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庾岭禅宗公案的文字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4期169-175,共7页
大庾岭公案由'不思善恶'、'红炉点雪'构成,源自《坛经》记载的'大庾岭夺法'事件,在宋代演变出各种极具文学性的文字禅形式。梳理其形成与演变过程,发现'不思善恶'始自《传法心要》而非一般所认为的始... 大庾岭公案由'不思善恶'、'红炉点雪'构成,源自《坛经》记载的'大庾岭夺法'事件,在宋代演变出各种极具文学性的文字禅形式。梳理其形成与演变过程,发现'不思善恶'始自《传法心要》而非一般所认为的始于惠昕本,其不是成型于契嵩本,实际定型于《景德传灯录》。大庾岭公案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其文字演变是由文字禅发展的内在属性所决定,并且越来越体现出明显的文学性特征。大庾岭公案是南北禅地理分界的风向标,他的演变反映了南宗禅发展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庾岭公案 文字演变 动态 文学特征 风向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文字历时演变角度看古书引文考证——以敦煌音韵文献引《说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增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4,共6页
先秦两汉典籍流传至今,历经千年的辗转传抄翻刻,其本来面貌已经难以得见。典籍中的文字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他书引文中往往保留了不少典籍本来的文字内容。因此,使用他书引文校勘先秦两汉典籍时,需要从语言文字演变的角度对... 先秦两汉典籍流传至今,历经千年的辗转传抄翻刻,其本来面貌已经难以得见。典籍中的文字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他书引文中往往保留了不少典籍本来的文字内容。因此,使用他书引文校勘先秦两汉典籍时,需要从语言文字演变的角度对异文进行考辨。文章以敦煌音韵文献写卷所引《说文》与传世本《说文》的异文为例,对这些异文的“是非”进行了判定,并揭示了这些异文产生的原因以及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历时演变 敦煌音韵文献写卷 《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发展定律及其对分化字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建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9期116-120,共5页
文字发展求区别、求表达的特性是分化字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实现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间的协调统一,汉字常常通过分化字来调节二者的矛盾。从汉字的记录职能来看,在文字发展定律的影响下,分化字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为分别广义而成的分化字,... 文字发展求区别、求表达的特性是分化字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实现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间的协调统一,汉字常常通过分化字来调节二者的矛盾。从汉字的记录职能来看,在文字发展定律的影响下,分化字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为分别广义而成的分化字,为分别本义与引申义而成的分化字,为分别本义与假借用法而成的分化字。此外,文字发展定律伴随着分化字始终,既凸显分化的规律,又优化分化的结果,同时也通过大量分化而来的形声字提升了汉字整体的系统性,更加完善了其记录汉语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演变 语言文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气与文字表义功能的关系
4
作者 杨海中 《中州学刊》 198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文字学与语言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搞清了文字的性质、结构和其演变的历史,有助于进一步对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语言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也可以促进人们对文字演变过程地进一步了解。 以往的训诂工作,往往只着重文... 文字学与语言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搞清了文字的性质、结构和其演变的历史,有助于进一步对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语言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也可以促进人们对文字演变过程地进一步了解。 以往的训诂工作,往往只着重文字本身性质的研讨,而忽视文字与其环境的关系。这样就常常不免机械地理解字义而损害了语言的整体性含义。 所谓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则是可以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汉字的特点是,有很多字本质上又是一个词,所以,不少的汉字可以独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何” “可”字 文字 表义功能 句子 文字演变 《国语》 汉字 贵族女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书与官书的双线发展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侯开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2-72,共11页
俗书与官书汉字中有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它们是在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的字体,这些已为人们所熟知了。后来,又有人根据文字在应用中,有利于辨认和利于书写的两种性质,把汉字划分为正、... 俗书与官书汉字中有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它们是在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的字体,这些已为人们所熟知了。后来,又有人根据文字在应用中,有利于辨认和利于书写的两种性质,把汉字划分为正、草二体。清人刘熙载说:“书凡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文字演变 俗书 官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涮食法的渊源流变
6
作者 洪勇明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饮食状态,另一种是调制饮食阶段。涮食法属于熟食法的一种,是人类进入调制饮食阶段才产生的。涮食法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法之一,具有悠久历史。从文字学看"涮"字的发...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饮食状态,另一种是调制饮食阶段。涮食法属于熟食法的一种,是人类进入调制饮食阶段才产生的。涮食法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法之一,具有悠久历史。从文字学看"涮"字的发展历史,结合染器的兴衰,可以认为涮食法是在东汉染器不复使用后承接其后产生的。其中,瀹食法是从染食法到涮食法的过渡,是涮食法的形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法 涮食法 烹饪工具 染器 文字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年话“猪”
7
作者 李月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4期63-64,共2页
公元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按12生肖排列,是我国的“猪年”。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猪已不再是单纯的动物,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猪一方面代表着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粗野、自私自利,但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勇敢、厚道... 公元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按12生肖排列,是我国的“猪年”。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猪已不再是单纯的动物,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猪一方面代表着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粗野、自私自利,但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勇敢、厚道、忠诚、谨慎、诚实、宽容。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猪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曾经是地母的动物化身和象征物,当时的人们用猪作随葬品,实际上是借助猪或地母的繁殖力与生命力使死者复活的一种巫术。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六朝之前,尚猪之俗兴然若市。无论装饰器用、文字演变、民风地俗,都反映出古人对猪的喜爱和尊重。汉语中彘、豚、獾都指猪。“猪”是后来造的形声字,从豕简化后变为“猪”。英语中也有不少有关猪的词汇、习语和谚语,均来自猪的习性及其外部特征等的联想。下面是一些有关“猪”的词汇、习语、谚语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十二生肖 象征意义 东西方文化 文字演变 外部特征 象征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汉字应在书法作品中占一席之地
8
作者 查振春 《探索(浙江)》 1986年第5期71-73,66,共4页
简化汉字 自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以来,很快为我国人民所接受。但在近些年的书法作品中,极少见到简化字的“芳容”。这种现象拉开了书法作品与生活的距离,已成为当今书法艺术落后于现实生活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我国书... 简化汉字 自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以来,很快为我国人民所接受。但在近些年的书法作品中,极少见到简化字的“芳容”。这种现象拉开了书法作品与生活的距离,已成为当今书法艺术落后于现实生活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我国书坛目前对这个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稍有呼声,即招来非难,尝试者也往往被同行嗤之以鼻。总之,对简化汉字大有“蔑视”之态,偏见很深。鉴于这一现状,笔者很想为简化汉字鸣放几声不平,因而在此特将一些“偏见”加以归纳,并撰文与之辩争,以为简化汉字在我国书法作品中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简化字 汉字 书法艺术 入书法 文字演变 繁体字 艺术价值 国书 小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