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新解 |
吕家乡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2
|
《蔡文姬》主题思想浅议 |
赵士聪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2
|
|
3
|
蔡文姬没于胡中论略 |
郑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4
|
关于郭沫若《蔡文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陈力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5
|
郭沫若《蔡文姬》的版本变迁 |
王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6
|
多元叙事维度下的类型融合:《哦,文姬》的喜剧性表现形式 |
谢琦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7
|
由古典文学看历史上的夷夏之辨与文化认同 |
蒋寅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唐诗三种创作主题与西域器乐文化关系的流变考释 |
海滨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相结合——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
顾骧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0
|
朱长文 |
许健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7 |
2
|
|
11
|
郭沫若笔下的女性形象 |
杨丙昆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12
|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下)——从郭沫若历史剧谈起 |
王璞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叙事象征 入情入境——品读《宋代叙事画研究》 |
李仁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4
|
关于文学的民族性和历史剧的民族化问题——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 |
傅正乾
|
《人文杂志》
|
1985 |
1
|
|
15
|
重新讨论蔡琰生平及其作品的真伪 |
顾农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6
|
郭沫若的“古事剧”——为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
王尔龄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7
|
酌奇而不失其真 翫华而不坠其实——郭沫若史剧理论探胜 |
徐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8
|
蔡琰被掳年代考辨 |
周芝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9
|
略论郭沫若的翻案剧 |
张田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8 |
0 |
|
20
|
杨村彬先生导演意境的创造 |
于成鲲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