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本决定论: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双向阐发”的反思 |
邹建军
王金黄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2
|
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渊源 |
曹顺庆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
3
|
探寻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理依据——试论孙景尧比较文学学科方法论思想 |
李平
程培英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4
|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变异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之路及其现实境遇 |
刘婉竹
胡铁生
|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时空离合”:中国文学史的双重构造 |
孔苏颜
颜桂堤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症结与“新世纪文学”的走势 |
李遇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中国诗人徐志摩形象的全球传播及其世界文学价值 |
刘洪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百年中国文学史撰写的问题和对策 |
丁帆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中国网文出海·东南亚论坛综述 |
欧阳婷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旧学商量”与“新知培养”——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体会和建议 |
郭鹏
|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中国基础 |
李延江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春风化雨百年间——中国美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百年发展史论 |
郭英剑
宋晓涵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
栾梅健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
黄杉
郑家建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 |
赵炎秋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6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国文学史书写——以柳无忌《中国文学新论》为中心 |
顾明佳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的赋体书写 |
康金旭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