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勃兰兑斯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实践管窥——以《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为中心
1
作者 吴卫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勃兰兑斯是西方较早关注文学空间之维的批评家,他的多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尤其是第四分册《英国的自然主义》,基于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学的生产及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地理条件、地理因素对文学地方色彩呈现的影... 勃兰兑斯是西方较早关注文学空间之维的批评家,他的多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尤其是第四分册《英国的自然主义》,基于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学的生产及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地理条件、地理因素对文学地方色彩呈现的影响,以及英国作家作品和地理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勃兰兑斯首创性的批评探索,为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留下了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英国的自然主义》 地理批评 恋地情结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霞》:文革后期文学主流及其叙事策略——《朝霞》月刊研究之一
2
作者 杨懿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110,共6页
1974年1月在上海创刊的文学月刊《朝霞》,产生于“文革”后期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它的创刊和运作直接而且集中地显示了文革后期以“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目标的主流文学叙事及其意识形态。通过样板媒体《朝霞》不仅可以透... 1974年1月在上海创刊的文学月刊《朝霞》,产生于“文革”后期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它的创刊和运作直接而且集中地显示了文革后期以“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目标的主流文学叙事及其意识形态。通过样板媒体《朝霞》不仅可以透视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叙事策略,而且也有助于把握文革时期极左文艺思潮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朝霞》月刊 主流文学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殖民时期主流文学与印第安人形象 被引量:6
3
作者 关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北美殖民时期不仅是美国文学的萌芽期,更是美国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期。立足于殖民时期北美大陆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主流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将印第安人形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全面考察,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些... 北美殖民时期不仅是美国文学的萌芽期,更是美国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期。立足于殖民时期北美大陆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主流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将印第安人形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全面考察,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美利坚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殖民时期 主流文学 印第安人形象 清教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发展路径与谱系状态——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秀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共11页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国家意志和主体文化的一种体现,它与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一起,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三元一体”的文学共同体,对整个当代文学产生不可小觑的重要导向作用和影响。就其自身演进轨迹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前三十年”与“...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国家意志和主体文化的一种体现,它与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一起,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三元一体”的文学共同体,对整个当代文学产生不可小觑的重要导向作用和影响。就其自身演进轨迹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两个既有逻辑关联又有文学政治化从紧张到松缓的发展阶段。而从具体实践的角度审视,则存在着“主旋律”提出以降,其理论主张设定与新时代多样化吁求之间矛盾这样两种情况,它在坚守自己属性的同时,也有一个不断开放及“永远历史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学 发展路径 谱系状态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的瓦解
5
作者 武善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对"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的颠覆,先是进行文学外围的政治批判,再转入对文学内部核心理论问题的讨伐,但由于"两个凡是"思想的存在,这样的清理很难走向深入。随着真理标准问...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对"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的颠覆,先是进行文学外围的政治批判,再转入对文学内部核心理论问题的讨伐,但由于"两个凡是"思想的存在,这样的清理很难走向深入。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逐渐推翻了"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终于走向了全面的瓦解。考察"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瓦解的复杂性,对解读"文革"主流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转换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主流文学 话语规范体系 瓦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的政治国家观念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意识形态
6
作者 王俊峰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经学为框架的政治思维方式是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崇圣尊经”成为国人不可移易的思维定势 ,“大一统”成为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政治国家观念。文学是民族心灵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世纪的中国 ,外族入... 以经学为框架的政治思维方式是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崇圣尊经”成为国人不可移易的思维定势 ,“大一统”成为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政治国家观念。文学是民族心灵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世纪的中国 ,外族入侵 ,内部纷争 ,四分五裂 ,生灵涂炭。“大一统”的政治国家观念再次显示出强韧的生命活力 ,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成为现代中国最根本的问题 ,也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所隐含的一条基本线索。高扬爱国主义 ,表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呈现着“一体化”趋向。世纪末“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政治国家观念 文学主流意识形态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文学的话语空间与文化生态的合理构建——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文本《时代英雄》为例
7
作者 丁丽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9-283,共5页
鉴于目前大众文学事实上的强势地位,茅盾文学奖在遴选作品时适当考虑文学的社会功用,有其殷切的现实要求和深远的理论背景。因为不同形态的文学有不同的目标诉求及存在价值,提供合适的条件让它们共生竞长,是文学的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鉴于目前大众文学事实上的强势地位,茅盾文学奖在遴选作品时适当考虑文学的社会功用,有其殷切的现实要求和深远的理论背景。因为不同形态的文学有不同的目标诉求及存在价值,提供合适的条件让它们共生竞长,是文学的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但主流文学要获得足够的话语空间以促使文化生态的平衡,关键在于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让意识形态话语与审美话语相互渗透。而这既需要创作主体自身的修炼,也离不开评论界客观公正的品评与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学 话语空间 艺术品位 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主流文学话语的生成
8
作者 武善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文革"主流文学话语的生成,是对建国初基本话语规范的突破和发展,它经历了萌芽 期、萌芽后的阻遏期、萌芽后的发展期以及全面形成和定型期四个阶段。
关键词 “文革”主流文学话语 话语规范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文论的结构与主流文学观念的范型
9
作者 黄开发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6,共6页
茅盾对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他替“为人生”的文学建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理论。他的现实主义文论围绕文学与人生这个轴心 ,其基本结构有三个支撑点 :真实性、时代性和理想性。三个方面都贯穿着“为人生”的功利主义... 茅盾对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他替“为人生”的文学建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理论。他的现实主义文论围绕文学与人生这个轴心 ,其基本结构有三个支撑点 :真实性、时代性和理想性。三个方面都贯穿着“为人生”的功利主义的诉求。中国现代主流文学思潮从文学功用观的角度来说经历了从“为人生”到“为革命”、“为政治”的变化 ,但三者之间的文学观念的范型并未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现实主义 主流文学观念 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主流文学叙事的生产力
10
作者 朱生坚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化态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态势下,讨论“非主流文学”,似乎缺乏清晰的边界,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于本文作为例证加以讨论的女性叙事、底层叙事和少数民族叙事,都有主流话语的强大支持。在文学创作中,在文... 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化态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态势下,讨论“非主流文学”,似乎缺乏清晰的边界,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于本文作为例证加以讨论的女性叙事、底层叙事和少数民族叙事,都有主流话语的强大支持。在文学创作中,在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中,它们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热潮。称它们为“非主流”,多少有些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学 文学叙事 生产力 当代中国文学 不合时宜 女性叙事 民族叙事 底层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主流文学论纲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德彪 刘成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51-56,共6页
“文革”结束至今已有 2 0多年 ,但是对于这段时间文学的研究尚还没有全面而深入地展开。由“文革”文学入手 ,通过大量小说、诗歌、样板戏等作品探讨这些文本形式的观念意味以及当时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 ,进而通过文学思潮的研究 ,展示... “文革”结束至今已有 2 0多年 ,但是对于这段时间文学的研究尚还没有全面而深入地展开。由“文革”文学入手 ,通过大量小说、诗歌、样板戏等作品探讨这些文本形式的观念意味以及当时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 ,进而通过文学思潮的研究 ,展示“文革”文学产生的文化语境 ,并在最终层面上揭示出“文革”文学对于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及其运作的历史维度和内在的文化逻辑 ,这是我们研究“文革”文学的主要思路。本文的论述限定在“文革”主流文学范围内 ,主要指的是这一时期的公开出版物 ,既包括阴谋文艺 ,又包括图解政策的文学创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主流文学 根本任务论 三突出 两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非主流文学
12
作者 鹿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1-282,共2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主流文学是指不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同,且运行于国家体制之外的文学潮流。非主流文学具有民间性、个人性、隐秘性的特点,与主流文学的关系有疏离、对抗,也有融合、支持。
关键词 主流文学 主流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陕西文学创作的主流性地位
13
作者 周艳芬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6-150,共5页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陕西文学 主流文学 《白鹿原》 贾平凹 《平凡的世界》 当代文学 《创业史》 文学创作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主流问题——关于“多元化”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学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4-10,共7页
社会主义文学是年轻的。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文学只有七十几年的历史。倘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受其影响而出现的进步无产阶级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反映工人斗争生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性质的作品也算在内,也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时光... 社会主义文学是年轻的。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文学只有七十几年的历史。倘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受其影响而出现的进步无产阶级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反映工人斗争生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性质的作品也算在内,也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时光。而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确切地说只有四十年的历程。然而,社会主义文学却以它的巨大的生命力,不朽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以它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气势磅礴于全世界。二十世纪以来,谈论世界文学的发展,倘若忽略或无视社会主义文学这条醒目的线索,那是不能设想的。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看,社会主义文学虽然还未必完全成熟,但却节节胜利,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充当着开顶风船的角色;社会主义文学在人类审美文化进步的征途上,勇敢而艰难的跋涉,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实际已经攀登上了人类审美境界的新高峰。早在1920年,列宁就曾自豪地宣告:“我们也是站在‘当代文化的顶点’上”(见蔡特金:《列宁印象记》,1979年版,第10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社会主义文艺 多元化 文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作品 主流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主流文学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与新生:当代主流文学的IP化发展——以麦家小说《风声》改编话剧为例兼及周边
15
作者 周珉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主流小说大IP改编话剧成为一个新景观。与影视改编相比,话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抗了资本市场对主流文学的裹挟以及主流文学在快餐消费时代的尴尬,兼顾了文学创作的“文学性”要求和文化市场的商业指向,调和了精英专业...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主流小说大IP改编话剧成为一个新景观。与影视改编相比,话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抗了资本市场对主流文学的裹挟以及主流文学在快餐消费时代的尴尬,兼顾了文学创作的“文学性”要求和文化市场的商业指向,调和了精英专业写作与大众文化接受之间的巨大矛盾。当代主流文学的IP化发展是一种发现、重读、阐释文学经典作品的范式方法,通过“转化”与“新生”阐明当代小说作品经典化与超经典化的问题,益于当代戏剧研究者和创作者对当代文艺史观发展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主流文学 IP化发展 话剧 《风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柳建伟的时代三部曲——兼谈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丽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8,共5页
在评论界众语喧哗的当下,有一块创作领域的上空却异常寂静.虽然这里产量颇丰且频频获奖,但是鲜有评论家驻足于此,更不用说在这里构建他们的理论之屋了.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学领域.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生态学 柳建伟 长篇小说 《北方城郭》 《突出重围》 《英雄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亡文学》与勃兰兑斯巨大世界性影响的形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寿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3-188,共6页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洲到全世界的时代热点,引起了不同背景的读者的阅读、谈论和介绍的兴趣。从日文文本,到德文文本,以及在美国的英文文本的介绍,都突出了第一卷《流亡文学》的地位。勃兰兑斯在写作此卷时充溢着燃烧的激情,感召着人们阅读和介绍的兴趣。在中国,鲁迅和其他著名文学家也对第一卷投诸更大的研究热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流亡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编年史研究的两个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勇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是一部时间意识很强的文学史著,在叙及欧洲文学史的流程时,勃兰兑斯总会以较大的篇幅描述其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往往不是泛泛的背景介绍,而是文学现象的时间标志。例如在谈到法国浪漫派的产生时,他先是列举了如...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是一部时间意识很强的文学史著,在叙及欧洲文学史的流程时,勃兰兑斯总会以较大的篇幅描述其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往往不是泛泛的背景介绍,而是文学现象的时间标志。例如在谈到法国浪漫派的产生时,他先是列举了如下事实:1824年,杜拉克洛瓦展出了他的《斯齐欧的屠杀》;1831年,展出了《里埃日的主教》;1831年5月,展出了《街垒上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流 编年史 时间意识 欧洲文学 十九世纪 背景介绍 文学现象 浪漫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色的呈现和坚持”——2016—2017年山东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晓平 魏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5,共14页
2016—2017年山东学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坚守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也在呼应着学界新的学术热点,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其中,史料发掘和整理,鲁迅、郭沫若著名作家研究,文学史研究这三大领域一直是山东学界的研究优长所在,各有不同程度... 2016—2017年山东学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坚守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也在呼应着学界新的学术热点,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其中,史料发掘和整理,鲁迅、郭沫若著名作家研究,文学史研究这三大领域一直是山东学界的研究优长所在,各有不同程度的新突破。与此同时,在期刊研究、文学经典化、文学生活研究和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山东学者也在创造着山东学界的话语主场,彰显了山东学人的学术开拓力和持续增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献史料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铁生 孙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印第安文学传统研究涉及美国文学的起始期确定问题,是美国文学发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可是,由于印第安人在社会发展史上受到其民族发展阶段的制约和欧洲外来移民及其文学... 印第安文学传统研究涉及美国文学的起始期确定问题,是美国文学发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可是,由于印第安人在社会发展史上受到其民族发展阶段的制约和欧洲外来移民及其文学传统猛烈冲击的内外因素影响,致使美国印第安文学经历了由“主流文学”到“弱势文学”的演变过程。但是,印第安人及其文学为美利坚民族以及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学研究 主流文学 弱势文学 内因 外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