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表述的旅游纪念品情感设计 被引量:15
1
作者 景楠 刘仲青 苏建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7,共5页
目的结合品牌推广领域的文化表述理论和情感化设计中的三层次理论,共同探索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模式。方法针对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属性和文化特征,提出包括"文化解码、文化表述、情感整合、产品实现"4个步骤和"感知维度、体... 目的结合品牌推广领域的文化表述理论和情感化设计中的三层次理论,共同探索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模式。方法针对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属性和文化特征,提出包括"文化解码、文化表述、情感整合、产品实现"4个步骤和"感知维度、体验维度、情感维度"3个维度的"四步骤三维度"设计模式,并通过莫高窟旅游纪念品设计实例加以验证。结论在文化解读与传播的基础上,文化表述理论能有效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而三层次理论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所提出的设计模式为现有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开发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述理论 三层次理论 旅游纪念品 莫高窟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2B模式下基于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新产品品牌文化表述研究——以环意国际旅行社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纯青 霍维亚 +1 位作者 马军平 程丹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58-69,共12页
本文以环意国际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借鉴道家阴阳思想,研究企业在B2B2C模式下构建新产品品牌文化表述的"黑箱"。结果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文化融合(用"阳"表示)和文化创新(用"阴"表示)来进行新产品品牌文化表... 本文以环意国际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借鉴道家阴阳思想,研究企业在B2B2C模式下构建新产品品牌文化表述的"黑箱"。结果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文化融合(用"阳"表示)和文化创新(用"阴"表示)来进行新产品品牌文化表述的构建:文化融合的逻辑是"求同",通过进入新目标市场、受压于新市场产品文化、融合新市场文化和运用新市场产品文化四个步骤来完成;而文化创新的逻辑是"存异",通过识别主流文化、挖掘新意识形态机遇、采集并改编原始素材、提出与主流文化不同的观念四个步骤来完成。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之间的作用方式是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最后,新产品品牌文化表述的意识形态、神话和文化密码三部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与众不同、唯一性、引领潮流""灵感激发、人生启迪、走心体验""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和世界名牌"。希望研究结果不但能弥补企业在B2B模式下向C扩展时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理论的不足,而且能给出此背景下两个理论的阴阳属性、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作用结果,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文化创新 文化表述 道家阴阳思想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表述与人类学研究本质追问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毅衡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8,共2页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符号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西方叫做“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这个话翻译成中文,绝对不负责协调,那么不是每一个问题下都表现出同一个文化的“元语言”,在这种情况...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符号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西方叫做“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这个话翻译成中文,绝对不负责协调,那么不是每一个问题下都表现出同一个文化的“元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我们可以说对每一个问题,文化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呢?那文化岂不是原子化了,原子化到一定的程度,那每个问题就又散开去,归结到刚刚的问题:人类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述 人类学 追问 本质 符号学 原子化 the 元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表述”的四个反思面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兆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7,共2页
我觉得讨论文化表述,有四重反思的面向: 第一重,当然是对西方话语的反思。我们现在很多表述,包括话语、语汇,都是“夹生饭”,比如“艺术”、“民族”啊,很多是从西方取道日本然后转过来的。就是近代国家衰落后,我们只看到历史... 我觉得讨论文化表述,有四重反思的面向: 第一重,当然是对西方话语的反思。我们现在很多表述,包括话语、语汇,都是“夹生饭”,比如“艺术”、“民族”啊,很多是从西方取道日本然后转过来的。就是近代国家衰落后,我们只看到历史上很多不平等条约,却没有发现我们的很多文化表述事实上也是在“不平等”的背景下舶来的,未及自觉的辨析、梳理,成为“夹生饭”。今天是我们反思西方话语表述最好的时候,包括我们的大学是不是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述 反思 不平等条约 西方话语 “艺术” “民族” 国家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表述的意义与解释系统的转换——梁漱溟对东方失语的认识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102,共14页
梁漱溟曾提出东方(中国)文化"早熟"之说,亦即一种在西方对比下的非常规发展。这一说法的核心,是要展现一个已经难以自我表述的文化比它不得不借以表述的文化还更高明。而东方能被这样认识,是因为近代形成了从西方眼光看中国... 梁漱溟曾提出东方(中国)文化"早熟"之说,亦即一种在西方对比下的非常规发展。这一说法的核心,是要展现一个已经难以自我表述的文化比它不得不借以表述的文化还更高明。而东方能被这样认识,是因为近代形成了从西方眼光看中国的倾向。外来的视角揭示出许多过去视而不见的面相,却也转换了观察者的"解释系统",造成了李文森所说的"语言转变",导致东方从学术到文化都不能自我表述,更出现"相互失语"式的表述障碍。由于深入体认到表述对文化的重要意义,梁漱溟对东方的失语不仅有现象的观察,更从"解释系统"的归属去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看法,晚年更有突破西方"解释系统"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述 文化失语 解释系统 表述障碍 东方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与“情境”对应下的文化表述
6
作者 王明珂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9,共2页
我不敢自称是历史人类学家,如果要自称历史学家可能又有历史学家反对,当然我更不愿自称人类学家。所以刚刚赵老师的问题,我不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回答。但是据我的了解,在人类学之中,每一代的人类学者,或即使同一代的人类学者,也... 我不敢自称是历史人类学家,如果要自称历史学家可能又有历史学家反对,当然我更不愿自称人类学家。所以刚刚赵老师的问题,我不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回答。但是据我的了解,在人类学之中,每一代的人类学者,或即使同一代的人类学者,也有彼此不同的观点。刚刚赵老师提的问题非常对: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然而,究竟什么是文化?人类学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近这些年人类学似乎陷入低潮,主要原因是,新一代人类学家把他们的前辈给解构了。我觉得,这反而是人类学最精彩的地方。它对本学科的方法、理论经常有非常深刻的反思。我在上一世纪80年代、90年代所学的那些人类学必读课程,现在许多大学人类学的教学里都没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述 “情境” “文本” 人类学家 对应 历史学家 文化 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文化与表述权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4,共2页
主持人语:本期专题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表述”,以对话的方式进行阐述。正如叶舒宪先生所说的“文化表述”是文学人类学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表述文化,与文学专业的叙事学有关,也与史学专业的“新史学”有关。而参与此次对话... 主持人语:本期专题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表述”,以对话的方式进行阐述。正如叶舒宪先生所说的“文化表述”是文学人类学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表述文化,与文学专业的叙事学有关,也与史学专业的“新史学”有关。而参与此次对话的学者的不同专业背景正符合“文化表述”这样一个多学科性质。对于“文化表述”问题,叶舒宪先生从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结合民族学、多元的视角,在其提出的大传统小传统的概念背景下去构建文化的表述权;牟延林教授作为学者与教育系统官员的身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中”阐明了其观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背后是中国,兼顾了学术界与官方的关于“文化表述”的国家的视角;彭兆荣教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结合具体的“文化表述”现象,对"-3前“文化表述”的“缺陷”进行了反思,以期构建更为科学的建立于中国传统基础上的中国式“文化表述”;赵毅衡教授作为符号学研究专家,从符号学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延伸到人类学所研究的文化概念,“文化需要表述,不能表述就没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该采用何种表述系统;王明珂教授多年对羌族的田野调查,促使他在面对“文化表述”这样一个人类学命题时,以在羌族地区人们对于口述历史的表达与在历史“文本”中的表达为基础,提出反思性研究;徐新建教授通过具体的例子:伦敦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这两个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化表述载体,将“文化表述”建立在了更为广阔的视域——从文化的“群体表达”与“国家叙事”到“世界叙事”或“人类表述”。文化如何表述,才能真正客观表述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语言、历史这些相关的因素该如何扮演在其中的角色?是如叶舒宪先生所说的:“文化是表述以后再表述、再再表述,不断被表述,被改变了的表述”,“尽量排除‘伪表述’,发掘那些被遮蔽的、被埋没的、或者曾经发挥过重大历史意义的‘真表述”’,还是如赵毅衡教授说的:“交给历史”,这将由历史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述 学科对话 文化 表述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学人类学 符号学研究 口述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玛才旦的双语创作、后现代因素与民族文化的不同表述 被引量:4
8
作者 增宝当周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万玛才旦通过自译使自己的大部分小说以汉藏双语文本呈现于读者,此种举措不仅为他赢得了广阔的阅读和阐释空间,也为藏族当代文学的跨语际传播开拓了新的向度。在万玛才旦的小说艺术探索中,他受到后现代文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但作者将外来... 万玛才旦通过自译使自己的大部分小说以汉藏双语文本呈现于读者,此种举措不仅为他赢得了广阔的阅读和阐释空间,也为藏族当代文学的跨语际传播开拓了新的向度。在万玛才旦的小说艺术探索中,他受到后现代文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但作者将外来影响与个人艺术感悟及文学民族性、地域性的叙事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小说中的文化审美意蕴,使藏族当代小说中的民族文化表述具备了新的不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玛才旦 双语创作 后现代因素 民族文化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对话
9
作者 叶舒宪 徐新建 雷璐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1,共2页
王明珂:对于从“文化表述”层面看待遗产流失的问题,我稍微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较悲观。语言是跟它被使用的情境有关:如某种社会情境一直在流失的话,那么母语的保存就很困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母语保存也有乐观的... 王明珂:对于从“文化表述”层面看待遗产流失的问题,我稍微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较悲观。语言是跟它被使用的情境有关:如某种社会情境一直在流失的话,那么母语的保存就很困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母语保存也有乐观的一面:从人类学习语言来讲,如果早点学习的话,一个人学习四、五种语言没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何者为“民族语言”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民族并没有统一的语言。比如,我认识的一些藏族知识分子,他们都非常热心于争取母语教学,但我提醒他们,统一的藏语教学与统一藏语的推广,会让上百种的藏区语言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语言 对话 学者 母语教学 社会情境 藏语教学 文化表述 个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景到意境:《只有芸知道》的影像审美进化论
10
作者 栾巧云 顾雪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101,共3页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发生在新西兰克莱德小镇,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远方。有点年纪的观众,难免会从片名和故事发生的地方联想到顾城的诗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剧情在油画般的背景下展开,片...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发生在新西兰克莱德小镇,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远方。有点年纪的观众,难免会从片名和故事发生的地方联想到顾城的诗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剧情在油画般的背景下展开,片尾的字幕,告诉观众故事的真相和电影的题材出处,留给观众的除了对人物命运的惋惜、音乐婉转的旋律,还有那些明信片一般的风景画面。这些美好的景色与人物不幸的命运构成极大的反差。美国风景研究学者米切尔将风景视为文化的建构及过程,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的媒介,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如文学、绘画、摄影、影视来再现;还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或是其他“有声形象”来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德 文化表述 人物命运 米切尔 明信片 进化论 影像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