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穷人》作为文学传记的主观时间与转型空间 |
万海松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1 |
1
|
|
2
|
香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学传记三家评 |
古远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3
|
论叶永烈的“黑色系列”文学传记 |
李延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4
|
谜一样的生命如此凄美——读宋益乔的三本文学传记 |
李怡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5
|
文学传记的一朵花——读叶君健著《鞋匠的儿子》有感 |
王云缦
|
《中国出版》
|
1978 |
0 |
|
6
|
长篇文学传记《任弼时》 |
|
《中国出版》
|
1979 |
0 |
|
7
|
传记文学叙事的创新——《晏阳初》影视化写作的跨媒介特色 |
陈俊洁
唐小林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胡适与中国现代传记的发生与初期发展——兼及“传记文学”的概念 |
张立群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 |
韩兆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1
|
|
10
|
论传记文学的想像、夸张与虚构 |
郭久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1
|
百年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
许菁频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2
|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故事——苗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的“可视化”之路 |
邹建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3
|
论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及创作 |
卞兆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4
|
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 |
吴晓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5
|
传记文学之传记与文学 |
蓝青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6
|
《史记》与传记文学传统的确立 |
傅刚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7
|
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 |
郭久麟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2 |
5
|
|
18
|
试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
史素昭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19
|
试论韩愈碑志的传记文学价值 |
史素昭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0
|
胡适最早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时间定位 |
卞兆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