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文化遗产法:中国与世界》评述
1
作者 柴荣 郑伊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一、一部展现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运行状态的著作王云霞主编的《文化遗产法:中国与世界》是一本系统且全面阐述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源流发展及代表国家具体实施情况的著作。在本书面世之前,我国学界虽不乏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国内立法问题或者相... 一、一部展现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运行状态的著作王云霞主编的《文化遗产法:中国与世界》是一本系统且全面阐述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源流发展及代表国家具体实施情况的著作。在本书面世之前,我国学界虽不乏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国内立法问题或者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但大多仅就某一类文化遗产或者某一特定公约进行论述,缺乏更为宏观且全面的研究。反观国外学者则十分重视此类问题的研究,如英国学者珍妮特·布莱克(Janet Blake)所著《国际文化遗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国际视野 文化遗产 国际公约 国内立法 王云霞 珍妮特 中国与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2
作者 贺少雅 萧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应该抓关键与重点;鼓励社区民众的文化创造与族际的文化交流与共享;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道、艺、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可持续发展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3
作者 张善鑫 蒋光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有感”实践,学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有效”成果。研究提出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本教材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辅助,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实践;以学校为主导,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 有感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朔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
4
作者 陆玲 《天工》 2025年第6期19-21,共3页
阳朔古民居建筑作为桂林地域文化的象征,展示了独特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了阳朔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及其装饰艺术特点,强调保护传统建筑与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现代人居设计理念,提出通过数字化记录、文... 阳朔古民居建筑作为桂林地域文化的象征,展示了独特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了阳朔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及其装饰艺术特点,强调保护传统建筑与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现代人居设计理念,提出通过数字化记录、文化符号转化等策略,在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研究为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并对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朔 古民居建筑 文化遗产 现代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中新媒体交互设计应用策略
5
作者 孙文涛 郭嵩 戴卓龙 《艺术家》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再设计的文创产品。这类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固有文化元素为基石,巧妙结合了先进的新媒体数字技术,致力于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上不断拓展非遗文创产品的影响力。我们秉持“新媒...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再设计的文创产品。这类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固有文化元素为基石,巧妙结合了先进的新媒体数字技术,致力于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上不断拓展非遗文创产品的影响力。我们秉持“新媒体+传承”的研究思路,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进行交互设计、深度融合,以期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独特创新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用策略 创意产品 深度融合 文创产品 交互设计 固有文化 文创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齐达 江启迪 徐丛明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4期99-101,共3页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其独特性与差异性。目前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只是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要,缺乏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与非物质...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其独特性与差异性。目前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只是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要,缺乏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密联系,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发展的独特意义。深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包括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建筑风貌、景观小品、公共空间等方面,以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最后,对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流域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设计转化
7
作者 周莉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延续红色文化记忆,亦能通过设计转化方式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本文以红色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现实层面总结了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设计转化的内涵;针对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难点,从不同方面总... 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延续红色文化记忆,亦能通过设计转化方式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本文以红色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现实层面总结了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设计转化的内涵;针对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难点,从不同方面总结了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与设计转化方式,旨在为红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流域 红色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设计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
8
作者 李晨毓 曲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7,共18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元素分析技术,通过超短脉冲激光聚焦样品表面形成等离子体,进而对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样品的物质成分及含量,用于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技术无需样品制备,几乎无损、快速安...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元素分析技术,通过超短脉冲激光聚焦样品表面形成等离子体,进而对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样品的物质成分及含量,用于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技术无需样品制备,几乎无损、快速安全地实现全元素分析,特别适用于轻质元素的检测。总结归纳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不同类型文化遗产领域的分析能力,简要描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备组成,给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不同文物类型中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证明该技术已成为文化遗产领域元素表征方面的有利工具,有助于解决国内元素分析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元素分析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文化遗产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赵雨萌 徐菲 +1 位作者 姚世杰 赵志军 《天工》 2025年第7期28-31,共4页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非遗在时间上呈现“向中心汇聚”的发展轨迹,不同历史阶段的非遗在数量和类型上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聚集性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形成了3个高密度核心区。河流水系、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都是影响黑龙江省非遗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黑龙江省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重视松花江、嫩江、牡丹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促进非遗与经济的合理互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传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辽宁段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体系构建
10
作者 田佳宁 王琳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3-16,37,共5页
辽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璀璨的人文资源,深入挖掘辽河文化价值,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从时间、空间双维度叠合的方法入手,通过定位、定区、定点的系统思路,逐级对辽河辽宁段的... 辽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璀璨的人文资源,深入挖掘辽河文化价值,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从时间、空间双维度叠合的方法入手,通过定位、定区、定点的系统思路,逐级对辽河辽宁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文化遗产景观体系,并提出具体建设策略,以期为辽河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相关的线性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景观体系构建 辽河辽宁段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
11
作者 蒲颖 张仲驰 曾云峰 《四川水利》 2025年第1期177-180,共4页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灌溉系统之一,自战国时期起便持续支撑着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并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稳定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该工程现今面临水源污染和基础设施老化等挑战。文章通过对都江堰的历史...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灌溉系统之一,自战国时期起便持续支撑着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并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稳定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该工程现今面临水源污染和基础设施老化等挑战。文章通过对都江堰的历史背景、科学文化价值及其生态意义进行评估,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保护策略。同时,基于历史文献分析及现代工程学、生态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研究,建议采取加强立法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推进环境修复等措施,以延续这一古老工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为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从而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水利工程 文化遗产价值 文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徐州剪纸艺术与动漫产业融合创新研究
12
作者 睢海楠 祁芸林 王艳群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第3期74-76,共3页
徐州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剪纸与当下热门动画图案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传统美术的创造性传承和现代文化多样性的拓展。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不仅能为传统剪纸艺术注... 徐州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剪纸与当下热门动画图案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传统美术的创造性传承和现代文化多样性的拓展。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不仅能为传统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表达方式,而且将为当代动漫的创新创造注入新的文化要素与创造力,推动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与借鉴,为世界各地的多元文明交流与交融提出新的观点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融合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动漫产业 传统美术 多元文明 民间美术 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文旅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州桑基鱼塘为例
13
作者 谭世杰 高宁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5年第1期25-27,33,共4页
农业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历史延续性和鲜明的文化属性,已成为文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因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往往导致遗产的文化特征和核心价值受损。以湖州市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现状为基础,探讨文化多样性在农业遗产地旅游... 农业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历史延续性和鲜明的文化属性,已成为文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因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往往导致遗产的文化特征和核心价值受损。以湖州市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现状为基础,探讨文化多样性在农业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促进作用,明晰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并通过文化要素助力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文旅融合 文化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研究
14
作者 陈筱薇 《当代音乐》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学习的深度体验。同时,技术的跨学科应用对高效地收集音乐资料及其长期的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的有效配置对推广这些技术和持续进步具有关键作用。建议未来方向应关注开发既经济又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本土和国际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音乐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例
15
作者 李新宇 蔡碧凡 周嘉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了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在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获取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提升农村治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创新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盘活农村空间资源、推动农业与文旅相融合、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促进农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因此,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价值,高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农村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径山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学何以可为
16
作者 宋俊华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93-99,共7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深入,建立独立非遗学科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非遗学建设不能自说自话,应主动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对话,在互补融合基础上探索建立文化遗产学的可行性与路径。作为人类文明代际传承表现的非遗与物遗本身...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深入,建立独立非遗学科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非遗学建设不能自说自话,应主动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对话,在互补融合基础上探索建立文化遗产学的可行性与路径。作为人类文明代际传承表现的非遗与物遗本身是共生互补、密不可分的,建立涵盖二者的文化遗产学也是必要的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可行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措施
17
作者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合理开发,适度应用,以系统性保护适应不同类目发展需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宏观规划与微观举措,都要落实于国家、团体、个人权益保护,使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成为传承创新的最大活力来源。完善相关立法,以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及其传承环境。加强传承群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有益于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环境,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实现创新和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传承 权益保护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18
作者 董宇轩 张鹏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129-130,共2页
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探讨将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意义、价值、路径,旨在探析其在景观设计中如何有效传承与发展,从而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空间环境质量,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空间多功能的需求,并为城市搭... 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探讨将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意义、价值、路径,旨在探析其在景观设计中如何有效传承与发展,从而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空间环境质量,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空间多功能的需求,并为城市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提出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设计 传承 发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湘西苗绣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基于社科法学的视角
19
作者 马晓萍 《染整技术》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通过社科法学视角,深入剖析湘西苗绣的保护现状、分布特点、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揭示湘西苗绣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和旅游开发等策略,促进湘西苗绣的保护与发展,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具... 通过社科法学视角,深入剖析湘西苗绣的保护现状、分布特点、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揭示湘西苗绣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和旅游开发等策略,促进湘西苗绣的保护与发展,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法学 苗绣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20
作者 吕君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更好地发挥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禀赋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策略,为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