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勃兰兑斯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实践管窥——以《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为中心 |
吴卫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朝霞》:文革后期文学主流及其叙事策略——《朝霞》月刊研究之一 |
杨懿斐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
|
3
|
北美殖民时期主流文学与印第安人形象 |
关晶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4
|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发展路径与谱系状态——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 |
吴秀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5
|
论“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的瓦解 |
武善增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大一统”的政治国家观念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意识形态 |
王俊峰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7
|
主流文学的话语空间与文化生态的合理构建——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文本《时代英雄》为例 |
丁丽燕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文革"主流文学话语的生成 |
武善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9
|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文论的结构与主流文学观念的范型 |
黄开发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0
|
非主流文学叙事的生产力 |
朱生坚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2 |
0 |
|
11
|
“文革”主流文学论纲 |
熊德彪
刘成友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2
|
|
12
|
浅析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非主流文学 |
鹿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3
|
论当代陕西文学创作的主流性地位 |
周艳芬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主流问题——关于“多元化”的思考 |
董学文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2
|
|
15
|
转化与新生:当代主流文学的IP化发展——以麦家小说《风声》改编话剧为例兼及周边 |
周珉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6
|
论柳建伟的时代三部曲——兼谈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生态学意义 |
丁丽燕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流亡文学》与勃兰兑斯巨大世界性影响的形成 |
朱寿桐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18
|
文学编年史研究的两个意义 |
刘勇强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本色的呈现和坚持”——2016—2017年山东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
郭晓平
魏建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0
|
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 |
胡铁生
孙萍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