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造民族灵魂”能够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魏韶华 武菲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民族灵魂"并不能敉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断层,而传统文学史分期至今仍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改造民族灵魂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之我见
2
作者 谢菊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史理论出发 ,对学界进行的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 :现有的文学史研究均是从历史中抽象出一套价值系统作为其理论基点 ,因此 ,重写文学史必须从具体作品的阐释出发 ,才能打破单一的文学... 本文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史理论出发 ,对学界进行的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 :现有的文学史研究均是从历史中抽象出一套价值系统作为其理论基点 ,因此 ,重写文学史必须从具体作品的阐释出发 ,才能打破单一的文学史观念 ,构筑丰富的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化观念 历史 文学史观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换隐喻:20世纪汉语散文诗与文学史再分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东伟(译) 张箭飞(校)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3期57-73,共17页
当前通行的"现代/当代"的历史分期法应用于中国大陆散文诗研究有较强的效用和解释力,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我们对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理解。应将文学史分期视为一种组织性隐喻,并以参与一种"图式和矫... 当前通行的"现代/当代"的历史分期法应用于中国大陆散文诗研究有较强的效用和解释力,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我们对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理解。应将文学史分期视为一种组织性隐喻,并以参与一种"图式和矫正的节律"(a rhythm of schema and correction)方式进行文学史再分期;进而将文学史分期理解为一种可以交换的隐喻,在置换分期或分类的过程中,不断地认同艺术作品,并试图创造出周期性和文类的划分,以丰富我们对诗歌、散文和散文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文学 柯蓝 刘半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分期需要“界碑”
4
作者 陈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68-70,共3页
关于文学史分期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提出文学史分期的“界碑”观点,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我们认为在认定某一阶段的文学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必须考察它与前一时期的文学之间是否有全面的深... 关于文学史分期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提出文学史分期的“界碑”观点,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我们认为在认定某一阶段的文学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必须考察它与前一时期的文学之间是否有全面的深刻的断裂,即必须有质的变化,是质变而不是量变.尤其是能寻找到这种质变的标识性东西即“界碑”,它包括理论上的“界碑”和创作上的“界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界碑 问题 历史时 学术界 质变 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前言 被引量:3
5
作者 洪子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二十世纪 现代文学 五四新文化 概括方法 文学分期 四十年代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视野中的第一次文代会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发有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26-35,共10页
一、等级结构与文学差异性的消失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宣告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美术工... 一、等级结构与文学差异性的消失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宣告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文学史家 文学 文学艺术 等级结构 工作者 工农兵 作家 国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里是一片未经雷击的土地——对外国文学教学进一解
7
作者 李清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2-65,54,共5页
引 言考生:我读了比较多的巴尔扎克小说。可是,我读得越多却越迷惑:发现巴尔扎克作品中有许多东西与老师和教科书上所描述的那个巴尔扎克很不相符。导师甲:那么,你有没有怀疑过老师和教科书所讲的内容呢?考生:……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教科书 外国文学 稳定性原则 作品 巴尔扎克 古典主义 文学分期 20世纪文学 文科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大家”严家炎先生
8
作者 慕津锋 《今日教育》 2022年第4期68-70,共3页
2021年8月底,我收到严先生托新星出版社寄来的十卷本《严家炎全集》。这套全集汇聚了先生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研究文章与著作,可以说是他一生学术思想精华的汇总。该全集所选文章不仅与他的教学相关,也与他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话题有关... 2021年8月底,我收到严先生托新星出版社寄来的十卷本《严家炎全集》。这套全集汇聚了先生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研究文章与著作,可以说是他一生学术思想精华的汇总。该全集所选文章不仅与他的教学相关,也与他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话题有关,比如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由长篇小说《创业史》引发的如何写好“中间人物”的论辩、发掘和梳理现代文学史上各流派的贡献,还有对鲁迅复调小说的发现和评论、对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评价、对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肯定和研究,以及对文学史分期的思考和讨论,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长篇历史小说 《李自成》 《创业史》 严家炎 复调小说 文学 姚雪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中的困境:中国当代文学
9
作者 石恢 《艺术广角》 1999年第4期12-14,共3页
世纪末的到来,似乎让我们回望历史有了点理由。今天,我们如何来面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仿佛也成了一个问题:当代文学,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的文学分期概念,它是指新中国成立... 世纪末的到来,似乎让我们回望历史有了点理由。今天,我们如何来面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仿佛也成了一个问题:当代文学,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的文学分期概念,它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并且一般情况下又特指大陆地区的中国文学。然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独立性及其研究对象的文学价值,一直都受到怀疑和挑战。我们应该还记得80年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范式的提出以及有关“重写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文本 地域特点 文学分期 困境 社会历史背景 学科独立性 研究范式 王晓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的文学》:问与答 被引量:4
10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2,共3页
《冲突的文学》:问与答南帆问你的新著《冲突的文学》①出版之后,不少读过的人表示了赞赏。听说还得了奖。你自己感觉如何?答我只能说,我花了不少心思写作这本书。我的愿望仅仅是,五年之后重读这本书时不至于脸红。五年的时间不算... 《冲突的文学》:问与答南帆问你的新著《冲突的文学》①出版之后,不少读过的人表示了赞赏。听说还得了奖。你自己感觉如何?答我只能说,我花了不少心思写作这本书。我的愿望仅仅是,五年之后重读这本书时不至于脸红。五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我现在重新接触五年前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前现代 文学 理论家 马尔库塞 中国文学 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进中的思考——读四部中国当代文学史
11
作者 翟新菊 张治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5,共4页
关于当代文学写史的问题,本刊在去年第2期刊登了有关文章,倡议展开“百家争鸣”。这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同志的来稿,大家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本刊选其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者陆续予以发表。我们觉得,凡是学术上的疑难问题,... 关于当代文学写史的问题,本刊在去年第2期刊登了有关文章,倡议展开“百家争鸣”。这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同志的来稿,大家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本刊选其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者陆续予以发表。我们觉得,凡是学术上的疑难问题,便不能定于一尊,只要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积极努力的探讨,真理是会越辩越明的。我们希望将这个讨论继续开展并深入下去,可以将思路更拓宽一些,视野更开阔一些,不仅仅局限于“能否写”这一点上。如果对于“能否写”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怎样写”则又是一个更为实际而具体的问题。本期我们刊出翟新菊、张治安同志的文章,也请大家对此问题各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 文艺运动 旦本 文艺思想 问题 初稿 文学史著 文革 写作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的演进
12
作者 赵普光 石珠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170,共11页
七十余年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以及建基于此的当代文学史学,呈现出复杂的演进过程,形成了各阶段不同的状况、格局与特征。从重要文学会议发言决议、文学史观的更迭、文学史分期命名、文学史编纂等四个方面观察当代文学史学建构及演进... 七十余年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以及建基于此的当代文学史学,呈现出复杂的演进过程,形成了各阶段不同的状况、格局与特征。从重要文学会议发言决议、文学史观的更迭、文学史分期命名、文学史编纂等四个方面观察当代文学史学建构及演进过程,可以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当代文学史学形成的历史线索,也能更立体地窥见文学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呼应、强化、调适、缓冲等共振和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学 文学史观 文学 文学史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起点小议
13
作者 翟业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67-68,共2页
目前由《复旦学报》发起的“中国文学史分期讨论”,出现了许多相分歧的意见。伽达默尔说:”一切言说都以一种公共的语言为前提,或者说都在创造一种公共的语言。正如希腊人所说,中间放着某种事物,这是交谈的双方共有的.他们可以就... 目前由《复旦学报》发起的“中国文学史分期讨论”,出现了许多相分歧的意见。伽达默尔说:”一切言说都以一种公共的语言为前提,或者说都在创造一种公共的语言。正如希腊人所说,中间放着某种事物,这是交谈的双方共有的.他们可以就它交换意见。因此谈话想取得的目的,即关于这件事达成一致意见,必然意味着在言说中首先要构造出一种公共的语言。”(《真理与方法》)在这次关于中国文学史分期的言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真理与方法》 文学 起点 伽达默尔 语言 公共 言说 希腊人 中国 成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至明中叶诗歌中农商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书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先秦以来,对于农耕与商贾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是“重农抑商”,一是“农商皆利”。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中唐时期开始扭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诗歌创作领域有“农商皆利”的苗头,但主要倾向则是“贾雄则农... 先秦以来,对于农耕与商贾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是“重农抑商”,一是“农商皆利”。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中唐时期开始扭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诗歌创作领域有“农商皆利”的苗头,但主要倾向则是“贾雄则农伤”;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实现了由“重农抑商”到“农商兼利”的转变,但往往着眼于朝廷与地方的政策层面;明中叶唐寅、徐渭、王世贞等人挣脱了“重农抑商”思想禁锢和“贾雄则农伤”的思维方式,在张扬情欲、自适快乐的新起点上与商贾契合,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农商 转变 文学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关注1990年代诗歌的现实主义
15
作者 李润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现实主义 诗歌 文学 中国大陆 历史事件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