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价值诉求问题
被引量:
3
1
作者
詹艾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2,共5页
"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文学主体论对个体主体性、文学的独立性、理论自性品格和文化民主观念等方面的强调表明其建构体现出了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倾向。基于对现代性的"生长&qu...
"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文学主体论对个体主体性、文学的独立性、理论自性品格和文化民主观念等方面的强调表明其建构体现出了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倾向。基于对现代性的"生长"性质以及对文学主体论本身若干方面问题的思考,本文认为,文学主体性理论诉求的价值具有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特征。确立中国状况下的现代性追求——从"年轻"到"成熟"——的理论架构,不仅是对文学主体论的价值诉求进行判断和认定的需要,在更为阔大的视域内它也表现出谋求、塑造与营构中国现代思想主体性身份的理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性理论
现代性价值诉求
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
主体性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根本分歧——评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正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它的主体性理论同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阐述了文学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和解决了创作主体和表现主体、服务主体三者统一的一系列课题,...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它的主体性理论同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阐述了文学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和解决了创作主体和表现主体、服务主体三者统一的一系列课题,保证了人民大众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地位。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根本漠视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鼓吹文学上的唯心论和唯我主义、非理性主义,反对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企图根本改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文艺观念,诱导社会主义文艺向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蜕化和堕落,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
文学主体性理论
文学
主体性
创作的
主体
表现的
主体
服务的
主体
主体
客体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性文论现象形成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海艳
詹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主体
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
现象的形成
方法
知识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哲学语境下主体性文论与主体间性文论的关联
被引量:
2
4
作者
詹艾斌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是杨春时近20年文学与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于探讨其与主体性文论之间的关联问题。对主体性理论缺陷的个人确认是杨春时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转向的前提性思考。这一转向表现为在新的...
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是杨春时近20年文学与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于探讨其与主体性文论之间的关联问题。对主体性理论缺陷的个人确认是杨春时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转向的前提性思考。这一转向表现为在新的哲学语境下对主体性文论批判的延续和深化。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是在主体伸张文论建构理路之下存在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而这一关联是一种批判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间性
文学
理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
主体性
文论批判
延续与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价值诉求问题
被引量:
3
1
作者
詹艾斌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摘
"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文学主体论对个体主体性、文学的独立性、理论自性品格和文化民主观念等方面的强调表明其建构体现出了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倾向。基于对现代性的"生长"性质以及对文学主体论本身若干方面问题的思考,本文认为,文学主体性理论诉求的价值具有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特征。确立中国状况下的现代性追求——从"年轻"到"成熟"——的理论架构,不仅是对文学主体论的价值诉求进行判断和认定的需要,在更为阔大的视域内它也表现出谋求、塑造与营构中国现代思想主体性身份的理论努力。
关键词
文学主体性理论
现代性价值诉求
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
主体性
身份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根本分歧——评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正元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它的主体性理论同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阐述了文学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和解决了创作主体和表现主体、服务主体三者统一的一系列课题,保证了人民大众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地位。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根本漠视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鼓吹文学上的唯心论和唯我主义、非理性主义,反对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企图根本改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文艺观念,诱导社会主义文艺向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蜕化和堕落,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方向。
关键词
人的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
文学主体性理论
文学
主体性
创作的
主体
表现的
主体
服务的
主体
主体
客体辩证关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性文论现象形成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海艳
詹艾斌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项目批准号:06WX25)
文摘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
文学
主体
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
现象的形成
方法
知识社会学研究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哲学语境下主体性文论与主体间性文论的关联
被引量:
2
4
作者
詹艾斌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批准号:06WX25)。
文摘
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是杨春时近20年文学与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于探讨其与主体性文论之间的关联问题。对主体性理论缺陷的个人确认是杨春时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转向的前提性思考。这一转向表现为在新的哲学语境下对主体性文论批判的延续和深化。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是在主体伸张文论建构理路之下存在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而这一关联是一种批判性关联。
关键词
主体
间性
文学
理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
主体性
文论批判
延续与深化
Keywords
intersubjectivity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subjectivity theory
criticism on literary subjectivity theory
contin-uation and deepening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价值诉求问题
詹艾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根本分歧——评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
郭正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主体性文论现象形成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陈海艳
詹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哲学语境下主体性文论与主体间性文论的关联
詹艾斌
《重庆社会科学》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