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洪仙学理论影响下的文学创作观和风格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振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4,共6页
文学理论发展到两晋之际,葛洪开始把静默守一的仙学理论带进文学创作之中,使文学创作的心理准备、构思、选材、作品风格诸方面蒙上了浓厚的神仙道教色彩,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宗教思想与文学思想所具有的分流共源的关系,探究于此,对于拓... 文学理论发展到两晋之际,葛洪开始把静默守一的仙学理论带进文学创作之中,使文学创作的心理准备、构思、选材、作品风格诸方面蒙上了浓厚的神仙道教色彩,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宗教思想与文学思想所具有的分流共源的关系,探究于此,对于拓宽这种同质异形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视野,无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仙学理论 文学创作观 风格论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陶弘景的文学创作观
2
作者 段祖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8,46,共4页
我们探讨陶弘景的文学创作观,必须深入到他的具体作品中去寻章摘句,条分缕析,即使这样,也只能够粗略地勾勒其文学创作观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陶弘景的文学创作观主要包括才性论、言意关系、贵真文学思想三个方面,与他的文学创作相辅相成。
关键词 陶弘景 文学创作观 才性 言意 贵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创作观——川少社“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论坛综述
3
作者 李菊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7,共4页
月22日,在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召开之际,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举办了主题为“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的文学论坛。
关键词 少年儿童出版社 文学的价值 市场化进程 文学创作观 论坛 思想性 艺术性 教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国维的文学创作观
4
作者 李建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王国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他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尤其是“在文学的修养的深湛与见解的精辟上,不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无与比肩的,就是以后也很少有人能及他。”说他复杂,是因为在...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王国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他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尤其是“在文学的修养的深湛与见解的精辟上,不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无与比肩的,就是以后也很少有人能及他。”说他复杂,是因为在他的美学思想中,深刻与肤浅杂糅,真理与谬误并存,所以,又有待于认真的分析与全面的评价。本文拟从文学创作的动因、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关系和态度,以及如何创造有境界的文学语言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的文学创作思想作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文学创作观 文学创作思想 作家 文学语言 动因 生活之欲 境界 嗜好 叔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散文化身份与世界性写作——木心的文学创作观评析
5
作者 于洋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7,共6页
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流散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流散文学。后殖民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阿里夫·德里克、霍米·巴巴等人或以亲身的流散经历来关注流散现象及流散写作,或者通过分析一些流亡作家的文学... 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流散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流散文学。后殖民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阿里夫·德里克、霍米·巴巴等人或以亲身的流散经历来关注流散现象及流散写作,或者通过分析一些流亡作家的文学文本介入了对流散写作的考察和研究,①使流散文学成为后殖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从词源上讲,流散(diaspora)一词出自希腊语,原用来描述犹太人的大规模迁徙和流离失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流散写作 文学创作观 文化身份 世界性 全球化时代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性思想与高攀龙的文学创作观
6
作者 渠嵩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
高攀龙的性理学说和文学思想有着精微繁复的联动关系。复性是高氏的学术追求,也是其文学创作观念展开的内在理路。高攀龙认同作诗是排遣不平之情的主要方式,但他同时认为诗歌的遣情功能十分有限,且使作品有为情识所累的危险,“摄情归性... 高攀龙的性理学说和文学思想有着精微繁复的联动关系。复性是高氏的学术追求,也是其文学创作观念展开的内在理路。高攀龙认同作诗是排遣不平之情的主要方式,但他同时认为诗歌的遣情功能十分有限,且使作品有为情识所累的危险,“摄情归性”是诗歌摆脱上述困境的必然途径和学理依据;无意而工指“自然不待用力而能”,它既是文学发生的原理,又是文学创作的方法,这源于性的“天然本色”和体认工夫;穷而后工指“善承困而善言文”,“患难透性”诠释了这一文学观念的丰富内涵。高氏文学创作观与复性思想在理论形式上高度融洽,但他的文学实践却与之既有统一又有背离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攀龙 理学 复性 文学创作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巩文学创作观念初探
7
作者 朱东根 《高校教育管理》 1998年第3期37-39,89,共4页
关于古文的风格,曾巩反对汉学的破析经典,亦反对北宋初期古文家的模袭经典,主张古文从内容到语言全面创新,臻达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境。在言意关系上,析出四对矛盾,又归结为语言材料的繁简详略问题。古文既要繁简适当,以简驭繁,又... 关于古文的风格,曾巩反对汉学的破析经典,亦反对北宋初期古文家的模袭经典,主张古文从内容到语言全面创新,臻达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境。在言意关系上,析出四对矛盾,又归结为语言材料的繁简详略问题。古文既要繁简适当,以简驭繁,又要能寓整齐于错综。作家的文学才能从哪里来的?曾巩认为既关乎先天的才情禀赋,更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培养。作家应当增加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同时悉心揣摩创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巩 文学创作观 自然 繁简详略 文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罗兰》栏目设置的现代性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博玫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空间建设”是“现代性”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以栏目为架构的叙事空间建设更是时尚期刊的现代性的表征。《紫罗兰》空间经营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运用充满张力的栏目设置将花样迭出的时尚专号、不断演进的新文学作品进行巧妙组合,构成了... “空间建设”是“现代性”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以栏目为架构的叙事空间建设更是时尚期刊的现代性的表征。《紫罗兰》空间经营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运用充满张力的栏目设置将花样迭出的时尚专号、不断演进的新文学作品进行巧妙组合,构成了时尚叙事空间。在这一叙事空间中,多元时代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自然地融为一体,并借助于读者对叙事空间的日常阅读,一方面,理所当然地发挥了编辑内容在现代性价值观念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份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都市时尚期刊佼佼者,杂志还通过这一空间,叙述并展示了以现代性为特征的上海主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观 时尚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味:司马中原的散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正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2-75,共4页
在台湾,司马中原是以小说著称于文坛的。他的四千万言的文学创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小说。其中《红丝风》、《路客与刀客》、《狂风沙》等均在台湾当代文坛产生过相当影响。 和小说创作相比,司马中原的散文创作并不多。《月光河》、《驼... 在台湾,司马中原是以小说著称于文坛的。他的四千万言的文学创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小说。其中《红丝风》、《路客与刀客》、《狂风沙》等均在台湾当代文坛产生过相当影响。 和小说创作相比,司马中原的散文创作并不多。《月光河》、《驼铃》、《乡思井》、《和你聊天》等,可数的几个集子,每一集都是薄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观 中国现代散文 司马 散文创作 民间文学 野味 民俗知识 审美价值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七子”
10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3期19-19,共1页
文学史上常提到的“前后七子”,是指明代从弘治到嘉靖年间先后形成的两个文学集团。他们以“复古”为旗帜,在批判了以“三杨”(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为代表的专事粉饰现实、歌功颂德、为最高统治阶层服务的“台阁体”,并取代其统治... 文学史上常提到的“前后七子”,是指明代从弘治到嘉靖年间先后形成的两个文学集团。他们以“复古”为旗帜,在批判了以“三杨”(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为代表的专事粉饰现实、歌功颂德、为最高统治阶层服务的“台阁体”,并取代其统治地位之后,曾称雄文坛数十年。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是,他们在文学发展观上所宣扬的“文学倒退论”和文学创作观上的拟古主义,却给文坛带来很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七子” 统治地位 文学创作观 文学发展 文学集团 嘉靖年间 歌功颂德 历史功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