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化话语视域下的民族文学及其研究——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新策略
被引量:
4
1
作者
施旭
陈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2,共7页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者们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在本文里,为着同样的发展和创新的大目标,我们试图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重新阐释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的...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者们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在本文里,为着同样的发展和创新的大目标,我们试图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重新阐释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以期发掘民族文学实践和研究范式应该关注的新问题,同时也提出民族文学和研究应该采取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话语研究
民族问题意识
主流与边缘
跨民族/
文化
/历史
读者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话语视角下的安全研究:以中国文化安全化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文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6,共12页
哥本哈根安全化理论拓展了冷战后安全研究阵营的空间,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的主流学派,其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安全研究方法为当代安全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路径,但也受到不同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在"成功的安全化"...
哥本哈根安全化理论拓展了冷战后安全研究阵营的空间,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的主流学派,其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安全研究方法为当代安全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路径,但也受到不同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在"成功的安全化"的界定上未能充分体现安全的主体间性和安全化的动态协商过程,同时缺乏一套连贯的分析框架。安全话语是一种文化话语,也是一种语境重构,从话语产生、话语协商与霸权、话语语境重构、话语实操四个层次来分析安全化过程,可将语言与社会动态语境结合起来,突出安全化动议的互文关系,体现安全化的动态协商过程,能更好地阐释中国的文化安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研究
文化
安全化
文化话语研究
语境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荡世界下中国话语全球传播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施旭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全球传播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交往、参与国际治理的重器。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分裂对抗的局势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动荡世界之下,中国,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如何通过全球传播加以应对?从文化话语视角出发,提出当代...
全球传播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交往、参与国际治理的重器。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分裂对抗的局势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动荡世界之下,中国,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如何通过全球传播加以应对?从文化话语视角出发,提出当代中国话语具有一系列重要品质,可以成为化解人类困境的基础和资源,其包括:“自主创新”的运动法则、“整体全面”的认知视阈、“辩证联系”的思维模式、“平衡和谐”的交往原则和“言不尽意”的沟通策略。基于当代中国话语的这些特质,阐发出一套中国全球传播的战略:体系维度上,统筹部署各种层次环节,整合协调各种内容形式,以实现全球传播效力的最大化;视野维度上,展现最广阔的境界、最宏大的胸怀,以凝聚国际共识、增进人类共情、实现世界合作;动态维度上,持续自主创新发展,以推动全球话语格局变革秩序转型;伦理维度上,坚守和而不同的原则立场,消解文化霸权,营造文化和谐,以争得世界各民族共存共赢共享;思辨维度上,运用积极主动、灵活变通的方法,以化解人类危机、世界矛盾,燃起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希望;模式维度上,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式,以使信息充盈时空,适应、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受众;沟通维度上,激发世界各民族不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索创造意义,让交流取代交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话语研究
文化
话语
(体系)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比较文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4
作者
施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3,共3页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最早探索中国、中国性、中国学派、中国道路的领域,先于国内许多其它社会学科门类,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因此,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领先、具有前瞻性和创意性的学科,...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最早探索中国、中国性、中国学派、中国道路的领域,先于国内许多其它社会学科门类,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因此,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领先、具有前瞻性和创意性的学科,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中的骄傲。而且对于至今仍然盲目追随西学,疏于民族文化自觉的学科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界也是一个榜样。这里我想主要从我的文化话语研究和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角度,谈谈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研究
比较文学
研究
学科门类
话语
体系建构
创意性
中国学术界
文化话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话语视域下的民族文学及其研究——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新策略
被引量:
4
1
作者
施旭
陈珏
机构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中国话语的基本特征"(11YJA740075)
文摘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者们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在本文里,为着同样的发展和创新的大目标,我们试图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重新阐释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以期发掘民族文学实践和研究范式应该关注的新问题,同时也提出民族文学和研究应该采取的新策略。
关键词
文化话语研究
民族问题意识
主流与边缘
跨民族/
文化
/历史
读者视角
Keywords
research of ethnic literature
artistic wisdoms on ethnicity
main stream and second aspect
cross- ethnic/cultural/historical approach
readership as literature
分类号
I2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话语视角下的安全研究:以中国文化安全化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文革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6,共12页
基金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5B253)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YB125-155)
+1 种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CSC NO.201708350050)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成果之一
文摘
哥本哈根安全化理论拓展了冷战后安全研究阵营的空间,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的主流学派,其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安全研究方法为当代安全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路径,但也受到不同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在"成功的安全化"的界定上未能充分体现安全的主体间性和安全化的动态协商过程,同时缺乏一套连贯的分析框架。安全话语是一种文化话语,也是一种语境重构,从话语产生、话语协商与霸权、话语语境重构、话语实操四个层次来分析安全化过程,可将语言与社会动态语境结合起来,突出安全化动议的互文关系,体现安全化的动态协商过程,能更好地阐释中国的文化安全化。
关键词
安全
研究
文化
安全化
文化话语研究
语境重构
Keywords
security studies
securitization
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
recontextualiza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荡世界下中国话语全球传播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施旭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美国家安全话语体系比较研究”(17AZD039)。
文摘
全球传播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交往、参与国际治理的重器。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分裂对抗的局势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动荡世界之下,中国,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如何通过全球传播加以应对?从文化话语视角出发,提出当代中国话语具有一系列重要品质,可以成为化解人类困境的基础和资源,其包括:“自主创新”的运动法则、“整体全面”的认知视阈、“辩证联系”的思维模式、“平衡和谐”的交往原则和“言不尽意”的沟通策略。基于当代中国话语的这些特质,阐发出一套中国全球传播的战略:体系维度上,统筹部署各种层次环节,整合协调各种内容形式,以实现全球传播效力的最大化;视野维度上,展现最广阔的境界、最宏大的胸怀,以凝聚国际共识、增进人类共情、实现世界合作;动态维度上,持续自主创新发展,以推动全球话语格局变革秩序转型;伦理维度上,坚守和而不同的原则立场,消解文化霸权,营造文化和谐,以争得世界各民族共存共赢共享;思辨维度上,运用积极主动、灵活变通的方法,以化解人类危机、世界矛盾,燃起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希望;模式维度上,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式,以使信息充盈时空,适应、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受众;沟通维度上,激发世界各民族不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索创造意义,让交流取代交火。
关键词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话语研究
文化
话语
(体系)
行动策略
Keywords
West-centrism
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
culture
discourse(system)
action strategy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比较文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4
作者
施旭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3,共3页
文摘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最早探索中国、中国性、中国学派、中国道路的领域,先于国内许多其它社会学科门类,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因此,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领先、具有前瞻性和创意性的学科,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中的骄傲。而且对于至今仍然盲目追随西学,疏于民族文化自觉的学科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界也是一个榜样。这里我想主要从我的文化话语研究和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角度,谈谈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研究
比较文学
研究
学科门类
话语
体系建构
创意性
中国学术界
文化话语研究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化话语视域下的民族文学及其研究——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新策略
施旭
陈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化话语视角下的安全研究:以中国文化安全化为例
陈文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动荡世界下中国话语全球传播研究
施旭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比较文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施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