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性文论现象形成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艳 詹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 文学主体性理论现象的形成 方法 知识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及其评论者的评论——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的札记之二
2
作者 蒋培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19-28,共10页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及其评论者施里加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年青的马克思运用正在逐步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文艺现象,探索文学艺术中...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及其评论者施里加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年青的马克思运用正在逐步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文艺现象,探索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问题的首次尝试。这次成功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有关《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将有助于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评论者 《神圣家族》 探索文学 小说 形成和发展 文艺现象 巴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