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
1
作者
戴茂堂
赵红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8-123,133,共7页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戴茂堂,赵红梅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大学中文系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其名著《镜与灯》中指出,历来文学批评的座标原点不外乎四个: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但是历来的批评家往往明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并藉此...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戴茂堂,赵红梅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大学中文系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其名著《镜与灯》中指出,历来文学批评的座标原点不外乎四个: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但是历来的批评家往往明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并藉此来评判作品价值:有的主张“模仿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取向
创作主体
接受主体
时代环境
文化传统
文学
作品
价值
追求
自然主义
文学
接受活动
中国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的动态描述
2
作者
程金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33,共5页
全面变革和重新调整文学与人的价值关系,重建文学的价值系统,乃是中国文学获得新的生机、推动文学历史性变革的关键;而文学价值观念的变革则是一个突破口,对它的形成演变状况的考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透视这个时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所...
全面变革和重新调整文学与人的价值关系,重建文学的价值系统,乃是中国文学获得新的生机、推动文学历史性变革的关键;而文学价值观念的变革则是一个突破口,对它的形成演变状况的考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透视这个时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所达到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价值
观
中国现代
文学
文学
家
五四新
文学
价值
系统
五四时期
周作人
三十年代
中国
文学
文学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作家的自我重建
3
作者
刘玉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40,46,共6页
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对“摹仿说”、“再现说”以及由此派生的诸多观点日益丧失了理论热情,转而坚信文学的永恒生命在于对外在客观现实的不断超越之中。因此,作品的极境应该是植根于“第一自然”并在否定之中创造“第二自然...
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对“摹仿说”、“再现说”以及由此派生的诸多观点日益丧失了理论热情,转而坚信文学的永恒生命在于对外在客观现实的不断超越之中。因此,作品的极境应该是植根于“第一自然”并在否定之中创造“第二自然”,立足于“人为”的现实并在扬弃之中生成“为人”的现实。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转变,因为它意味着对文学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并由此更加逼近了文学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人格
作家
现实关系
文学价值取向
文人相悖
作品
“再现说”
“自我”
否定式
文学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
1
作者
戴茂堂
赵红梅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8-123,133,共7页
文摘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戴茂堂,赵红梅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大学中文系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其名著《镜与灯》中指出,历来文学批评的座标原点不外乎四个: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但是历来的批评家往往明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并藉此来评判作品价值:有的主张“模仿说”...
关键词
文学价值取向
创作主体
接受主体
时代环境
文化传统
文学
作品
价值
追求
自然主义
文学
接受活动
中国
文学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的动态描述
2
作者
程金城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33,共5页
文摘
全面变革和重新调整文学与人的价值关系,重建文学的价值系统,乃是中国文学获得新的生机、推动文学历史性变革的关键;而文学价值观念的变革则是一个突破口,对它的形成演变状况的考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透视这个时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所达到的程度。
关键词
文学
价值
观
中国现代
文学
文学
家
五四新
文学
价值
系统
五四时期
周作人
三十年代
中国
文学
文学价值取向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作家的自我重建
3
作者
刘玉平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40,46,共6页
文摘
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对“摹仿说”、“再现说”以及由此派生的诸多观点日益丧失了理论热情,转而坚信文学的永恒生命在于对外在客观现实的不断超越之中。因此,作品的极境应该是植根于“第一自然”并在否定之中创造“第二自然”,立足于“人为”的现实并在扬弃之中生成“为人”的现实。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转变,因为它意味着对文学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并由此更加逼近了文学的本性。
关键词
现实人格
作家
现实关系
文学价值取向
文人相悖
作品
“再现说”
“自我”
否定式
文学
活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
戴茂堂
赵红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的动态描述
程金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作家的自我重建
刘玉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