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形中文学修辞的表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禾子 帅茨平 +1 位作者 郭博颖 胡元元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30-232,共3页
阐述了反复、比喻、借代、夸张的文学修辞表现手法在平面图形艺术中的表述,表达了图形设计借助于文学修辞能够创造出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图形。
关键词 图形 文学修辞 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修辞批评两种模式及学科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肖翠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学修辞批评的出场方式有两种,分别向两个学科辐射:文艺学界在修辞诗学中延伸,修辞学界在修辞技巧和修辞诗学的双重视域中展开。两种模式同中有异,各具特色,为文学批评和学科建设带来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文学修辞批评 修辞论美学 广义修辞 学科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辨:文学修辞与艺术体验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157,共7页
目前学术界对通感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虽然都直接使用"通感"这一概念,但实际指代的内涵不尽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文学领域内的通感修辞格不同于艺术创造或欣赏过程中的通感体验,前者是文学范围内的语言功夫,是文... 目前学术界对通感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虽然都直接使用"通感"这一概念,但实际指代的内涵不尽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文学领域内的通感修辞格不同于艺术创造或欣赏过程中的通感体验,前者是文学范围内的语言功夫,是文学创造或文学解读,与真实的"通感"隔了一层;后者则是艺术活动中的切身体验,是"亲证"的活动,不需要依赖其它传播媒介。特别是艺术通感具有亲证性和创造性魅力,具有自身的深层结构,在五官联通、心灵综合和生存反射等不同深度实现着通感的整体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文学修辞 艺术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被引量:5
4
作者 泓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7,共5页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关键词 批评方法 文学修辞批评 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学修辞形式的现代图形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以文学语言中修辞能使意义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为启示,以提高视觉信息的传达效果为目的,论述了图形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文学修辞的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实例探讨了图形设计中借用文学修辞形式为表达依据和手段的可行性和作用... 以文学语言中修辞能使意义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为启示,以提高视觉信息的传达效果为目的,论述了图形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文学修辞的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实例探讨了图形设计中借用文学修辞形式为表达依据和手段的可行性和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运用和借鉴文学修辞形式,是现代图形设计丰富创意思路和开拓表现方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设计 文学修辞 借鉴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撼心灵的“言说”叙事——《感动中国》颁奖词文学修辞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佳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8-151,共4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为媒体,也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种"汇叙事、说明、描写、议论等于一体,融褒扬、宣传、激励、评价等于一炉"的综合性语篇类型。每一篇颁奖词都以深刻的思想鼓舞大众、以精彩的"言说"感动中国。颁奖... 《感动中国》颁奖词为媒体,也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种"汇叙事、说明、描写、议论等于一体,融褒扬、宣传、激励、评价等于一炉"的综合性语篇类型。每一篇颁奖词都以深刻的思想鼓舞大众、以精彩的"言说"感动中国。颁奖词或频繁地"引经据典",将中国文化经典的思想意涵和文化品格融入其中,铸就一种宏阔深远、典雅凝练的语言风格;或选择看似直白通俗、不事雕琢的寻常词语,注重追求"语境上的切适性",于平淡朴素处潜藏字句锤炼的功夫;语篇构建以整句为主,并将整散句、长短句交错使用,语言风格兼具整齐匀称和错落变化的审美特征。《感动中国》颁奖词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式"叙事风格,特别是通过"引经据典"布局谋篇、营造震撼心灵的传播效应,这不仅标志着当代传媒对传统叙事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仿效与回归,而且体现了国家媒体在文化传播和文化构建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动中国》颁奖词 文学修辞 引经据典 语境切适 句式锤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创作情感与文学修辞艺术
7
作者 言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5-237,共3页
诗歌是抒情性作品,需要诗人具有激越高昂的感情,而喜怒哀乐,情感各异,不同的情感使作者对外物产生不同感受,创作出不同内容与风格的作品,也正由于此,才有百花争妍、姹紫嫣红的诗歌繁荣。而对于不同感情的表现,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也不... 诗歌是抒情性作品,需要诗人具有激越高昂的感情,而喜怒哀乐,情感各异,不同的情感使作者对外物产生不同感受,创作出不同内容与风格的作品,也正由于此,才有百花争妍、姹紫嫣红的诗歌繁荣。而对于不同感情的表现,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也不尽相同,这正是适应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出现的文学创作现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各种修辞方法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修辞艺术 诗歌创作情感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闻审美的文学修辞
8
作者 刘文辉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新闻审美在文学修辞的向度内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扩张,使新闻文本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气质。这种气质不仅表现在新闻的语言修辞上,还表现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修辞以及情感修辞上,文学修辞使新闻文本在审美上获取了充满生机的生存景观,同时也在一... 新闻审美在文学修辞的向度内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扩张,使新闻文本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气质。这种气质不仅表现在新闻的语言修辞上,还表现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修辞以及情感修辞上,文学修辞使新闻文本在审美上获取了充满生机的生存景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审美 新闻文本 文学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斯理论的英美文学修辞叙事探索
9
作者 王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Z期45-46,共2页
世界当代文学修辞叙事的研究出现较多分支学派,芝加哥学派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代表之一。芝加哥学派指出传统的纯小说"新批评"式的方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小说修辞学》是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布斯的著作,论述了作者利用叙... 世界当代文学修辞叙事的研究出现较多分支学派,芝加哥学派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代表之一。芝加哥学派指出传统的纯小说"新批评"式的方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小说修辞学》是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布斯的著作,论述了作者利用叙述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的理论,这部著作开始了修辞叙事对文学的影响研究,尤其是叙事对读者的影响。本文重点探索叙述的技巧与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修辞 布斯 小说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论视角在“新时期”文学批评中的出场与存在状态
10
作者 泓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8,共5页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1980年代中期以前修辞论批评集中在对王蒙小说的评论中,中后期则转向对马原等先锋作家创作的关注。文学修辞批评在“新时期”的出场,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修辞批评 文学观念 修辞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语用学”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6,225-226,共8页
评点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语用学"研究:分析此类研究的学术背景、理论体系、运用理论解释文本的实践操作。共时观察中国"文学语用学""文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文学修辞批评""... 评点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语用学"研究:分析此类研究的学术背景、理论体系、运用理论解释文本的实践操作。共时观察中国"文学语用学""文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文学修辞批评""语言学文学批评"等关联性研究状况,彼此为镜,认为"文学语用学"研究融汇语用理论与文学理论等多学科资源,既拓宽语用学研究范围,又拓展文学研究视角,为吸引多学科参与的跨文学与语言的研究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存在有待升级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用学 文学修辞 文学语言学 文学修辞批评 语言学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修辞的概念及现象辨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鸿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172,共14页
本文依据相关音乐与文学文献中关于音乐与修辞方面的论述为基础,根据自己的思考,就音乐修辞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纯器乐作品中)的表现方式进行阐述。其观点为,音乐修辞法不应等同于作曲法,而是对通用作曲法则的一种偏离。或者... 本文依据相关音乐与文学文献中关于音乐与修辞方面的论述为基础,根据自己的思考,就音乐修辞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纯器乐作品中)的表现方式进行阐述。其观点为,音乐修辞法不应等同于作曲法,而是对通用作曲法则的一种偏离。或者说,只有当作曲法中的某种原则被赋予了个人化、时代化和地域化的特征,以及被挪用到不同的时空语境中后,才可能转化为一种音乐修辞手段。文中由此提出了一些作品作为例证,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修辞 音乐修辞 通用法则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路遥小说中的风景修辞(上)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建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5,共7页
风景是天地间的自然物象,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修辞现象。在文学表现中,面对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作家从视觉对物象的感受开始,经过“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的物我交融的心理体验,通过精微而复杂的创造性重构,最终将单纯的自然风景,转换为... 风景是天地间的自然物象,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修辞现象。在文学表现中,面对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作家从视觉对物象的感受开始,经过“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的物我交融的心理体验,通过精微而复杂的创造性重构,最终将单纯的自然风景,转换为复杂的精神风景,升华为一种文学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修辞 随物宛转 文学意义 自然物象 路遥小说 物我交融 修辞现象 自然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于书箱的“青酸钾”——鲁迅与中国文学现代性传统中的价值虚无症
14
作者 何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中国现代 传统 价值 虚无 鲁迅 理论表述 自由平等 文学修辞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话语:基督教文化在新中国文学30年中的基本质态
15
作者 唐小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80,共7页
基督教文化因素,并未在1949-197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中销声匿迹,只是基督教文化在现代汉语文学建构中的话语方式,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发生了深刻变化,从20世纪上半叶的伦理话语转向政治话语,再由政治话语演变为文学修辞。新中国文学30... 基督教文化因素,并未在1949-197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中销声匿迹,只是基督教文化在现代汉语文学建构中的话语方式,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发生了深刻变化,从20世纪上半叶的伦理话语转向政治话语,再由政治话语演变为文学修辞。新中国文学30年中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个人心性中,还程度不一地发挥着信仰改塑、苦难担当、灵魂救赎和文化政治的功能,其存在方式也更为内在、更加隐蔽。它对新中国文学修辞和文学意义的丰富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想象中透露出独特的宗教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文学30年 基督教文化 政治话语 文学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和分析
16
作者 王加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共2页
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和分析王加兴俄语博士、副教授。1995年起任硕士生导师,90年以来发表论文近20篇。我于80年代末在莫斯科大学语言系进修时开始研习文学修辞学,这是一门研究和分析文学语言(或曰艺术语言)的学科,集语言学... 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和分析王加兴俄语博士、副教授。1995年起任硕士生导师,90年以来发表论文近20篇。我于80年代末在莫斯科大学语言系进修时开始研习文学修辞学,这是一门研究和分析文学语言(或曰艺术语言)的学科,集语言学和文艺学于一身,属于边缘学科。在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作者形象 文学修辞 文学名著 《中国俄语教学》 修辞分析 语言学 外语教学 俄罗斯文学 修辞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谈新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下)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家新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诗歌教学 中学 语文教学 文学修辞 文本读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路遥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
18
作者 郑乃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路遥小说的个人主义话语侧重在文学思想层面上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彰显,具有鲜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症候,呈现出一种"反个人的个人主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它一方面对应的是1980年代中国改革社会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是1980年代... 路遥小说的个人主义话语侧重在文学思想层面上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彰显,具有鲜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症候,呈现出一种"反个人的个人主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它一方面对应的是1980年代中国改革社会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是1980年代前期关于"个人"和"乡村"如何进入现代的文学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小说 个人主义话语 反个人的个人主义 文学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滑板少年》谈独立纪录片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田 周俊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0-142,共3页
《滑板少年》是一部以观察式风格为主、自传式风格为辅的混合类型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创作者本人和他朋友的成长故事。它成熟的视听风格表现出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忧郁的迷茫相交织的灰色青春。有别于纯粹的抒情和私人日记式的记述,导演将... 《滑板少年》是一部以观察式风格为主、自传式风格为辅的混合类型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创作者本人和他朋友的成长故事。它成熟的视听风格表现出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忧郁的迷茫相交织的灰色青春。有别于纯粹的抒情和私人日记式的记述,导演将他与伙伴们的故事置于一个更宽泛的、更广阔的有关就业、家庭暴力、种族、青少年的成长等社会问题的框架中。本文将就该片采取的修辞手段与叙事结构两大方面展开讨论,并尝试从历史维度上总结叙事策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叙事策略 文学修辞 反身性 镜像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