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与责任:中国农村家庭养老责任人的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彦斌 杨学明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3-701,共9页
养老作为一种关系行为,受责任人文化-认知性制度背景的支持与影响。主、客观养老文化是文化-认知性制度的两个维度,其通过传递内化机制在村落成员的主观世界建构出养老共识,进而为家庭养老责任人提供行动的“意义框架”,指导或约制个人... 养老作为一种关系行为,受责任人文化-认知性制度背景的支持与影响。主、客观养老文化是文化-认知性制度的两个维度,其通过传递内化机制在村落成员的主观世界建构出养老共识,进而为家庭养老责任人提供行动的“意义框架”,指导或约制个人的养老行为。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发生持续地变迁:主观养老文化得到较高程度的传承,敬养老人的内在认知得到延续和固化,而外在的践行方式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客观养老文化出现“文化内核”消散,地方性养老文化的意义建构过程逐渐丧失,并弱化责任人对养老行为背后文化图式的认知。治理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是从国家政策、社区慰藉、个人修养三方面调适责任人主观世界的养老文化认知,而客观养老文化支持功效衰萎的化解则需要设置激励机制强化地方性养老仪式及相关认知的传承、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责任人 文化-认知性制度支持 主观养老文化 客观养老文化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知制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实施行为的影响——基于新制度分析的框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斌 庄弼 程卫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变革实施放置在制度生态理论中加以解读,从而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实施中出现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化-认知制度的影响。研究深入剖析了文化-认知...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变革实施放置在制度生态理论中加以解读,从而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实施中出现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化-认知制度的影响。研究深入剖析了文化-认知制度积淀的“应试图式”“身份图式”和“教学图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行为的影响,提出了3个方面的优化策略,即落实和强化监督与问责的机制,实现对课改推行的有效控制;科学谋划制度安排的权力,引领和建构体育教师正确的身份认知;尊重和干预体育教师的内生性权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 文化-认知 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权力制度安排中的规范要素与文化—认知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金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
组织新制度主义者视制度为包含规则、规范和文化—认知等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整体。这种观点提示我们: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安排除应重视表层的制度规则外,还须注意其运行规范及相关文化—认知等深层次制度要素。学术权力的运行规范包括学... 组织新制度主义者视制度为包含规则、规范和文化—认知等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整体。这种观点提示我们: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安排除应重视表层的制度规则外,还须注意其运行规范及相关文化—认知等深层次制度要素。学术权力的运行规范包括学术权力及其主体的主体性原则、权力行使的学术标准原则、权力主体间的平等性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和伦理原则;相关的文化—认知基础则在于对"大学何谓"、"学术何谓"、"学者何为"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从根本上讲,大学学术权力制度安排的确立须建基于大学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权力 制度安排 规范要素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尚伟 赵毅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以此为基础 ,作者生发了一个比较性的、动态的“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新理念。
关键词 中国 电视文化 现代 后现代 电视审美 电视认知 电视制度 电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联合发文制度化:要素体现与路径调适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刘长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1,共10页
党政联合发文制度化是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政联合发文的规则演进呈现出不同时期党政关系调整的特殊逻辑,也为党政联合发文制度化提供依据。党政联合发文制度中的规制性... 党政联合发文制度化是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政联合发文的规则演进呈现出不同时期党政关系调整的特殊逻辑,也为党政联合发文制度化提供依据。党政联合发文制度中的规制性要素主要体现为禁止性规则与授权性规则,规范性要素主要体现为比例原则与实事求是价值观,文化-认知性要素主要体现为传统公文观与党内政治文化。三种要素之间的互动强化决定着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结构,同时,各个要素之间又存在着相应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贯彻自我革命精神、制定明细化标准、整合规则体系的方式进一步实现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联合发文 制度 规制要素 规范要素 文化-认知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逻辑视域下“大学-校友”关系的内涵解读、问题表征及深化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大学-校友”关系本质可以诠释为结构性、建构性和文化性等三个维度。制度逻辑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等三大要素,为进一步理解“大学-校友”关系的内涵,提供了具有想象力和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制度逻辑的三大要素能够与“大... “大学-校友”关系本质可以诠释为结构性、建构性和文化性等三个维度。制度逻辑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等三大要素,为进一步理解“大学-校友”关系的内涵,提供了具有想象力和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制度逻辑的三大要素能够与“大学-校友”关系本质的三个维度形成彼此耦合的映射对称性。基于制度逻辑的视角可以将“大学-校友”关系的问题归纳为规制体系不完备、规范机制不成熟和文化认知作用不充分,深化途径在于优化规制体系、完善规范机制和建构文化认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逻辑 “大学-校友”关系 规制 规范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新型政党制度的构成要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立峰 刘燕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1,共10页
新型政党制度是当前政党政治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存在基础研究课题探讨不够深入和分析视角缺乏学理性等不足,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作为分析视角可以对既有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基于社会学制度主... 新型政党制度是当前政党政治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存在基础研究课题探讨不够深入和分析视角缺乏学理性等不足,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作为分析视角可以对既有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对新型政党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可见,新型政党制度由作为制度要素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规范、作为价值要素的政党价值观与作为文化-认知性要素的优秀政党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构成。制度要素、价值要素与文化-认知性要素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展现出新型政党制度包容性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社会学制度主义 制度要素 价值要素 文化-认知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顾客价值创造——公司制度建设核心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亚庆 王瑞飞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61-63,共3页
许多公司一贯关注顾客满意度,但顾客满意度并不能确保顾客对公司的忠诚,驱动顾客忠诚的要素是价值.创造顾客价值可以通过提高顾客认知利益或降低顾客认知价格实现,包括价格、质量、服务、速度、创新、品牌等六要素。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 许多公司一贯关注顾客满意度,但顾客满意度并不能确保顾客对公司的忠诚,驱动顾客忠诚的要素是价值.创造顾客价值可以通过提高顾客认知利益或降低顾客认知价格实现,包括价格、质量、服务、速度、创新、品牌等六要素。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必须以公司的制度保证为基础,据此顾客价值创造的制度三角形模型,文化理念、支持系统、人力资源、顾客价值是制度三角形中四个相互关联而又不可缺少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价值 认知利益 认知价格 制度三角形模型 文化理念 支持系统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要素、困境与完善路径——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曙光 王红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代表作评价制度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有助于破“五唯”,立“四新”。研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发现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构建和实施过程... 代表作评价制度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有助于破“五唯”,立“四新”。研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发现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强制性规则缺失、规范性约束缺位及文化性认知束缚的困境。为此,完善法律法规、第三方监督和强化奖惩活动有益于塑造学术评价行动框架;强调社会约束性期待、强化高校内外部和学术共同体规范是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内在要求;遵循改革规律、破除传统负向文化的影响、以学术思维为导向、推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代表作 代表作评价制度 规制要素 规范要素 文化认知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树京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47,共6页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组成了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三个制度的优劣性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可以促进对方功能的发挥,可以产生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为了...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组成了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三个制度的优劣性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可以促进对方功能的发挥,可以产生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为了在现实层面实现制度体系协同效应,需要对三个制度进行优化组合。分别以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中的某一个为主,同时以另外两个为辅,这种主辅结合的优化组合方式,对校长专业发展的促进可以起到增强效应和增加效应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体系的协同效应 校长专业发展 规制制度 规范制度 文化-认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教师制度功能:体系构建、问题检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晴 李建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2,共7页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制度功能的本质是对教师制度的安排与设计。以新制度主义分析工具为观照点,将高校教师制度置于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体系建构之中,以此探究其在高校教师制度设计、制度主体以及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制度功能的本质是对教师制度的安排与设计。以新制度主义分析工具为观照点,将高校教师制度置于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体系建构之中,以此探究其在高校教师制度设计、制度主体以及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构建一套系统化、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制度是我国高校教师制度功能的要旨所在,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建立规范制度体系,协调制度主体,构建“三元”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健全执行监控机制,进而形成高校教师制度治理的善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制度功能 规制 规范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演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翔宇 丁云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0,共11页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至今为时间划分,系统梳理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规范性制度要素主导,到文化—认知要素主导,再到规制性要素主导的制度演进逻...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至今为时间划分,系统梳理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规范性制度要素主导,到文化—认知要素主导,再到规制性要素主导的制度演进逻辑。研究认为,单一制度要素主导会带来组织异变、组织发展乏力以及组织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从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三个制度要素协调发展层面提出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调整政策供给方向,塑造农民合作价值观的政策建议,以期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规制制度要素 规范制度要素 文化-认知制度要素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环境视域下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青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5,共5页
优化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是提升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质量、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保障高校良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模仿性制度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等三个方面。制度环境视域下高校应急... 优化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是提升高校应急预案建设质量、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保障高校良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模仿性制度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等三个方面。制度环境视域下高校应急预案建设的路径是"提升应急预案制度的执行能力,发挥制度的强制性作用;拓宽应急预案建设的国际视野,凸显制度的模仿性作用;增强依规建设应急预案的文化认同,彰显制度的文化规范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应急预案 强制制度 模仿制度 文化认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三大基础要素”理论视角下中国博物馆策展人制度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晓锐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8,135,共7页
以建立适应中国博物馆体制的博物馆策展人制度为出发点,借鉴美国社会学家W·理查德·斯科特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制度“三大基础要素”理论,围绕制度“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结合国内博物馆策展实践,探讨... 以建立适应中国博物馆体制的博物馆策展人制度为出发点,借鉴美国社会学家W·理查德·斯科特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制度“三大基础要素”理论,围绕制度“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结合国内博物馆策展实践,探讨设立中国博物馆策展人工作机制的有效路径,为中国博物馆策展人制度建立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撑和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策展人 培育机制 制度 文化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