限制”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孝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17,共4页
一 在近几年散文创作中,不少散文作家在复苏和激活“自我自由”而得到深深满足和喜悦的同时,面对疾风迅雨的社会变革而闭目塞听,置身于波诡云谲的社会现实而去谋求心理距离,以惊人超脱的平静遁入自我的“自由王国”,一味沉湎于“自我表...
一 在近几年散文创作中,不少散文作家在复苏和激活“自我自由”而得到深深满足和喜悦的同时,面对疾风迅雨的社会变革而闭目塞听,置身于波诡云谲的社会现实而去谋求心理距离,以惊人超脱的平静遁入自我的“自由王国”,一味沉湎于“自我表现”的“快活林”中,从而在新时期散文冲破拘束心灵、压抑个性的藩篱而提高了“人”的观念、价值和自由度之后,产生了矫枉过正的偏颇,转入“自由化”的自我轻吟浅唱之中,明显阻滞了已稍有生机的新时期散文继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自我限制
个体情感
人类情感
新时期散文
“自我”
丰子恺
感受主体
文学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反思文学反映论的三种学理路径
被引量:
3
1
作者
赖锐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文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发生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VSZ07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时期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始终伴随对“唯认识论”思维的清理:以认识论统摄文学,容易掩抑文学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性维度,使之沦为摹写现实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针对文学反映论及其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主要采用了三种反思方法,取得了不同的理论效果:一是“原理廓清”,主要围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反映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进行正本清源,促成机械反映论向能动反映论的平稳过渡;二是“嫁接修复”,力主在追求确定性的知识映现机制中,植入彰显主观性的审美维度,实现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本土话语的辩证创新;三是“颠倒挪移”,声张文学应与追求客观性、确定性的认识论彻底决裂,而完全倒向主体性、价值性一维,以完成客体性文论向主体性文论的激情跃进。整理反思文学反映论的诸种路径,有益于从文论知识生产的学理层次,对本土文论的创新机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新时期
学理
文学反映论
审美
反映论
文学
主体论
Keywords
new era
theory
theory of literary reflection
theory of aesthetic reflection
literary subjectivity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诗选注》的“字里行间”——钱锺书与“文学反映论”的且受且辞
2
作者
刘锋杰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文摘
钱锺书在编选《宋诗选注》期间,接受文学反映论作为论述框架,从而改变了一些诗学看法,从反对"社会造因说"到肯定"社会造因说",从反对"可歌可泣"到肯定"可歌可泣",从反对使用"平民文学"到肯定使用"人民性"概念等,但又与文学反映论保持了一定距离,通过诗与"文件"的区别、诗可以写推想与理想、诗与史不相同等限制文学反映论的适用范围。钱锺书与文学反映论的关系是"且受且辞",他用"字里行间"的方式解构了文学反映论的普适性,坚持着形式化的诗学观。
关键词
钱锺书
《宋诗选注》
文学反映论
形式化的诗学观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的发展和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杜卫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56-6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
文摘
文学反映论是我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对传统文学反映论的质疑和审美反映论的提出,着重分析了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意义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认为:把审美范畴引入文学反映论是对文学反映理论的重要发展,丰富了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
文学反映论
审美
反映
情感
反映
文学
审美论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散文作家的“自我自由”与“自我限制”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孝华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17,共4页
文摘
一 在近几年散文创作中,不少散文作家在复苏和激活“自我自由”而得到深深满足和喜悦的同时,面对疾风迅雨的社会变革而闭目塞听,置身于波诡云谲的社会现实而去谋求心理距离,以惊人超脱的平静遁入自我的“自由王国”,一味沉湎于“自我表现”的“快活林”中,从而在新时期散文冲破拘束心灵、压抑个性的藩篱而提高了“人”的观念、价值和自由度之后,产生了矫枉过正的偏颇,转入“自由化”的自我轻吟浅唱之中,明显阻滞了已稍有生机的新时期散文继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自我限制
个体情感
人类情感
新时期散文
“自我”
丰子恺
感受主体
文学反映论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期反思文学反映论的三种学理路径
赖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宋诗选注》的“字里行间”——钱锺书与“文学反映论”的且受且辞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的发展和意义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散文作家的“自我自由”与“自我限制”
李孝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