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关于“接受美学”的笔记之二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黎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2期33-40,共8页
一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理论,同样也是人类理论思维历史经验积淀的结果。在这方面,欧洲研究接受美学的学者,也进行过许多总结。人们注意到,关于基督教典籍的早期研究,只关心版本学,理论思维的重点放在编纂者身上,而并不注意接受者。即使亚... 一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理论,同样也是人类理论思维历史经验积淀的结果。在这方面,欧洲研究接受美学的学者,也进行过许多总结。人们注意到,关于基督教典籍的早期研究,只关心版本学,理论思维的重点放在编纂者身上,而并不注意接受者。即使亚里士多德《诗学》传统的继承者们,如维达、隆萨、斯卡利格尔、彭塔努斯、海因修斯、布瓦洛、欧皮茨、高特舍特和莱辛等人的理论思维,也多集中在作者和作品身上,很少有人系统地从读者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欧洲文学史上,罗马诗人贺拉斯最早提出了文学“寓教于乐”、“劝谕读者”,把教益与娱乐结合起来的主张。这是欧洲文艺理论中明确地从读者角度提出问题的开端。后来的欧洲诗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结构 不确定点 贺拉斯 欧洲文学 基督教 接受美学 努斯 行动 永恒价值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照应技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剑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9-93,102,共6页
所谓照应,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即后文提到的人或事,前文要先有伏笔;前文写到的人或事,后文要有照应。伏笔和照应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照应,作为文学作品结构的一种技法,其主要作用是使作品的结构严谨,脉络连贯... 所谓照应,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即后文提到的人或事,前文要先有伏笔;前文写到的人或事,后文要有照应。伏笔和照应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照应,作为文学作品结构的一种技法,其主要作用是使作品的结构严谨,脉络连贯,从而更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划和主题的表达。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谈作剧时,曾有个比喻:“编戏有如裁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结构 人物性格 技法 契诃夫 细节描写 伏笔 别里科夫 结构严谨 主要作用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