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析网络文学娱乐至上的审美向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汝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网络文学较之于传统纸介文学的一大特征,是其内在指归与外在表征统一于鲜明的娱乐至上的审美向度。其成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特网娱乐经济的属性,为其奠定了生成学意义上的根基;二是数码技术为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多媒体文本等游戏性、娱乐... 网络文学较之于传统纸介文学的一大特征,是其内在指归与外在表征统一于鲜明的娱乐至上的审美向度。其成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特网娱乐经济的属性,为其奠定了生成学意义上的根基;二是数码技术为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多媒体文本等游戏性、娱乐性的艺术范式提供了可能;三是后现代主义与因特网的亲缘,为网络文学的泛娱乐化精神提供了文化学层面的根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至上 游戏性 介文 娱乐经济 泛娱乐化 欧阳友权 指归 创作动机 文变染乎世情 梦幻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仿真实训平台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以锦城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捷飞 《写作》 2015年第9期14-18,共5页
早在上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其论著《作文要道》中指出:“大学生毕业不一定要会写小说,但一定要能写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就明确提出了“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应用文对于大学生的重... 早在上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其论著《作文要道》中指出:“大学生毕业不一定要会写小说,但一定要能写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就明确提出了“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应用文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应用写作课程属于高等院校人文素养类教育的主干课程,集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写作教学 应用文写作 改革探索 仿真实训 文变染乎世情 教育家叶圣陶 写作技能 人文素养 学习效能 教学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桎梏,赋予现代重彩画新时代的审美意象
3
作者 尚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3-84,共2页
“文变染乎世情”,中国画不断变迁看似是绘画语言不断演进的更迭,实则是来自社会发展引发的审美之变。当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的现代工业文明迈进信息文明,生产模式重新建构社会资本与生活消费时,以水墨写意为中国画主体的时代也逐渐被工... “文变染乎世情”,中国画不断变迁看似是绘画语言不断演进的更迭,实则是来自社会发展引发的审美之变。当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的现代工业文明迈进信息文明,生产模式重新建构社会资本与生活消费时,以水墨写意为中国画主体的时代也逐渐被工笔重彩的中国画所取代。尽管在这种中国画的逆转中,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强化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特征,但就中国画当代性的审美更迭而言,工笔重彩历经百年复兴,在艺术观念、表现方式与包容程度等方面都显现出罕见的创造活力,这或许是水墨写意所不具备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写意 工笔重彩 绘画语言 文变染乎世情 现代重彩画 艺术特质 现代工业文明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话语机制协同下的扶贫电影题旨新主流呈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梦迪 赵正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4,共4页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影视剧创作依托时代背景,解释时代命题,聚焦脱贫题材、新农村题材,书写改革进程中的农村发展和农民故事,探析大时代浪潮之下农民思想深处人性观念的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攻坚 文变染乎世情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决战决胜 十九大报告 生态宜居 话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电影《江南之恋》中的传统元素及“江南”意象 被引量:1
5
作者 苏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7-109,共3页
《江南之恋》本质上是企业形象片。作为企业音乐形象片的代表,本文将分析它是如何提取古典文学里的的江南意象,转而进行视觉包装而成为"仿象",最终在读图时代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生。文字里的江南,历经几千年岁月提炼、积淀与历代... 《江南之恋》本质上是企业形象片。作为企业音乐形象片的代表,本文将分析它是如何提取古典文学里的的江南意象,转而进行视觉包装而成为"仿象",最终在读图时代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生。文字里的江南,历经几千年岁月提炼、积淀与历代文人的讴吟,不断丰盈,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好的形象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形象 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元素 电视广告 佟大为 文变染乎世情 集体无意识 一晃而过 企业宣传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昌龄、李益边塞诗作异同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宇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边塞诗歌 从军北征 盛唐精神 铁衣 文变染乎世情 生活道路 闾丘晓 从军乐 忠君报国 校书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工笔女画家的绘画意象造型
7
作者 刘东方 《艺术科技》 2015年第2期116-116,共1页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上名"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游崇真观看见新科状元提名后的自叹,自恨奈何女儿身,表现她心中的创作欲望和为女子的无奈。如今,女性艺术已从"不可见"的历史走了出来受到广泛关注。当代画坛涌...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上名"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游崇真观看见新科状元提名后的自叹,自恨奈何女儿身,表现她心中的创作欲望和为女子的无奈。如今,女性艺术已从"不可见"的历史走了出来受到广泛关注。当代画坛涌现出蒋采萍、胡明哲、王小晖、张萍、唐秀玲、陈子、庄道静、罗寒蕾等一大批富有思想、智慧、才情的杰出工笔女画家。文变染乎世情,兴废顺乎时序。林风眠说:"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然是本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画家 文变染乎世情 意象造型 创作欲望 胡明哲 罗衣 女性艺术 唐秀玲 林风眠 女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前后文学观念的现代化
8
作者 徐淑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11期76-77,共2页
中国“五四”时期文学观念革新的突破口是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社会美学),但它的现代化是与社会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的。文学的艺术美学的完成是随着社会美学的发挥而完善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学的社会美学成就了它的艺术美学,二者是不可分... 中国“五四”时期文学观念革新的突破口是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社会美学),但它的现代化是与社会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的。文学的艺术美学的完成是随着社会美学的发挥而完善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学的社会美学成就了它的艺术美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学 小说界革命 文变染乎世情 社会教化功能 思想启蒙 海滨故人 周氏兄弟 问题小说 文化运动 长篇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文艺创作的时代自觉意识——章剑华系列纪实文学读后有感
9
作者 丁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3-195,共3页
如果考察近十年文学的一个基本面貌,苛刻一点,可以说笼罩在一种虚高浮肿的叫做“现实主义”的潮流或氛围中。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先锋文学作为一个运动或思潮终结以后,那种虚浮的“现实主义”再度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复辟”。新中国前3... 如果考察近十年文学的一个基本面貌,苛刻一点,可以说笼罩在一种虚高浮肿的叫做“现实主义”的潮流或氛围中。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先锋文学作为一个运动或思潮终结以后,那种虚浮的“现实主义”再度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复辟”。新中国前30年过来的一批作家,舔完伤口舔皮毛;后十年,年轻一代作家则从乡土风情和地域文化里挖掘,很快因滥开采而引起读者审美疲劳。文学小众无为,进入“自嗨”时代,“纯文学”陷入极度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在“四个坚持”中,“与时代同步伐”是首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恩格斯论述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句话,说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的确,“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工作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不然,文学必然成为圈子活动,成为少数人的俱乐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风情 文变染乎世情 纪实文学 审美疲劳 文艺创作 文艺复兴运动 地域文化 学识渊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刘勰的风格论
10
作者 史家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30-35,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齐梁以前文艺创作发展的历史经验,阐述了文学风格与作家、时代、文体等方面的关系,还就风格多样化问题作了探索。《体性》篇即一风格专论,在《定势》、《风骨》、《明诗》、《通变》、《时序》、《才略》等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齐梁以前文艺创作发展的历史经验,阐述了文学风格与作家、时代、文体等方面的关系,还就风格多样化问题作了探索。《体性》篇即一风格专论,在《定势》、《风骨》、《明诗》、《通变》、《时序》、《才略》等篇章中也多有阐发。他的论述,内容丰富,见解精湛,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风格论。研究刘勰的风格论,对我们深入认识文学风格这一客观存在的文学观象,发展创作与评论,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论 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 文艺创作 通变 齐梁 才性论 典论·论文 建安文学 文变染乎世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艺术创作和理念的思考
11
作者 辜志勇 《美术大观》 2016年第2期63-63,共1页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意见》开创了全国文艺创作的新局面,给每一个艺术家...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意见》开创了全国文艺创作的新局面,给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历来被认为是论述文艺和时代、社会、政治关系的一个经典论述,从事艺术创作是不能离开时代也不能超越时代甚至凌驾于时代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文变染乎世情 文艺创作 社会主义文艺 经典论述 文艺工作 《边城》 兴废 建筑工人 现实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京剧要消亡说开去
12
作者 乐邑 《上海戏剧》 1985年第3期30-,共1页
近来,读了周少麟《中国戏曲是有希望的》(载《人民日报》1985年5月18日)一文,该文对目前戏曲的危机提出了必须改革的呐喊,并认为“京剧要消亡”,对周文大胆勇敢的预言,还值得说一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从道理上讲,谁都承... 近来,读了周少麟《中国戏曲是有希望的》(载《人民日报》1985年5月18日)一文,该文对目前戏曲的危机提出了必须改革的呐喊,并认为“京剧要消亡”,对周文大胆勇敢的预言,还值得说一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从道理上讲,谁都承认文学艺术必须随世情兴废而变革。问题是,面对现实,京剧卖座寥寥,迪斯科热风起云涌。此景此情,象周少麟同志那样清醒,从审美观念变异中寻找历史必然性,存在合理性的,为数不多。相反,指责、愤怒言论甚多。确切地说,周文探本求源,仍有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少麟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 审美观念 终成眷属 荒诞派戏剧 三国演义 《水浒》 自我意识 青年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13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1,共1页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影视、音乐、戏剧、美术、建筑……在过去岁月里,每一种文艺形式都像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每一种文艺形式又引发了新的思潮,推动璀璨的中华文明阔步向前。艺术其实是时代在社会和人性中的渗透,又是...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影视、音乐、戏剧、美术、建筑……在过去岁月里,每一种文艺形式都像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每一种文艺形式又引发了新的思潮,推动璀璨的中华文明阔步向前。艺术其实是时代在社会和人性中的渗透,又是人性对世界的反观。艺术家的个体创作其实反映了他所处时代人民的生活面貌。20世纪初期,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复杂,导致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音乐人有了丰富的文化养分,由此造就了“时代曲”的多元风格。与海派绘画、海派戏曲、海派文学这些比较典型的海派文艺相比,上海音乐的“海派”特性似乎没那么清晰,可能并不存在所谓的“海派音乐”。但现代性却塑就了上海音乐文化的基本形态,同时也制约着其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变染乎世情 文艺形式 海派文学 多元风格 移民城市 人口构成 所处时代 生活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