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裔作家中国叙事与文化身份认同——以陈舜臣为中心
1
作者 莫韦姝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中国文化是影响海外华人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海外华人文学通过中国叙事将作家中国文化身份认同文本化,这也是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本华人文学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作家、作品研究,而90... 中国文化是影响海外华人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海外华人文学通过中国叙事将作家中国文化身份认同文本化,这也是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本华人文学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作家、作品研究,而90年代以前日本华人文学中国叙事研究则少有涉及。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成名于1960—1970年,以中国叙事见长,中国文化身份探寻是其创作主线之一,其笔下的华人群体以中国式道德观为处世准绳,凭借中国文化记忆维系人际关系,中国文化符号则不仅影响着人物的文化身份辨识度,还暗含着作家对海外华人中国文化身份“失根”的忧虑。陈氏中国叙事文本既较清晰地展现作者的文化身份认同历程,又较为客观地呈现中国文化面相。这与其漂泊不定、身份悬置的人生际遇形成了极大反差,也与欧美华裔作家中西“二元对立”的中国叙事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探明华裔作家中国叙事与文化身份认同的关系,可为探索海外华人作家群体艺术生态提供借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舜臣 中国叙事 文化身份认同 日本文学 推理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生成与东北作家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东北作家、流亡文人、左翼先锋、启蒙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使东北作家群成为文学史上一个极具身份标识性的作家群体,而其作品经典性的生成也正是基于这种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因此,从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揭示东北作家群与其他文化主体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可以为我们重新厘定和审视东北作家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文化身份认同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联网使用到文化身份认同:以大学生为例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冉华 邓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本文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MEIM量表,通过对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互联网使用行为的不同层面对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两个维度表现出较高的文化身份认同,大学生文化身份... 本文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MEIM量表,通过对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互联网使用行为的不同层面对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两个维度表现出较高的文化身份认同,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从认知、情感向行为逐步递进的过程;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效应关系。文章认为,维护和强化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关注个体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基础之上,因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理论 MEIM 互联网使用 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与异化——论查建英的《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群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61-465,共5页
不同于上几代老移民作家,也有异于同时代的一些新移民作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 不同于上几代老移民作家,也有异于同时代的一些新移民作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透视了"边缘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反映出人物在中/西矛盾对立中特殊的充满悖论式的生存困境,揭示了新移民难以逃遁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等问题,以及在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中所追求的一种自我放逐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建英 《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丝之谜》的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旅英华裔马来西亚英语作家欧大旭的成名作《丝之谜》是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一生对西方文化的寻求揭示了后殖民社会人们普遍所处的"移位"的生存状态。这种寻求不仅仅是出于对自我身份的焦虑,更是希望通过身份重... 旅英华裔马来西亚英语作家欧大旭的成名作《丝之谜》是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一生对西方文化的寻求揭示了后殖民社会人们普遍所处的"移位"的生存状态。这种寻求不仅仅是出于对自我身份的焦虑,更是希望通过身份重构,消解自我与他者文化的对立,达到与西方进行交流与对话的目的。同时,这种寻求也反映了作为后殖民作家的欧大旭本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边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大旭 《丝之谜》 移位 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文学文化身份认同研究批判——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核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诗颖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6,共8页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及海外不少学者利用或借鉴"第三空间"理论来探究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产生了均建立在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根基进行论述的"边缘论""夹缝论"和&qu...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及海外不少学者利用或借鉴"第三空间"理论来探究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产生了均建立在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根基进行论述的"边缘论""夹缝论"和"北进想像论"三种典型看法。为突破"本土/中国"讨论框架的局限,朱耀伟试图把视野转移到"东西方,本土和全球以至东方主义/后殖民性和全球资本主义之间"进行。以上的讨论实际显示出政治因素是长期制约香港文学和中国文学关系讨论的重要原因。他们在阐释理论的过程中均暴露了学术缺陷和意识形态立场,无论在学理还是现实上都无法让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香港文学 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本土性 中国性 内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儒饰吏”为何独受元人青睐?——元代儒吏阶层及其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秀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元代以吏治国,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儒士由科举及第入仕为官的道路被阻断,纷纷加入由吏入仕的行列,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个人数可观的儒吏阶层,使得"以儒饰吏"在元代的文人叙述中成为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以儒饰吏"... 元代以吏治国,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儒士由科举及第入仕为官的道路被阻断,纷纷加入由吏入仕的行列,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个人数可观的儒吏阶层,使得"以儒饰吏"在元代的文人叙述中成为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以儒饰吏"的广泛使用,是儒吏阶层文化身份认同的产物,也反映了元代独特政治环境下主流知识层对"儒"的社会功用和终极价值原则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以儒饰吏 儒吏阶层 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学:精神家园的迷失与守望--评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增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全球化语境 精神家园 民族文学 邓楠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比较研究 守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与超越——张承志文化身份认同个案分析
9
作者 王倩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作为当代文坛理想主义作家之一的张承志 ,由于历史、文化、信仰、血缘、性格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其中各种因素缠绕错杂、相互渗透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身份认同体系。本文将借助文艺学新兴的文化身份的研究方法 ,从知... 作为当代文坛理想主义作家之一的张承志 ,由于历史、文化、信仰、血缘、性格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其中各种因素缠绕错杂、相互渗透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身份认同体系。本文将借助文艺学新兴的文化身份的研究方法 ,从知识分子、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文化身份认同 知识分子 民族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席的在场:文化身份认同的指向——略论隐藏在年画中的“神话言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6,共3页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美术画种,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宗教信仰,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它表达的内容由自然崇拜到人神崇拜,从民俗狂欢图到文化符号的凝定,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脉络,虽然年画在今天已经衰微,但是隐藏在年画中的"...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美术画种,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宗教信仰,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它表达的内容由自然崇拜到人神崇拜,从民俗狂欢图到文化符号的凝定,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脉络,虽然年画在今天已经衰微,但是隐藏在年画中的"神话言谈"却是当代中国人寻求族群记忆、身份认同的"回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画 文化身份认同 神话言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籍藏族流行音乐人与其文化身份认同
11
作者 叶姿含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14-122,185,共10页
藏式风格流行音乐自问世以来,涌现出不少传唱作品,不仅在快速更替性强的流行音乐体系中一直持独特的音乐风格类型,且这类唱片产量大、销量广。川籍藏族流行音乐人是参与、生产、传播藏族流行音乐的主体,对他们进行集中研究可以深化川藏... 藏式风格流行音乐自问世以来,涌现出不少传唱作品,不仅在快速更替性强的流行音乐体系中一直持独特的音乐风格类型,且这类唱片产量大、销量广。川籍藏族流行音乐人是参与、生产、传播藏族流行音乐的主体,对他们进行集中研究可以深化川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探讨四川阿坝等地区孕育这一文化群体形成的文化动因。透过对川籍藏族流行音乐人的解读及其文化身份认同,了解个体在特定文化共同体中的互动和社会化过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藏语三大方言区之间的音乐文化差异及地域特性与流行音乐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呈现藏族风格流行音乐作品的背后,体现出个体与群体、文化与地域、身份与趣味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籍藏族歌手群体 流行音乐 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丁琴海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51-57,共7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在文化上仍需保持开放的心态,开放性认同既能保持对本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精神归属,又对其他文化敞开心胸,积极吸纳其他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既为建设本民族文化提供多元化的精神资源,也为解决人类共同体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开放性 他者 混杂性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家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在以启蒙和后启蒙自由—人文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西方现代知识话语中,同一占据支配地位,力图整合充满差异的现代文明,弥合现代人分裂的精神世界。在后现代全球化文化中,各种边缘话语对身份认同政治的强调使得差异变得异常活跃,成为解构后... 在以启蒙和后启蒙自由—人文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西方现代知识话语中,同一占据支配地位,力图整合充满差异的现代文明,弥合现代人分裂的精神世界。在后现代全球化文化中,各种边缘话语对身份认同政治的强调使得差异变得异常活跃,成为解构后现代文化中同一支配下的文化霸权和主导意识形态的力量。但是,后现代文化身份认同也力图借助反霸权意识形态走向同一的理想世界。同时,从这一视角反观现代文化,在西方启蒙和后启蒙同一作用下的文化身份认同也包含差异的隐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 差异 文化身份认同 现代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理念透视下的身份认同观——评《美国牧歌》
14
作者 杨明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8-I0008,共1页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犹太民族有着浓厚的身份情结。犹太裔美国人在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到身份认同的考验,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的拷问。于是,犹太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创伤成为犹太裔美国作家的重要...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犹太民族有着浓厚的身份情结。犹太裔美国人在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到身份认同的考验,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的拷问。于是,犹太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创伤成为犹太裔美国作家的重要创作主题。笔者在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过程中发现,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位具有双重文化属性的族裔散居作家,对身份失落的感受尤为敏锐和深刻,因而“身份认同”这个主题广泛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文化身份认同 创作主题 犹太裔美国人 《美国牧歌》 历史文化渊源 美国三部曲 犹太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背景下纸材料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国栋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26-I0027,共2页
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印记,也是民族身份和精神传统的载体。在诸多文化遗产元素中,纸凭借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与此同时,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已逐步成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环节,... 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印记,也是民族身份和精神传统的载体。在诸多文化遗产元素中,纸凭借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与此同时,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已逐步成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环节,为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活化石”的舞台,使传统得以活在当下,连接过去与未来,在增强文化身份认同的同时激发公共对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身份认同 遗产元素 民族身份 历史印记 活在当下 设计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饮食角度解析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春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0-41,共2页
本文以饮食为视角,选取了李安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作为电影文本,探讨了海外华人在离散情境中的饮食文化冲突及通过饮食寻找文化认同感的需求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饮食在海外呈现的后现代特点,说明了饮食文化在离散情境中... 本文以饮食为视角,选取了李安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作为电影文本,探讨了海外华人在离散情境中的饮食文化冲突及通过饮食寻找文化认同感的需求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饮食在海外呈现的后现代特点,说明了饮食文化在离散情境中重要的形塑身份的作用,中国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变化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过程,海外华人的身份也在文化交融中不断地建构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电影 文化身份/认同 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爱情叙事中的文化情缘——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7,共5页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的文化情调和诗意美,成为始终贯穿孙、田爱情历程的主线,爱情叙事与文化叙事融为一体,这是当代以农民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爱情主题上的新开掘和新探索。超越出身局限的理想追求与超越阶层结构的爱情形态,构成了某种深层的呼应。但路遥让这份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刻戛然而止,既保持了爱情的纯美,又因爱情叙事的终止、定型而省略了爱情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其实过程比完成更具有艺术的余味,未完成式比完成式更具有一种蒹葭苍苍的原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田晓霞 爱情叙事 文化身份认同 悲剧结局 未完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怀旧文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平 《理论月刊》 2007年第8期54-56,共3页
本文探讨了怀旧及怀旧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并从"上海怀旧"的文学文本对怀旧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逻辑进行了探讨。怀旧文化的兴盛借助了当代大众媒介迅捷而广泛的传播能力;通过传媒所建构的社会知识和影像,给身处现... 本文探讨了怀旧及怀旧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并从"上海怀旧"的文学文本对怀旧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逻辑进行了探讨。怀旧文化的兴盛借助了当代大众媒介迅捷而广泛的传播能力;通过传媒所建构的社会知识和影像,给身处现代文明中的大众以认知、抚慰和消费。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海怀旧"一方面影响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与行为,成为人们浸润其中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更深的意义上,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与焦虑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怀旧文化 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目标及实践对策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8-170,共3页
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本族文化的讨论与反思为出发点,通过对外语语言及跨文化知识的开放式、主题式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及跨文化技能,使其能够在跨文化情境下实现有效沟通,... 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本族文化的讨论与反思为出发点,通过对外语语言及跨文化知识的开放式、主题式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及跨文化技能,使其能够在跨文化情境下实现有效沟通,并成长为以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为己任,能够且愿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语教学 文化自觉 文化身份认同 中华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庸小说传播过程中的现实文化诉求
20
作者 赵天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8,共5页
金庸小说创下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传播的奇迹。金庸小说在不同文化群体中的流传体现了不同的现实文化诉求。作为通俗武侠小说,金庸小说能被市民大众广泛接受,主要源自娱乐至死的现实文化消费背景与社会未成年心理;而遭知识阶层的接... 金庸小说创下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传播的奇迹。金庸小说在不同文化群体中的流传体现了不同的现实文化诉求。作为通俗武侠小说,金庸小说能被市民大众广泛接受,主要源自娱乐至死的现实文化消费背景与社会未成年心理;而遭知识阶层的接受与拒斥,除去商业炒作及文化资源争夺等因素外,同时还存在相应的启蒙动机;至于其在海外华人群中的传播,除去娱乐的动机,同时还隐含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需求,不过渴求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寻求民族文化之根,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文化诉求 传播过程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金庸武侠小说 文学传播 文化群体 文化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