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的饮食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1
作者 景文清 戴玉琴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治大国若烹小鲜。仔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饮食偏好,可以发现,“杂一点”映射毛泽东兼容并蓄的饮食原则,恰似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纳融合多元文化的缩影;“粗一点”体现毛泽东艰苦朴素的饮食作风,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各个阶段... 治大国若烹小鲜。仔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饮食偏好,可以发现,“杂一点”映射毛泽东兼容并蓄的饮食原则,恰似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纳融合多元文化的缩影;“粗一点”体现毛泽东艰苦朴素的饮食作风,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各个阶段,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的民族精神标识;“土一点”饱含毛泽东对本土饮食文化的深情眷恋与坚守,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映照,反映他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刻心系百姓冷暖的饮食态度。新时代深刻透视毛泽东的饮食文化观所折射的当代启示,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饮食偏好 饮食文化观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蒙德·威廉斯的共同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张青兰 莫春梅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2,共10页
雷蒙德·威廉斯的共同文化观将民主视为文化的本质,把文化定义为一种民主化、动态生成的实践过程,揭示了共同文化观的本质内涵。整体性是雷蒙德·威廉斯共同文化观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文化思维上的整体性、文化主体上的整体... 雷蒙德·威廉斯的共同文化观将民主视为文化的本质,把文化定义为一种民主化、动态生成的实践过程,揭示了共同文化观的本质内涵。整体性是雷蒙德·威廉斯共同文化观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文化思维上的整体性、文化主体上的整体性以及文化结构上的整体性。雷蒙德·威廉斯的共同文化观以创建文化共同体、解决文化危机、构建民主平等社会作为价值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雷蒙德·威廉斯的共同文化观对于当代中国持续推进文化民主建设、加强文化整体性建设以及坚持文化守正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德·威廉斯 共同文化观 民主 整体性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策略与实践
3
作者 杨舒情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探索。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探索。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要义,结合茶文化的独特内涵,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包括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茶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挖掘茶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元素、推动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融合创新等。通过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了这些策略在促进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成效,为未来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中国茶文化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时代回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广文 李晓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维度上阐明自然异化的深层成因,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整体性变革路径。马克思的生态文化观拓展了感性-人化-历史贯穿融合的生态哲学视野,确立了哲学-经济学视域复合统一的生态批判范式,指明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树立起科学与人文交融互构的思想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文化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编辑的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荣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编辑的传统文化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理论本体、实际运用与基本要义。编辑传统文化观涵义的本质,是编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编辑传统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编辑的传统文化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理论本体、实际运用与基本要义。编辑传统文化观涵义的本质,是编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编辑传统文化观的实际运用,重点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体路径有经典重构、大众普及、科技赋能、国际传播等。编辑传统文化观的基本要义,是编辑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传统文化观 鉴别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6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狭义、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兼论文化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广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3,共5页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话语的变化 ,基于新文化观上的文化哲学是对传统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当把人、实践、文化三者理解为一体时 ,文化观也就是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义文化观 广义文化观 文化观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40,共6页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主要包括文化形上学、中国文化观、西方文化观等内容,本文立足当代的理论视域,主要从文化本质主义、文化环境主义、文化进步主义、文化连续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文化空想主义等方面尝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现代新儒...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主要包括文化形上学、中国文化观、西方文化观等内容,本文立足当代的理论视域,主要从文化本质主义、文化环境主义、文化进步主义、文化连续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文化空想主义等方面尝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现代新儒学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总体性边缘地位及其文化观中的部分可转换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文化观 现代化 文化形上学 中国文化观 西方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与丰富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祚 孙亚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237,共10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要求,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重视民族历史,以本民族文化为主,结合中国特点阐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吸收精华...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要求,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重视民族历史,以本民族文化为主,结合中国特点阐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的传统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并创造性地从六个方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系统的战略规划。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继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性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锐涵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出的创新性贡献,突出体现在文化本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出的创新性贡献,突出体现在文化本质观、文化主体观、文化形态观、文化价值观、文化交往观、文化发展观和文化评判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创新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川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能够为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指导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立足文化发展实际以及文化发展环境探索文化创新发展道路。文章对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对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能够为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指导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立足文化发展实际以及文化发展环境探索文化创新发展道路。文章对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推进中国优秀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的指导价值,有效提升中国优秀传文化创新发展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优秀茶文化 意义 作用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中国茶文化传承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知烜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10-12,共3页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韵味。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展现出了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韵味。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展现出了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茶文化传承发展机制与传承发展原则作出了分析与论述,并从政策供给、茶文化与教育体系的融合、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茶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优秀茶文化传承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优秀茶文化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教育中的知识文化观与智慧文化观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迎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当前教育的弊端是受知识文化观的宰治,因此,必须进行观念更新: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转变。即:1 .打破对书本的迷信;2 .教育不能培养只知道获取确定性知识的学者,而要培养追求深刻知识的思想者;3 .转变教育的功利性。
关键词 教育 知识文化观 智慧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春玲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9,124,共6页
文化观是关于文化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文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制定文化政策的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 文化观是关于文化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文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制定文化政策的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特别是文化本质观、中西文化观的沿革与发展并把握其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并继续推进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观 文化本质观 中西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文化观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朝霞 《现代哲学》 CSSCI 2000年第2期6-11,共6页
关键词 邓小平 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文化观的特点
16
作者 牟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19,共5页
毛泽东的文化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政治的影响,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从五四运动到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从总体上看,毛泽东的文化观主要体现为一种文化比较观。其表现是:首先,毛泽东认为,中西文化是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性质完全不同... 毛泽东的文化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政治的影响,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从五四运动到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从总体上看,毛泽东的文化观主要体现为一种文化比较观。其表现是:首先,毛泽东认为,中西文化是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以家族宗法制度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化观 社会主义文化观 文化斗争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 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 文化 文化大革命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巧”与“机巧”之辩:晚清上海的物质文化观
17
作者 朱文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4,共5页
晚清上海租界社会自开埠后成为充满西洋奇物异景繁华之地,华人各阶层也开始熟悉西方器物和物质文化生活,而传统心理与价值观也在西洋物质文化中发生各种化合作用,对于西器"淫巧"和"机巧"价值认知的交锋以及当时洋... 晚清上海租界社会自开埠后成为充满西洋奇物异景繁华之地,华人各阶层也开始熟悉西方器物和物质文化生活,而传统心理与价值观也在西洋物质文化中发生各种化合作用,对于西器"淫巧"和"机巧"价值认知的交锋以及当时洋货的日益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中西物质文化观冲突与融合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上海物质文化观 物质文化观 淫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1912—1956年文化观念论纲
18
作者 杨百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7-44,共8页
1912——1956年毛泽东的文化观念在毛泽东的整个文化思想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是毛泽东开始文化的学习、汲收、批判、选择、建构自己的文化观念、并最终确立起成熟的文化观念以及其文化思想得到光辉发展... 1912——1956年毛泽东的文化观念在毛泽东的整个文化思想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是毛泽东开始文化的学习、汲收、批判、选择、建构自己的文化观念、并最终确立起成熟的文化观念以及其文化思想得到光辉发展的时期。而1956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开始进入冲突徘徊时期,直至晚年最终陷入主客观背反的矛盾境地。因此,对1912——1956年毛泽东文化观念的演变历程、确立标志、发展轨迹、基本特征、主要思想等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 文化观 毛泽东文化观 中西文化 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化 文化的实质 毛泽东早期文化观 中西结合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观和员工沉默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樊耘 张克勤 于维娜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已有研究仅从理论上概括性地分析传统文化观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采用数据证实两者关系,更少有研究关注两者之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度。文章基于341份员工样本的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观都对员工沉默有正向影响,仅... 已有研究仅从理论上概括性地分析传统文化观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采用数据证实两者关系,更少有研究关注两者之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度。文章基于341份员工样本的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观都对员工沉默有正向影响,仅情面意识和权力距离倾向对员工沉默有正向影响,而集体主义倾向、儒家文化观则对员工沉默有负向影响;同一传统文化观对员工沉默各个维度的影响也不同,权力距离倾向对漠视沉默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对防御沉默的正向影响,情面意识对防御沉默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对漠视沉默和默许沉默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观 漠视沉默 防御沉默 默许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郝桂荣 李本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观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认同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民族认同的缺失和国家认同的缺失。造成这一状况的...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观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认同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民族认同的缺失和国家认同的缺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实现现代转型和时代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必须通过社会渠道和学校教育的途径,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加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焕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机,加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观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