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自觉意识观照下的儒家典籍的译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1,共3页
儒家典籍中的哲学伦理思想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历史积淀,对其进行译介是确立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在译介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对以往的儒家典籍的译介的梳理发现,传统的译介实践常常是以外国译者为主体,以"... 儒家典籍中的哲学伦理思想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历史积淀,对其进行译介是确立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在译介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对以往的儒家典籍的译介的梳理发现,传统的译介实践常常是以外国译者为主体,以"西方中心"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从而导致了儒家哲学思想被割裂和扭曲。在文化自觉意识的观照下,儒家典籍的译介应以中国译者为主体,在"文化平等对话"的理念指导下,采取异化的阻抗式的译介策略,这对弘扬和传播儒家文明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意识 儒家典籍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意识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文化自觉意识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意识、对外来文化的“博采众长”意识、对未来文化的“积极建设”意识。文化自觉意识是文化发展的内驱动力。十六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意识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意识、对外来文化的“博采众长”意识、对未来文化的“积极建设”意识。文化自觉意识是文化发展的内驱动力。十六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自觉意识的普遍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文化建设 文化自觉意识 十六大报告 江泽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作家文化自觉意识的崛起与网络小说海外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杨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文化,与之相应,一个时代也有充分体现当前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文学。中国网络文学正是时代精神与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它也因其广泛的影响力成了中国文化传播,尤其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文化,与之相应,一个时代也有充分体现当前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文学。中国网络文学正是时代精神与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它也因其广泛的影响力成了中国文化传播,尤其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网络原创小说已经完成了产业化、IP价值化的转变,创造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成熟商业运作模式,形成了广阔的网络文学市场,并且,这个市场正在逐步向海外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网络作家 海外传播 网络小说 文化自觉意识 网络文学市场 中国文化传播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觉理论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评《音乐文化修养与赏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慧慧 张锐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132,共1页
1997年,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费孝通在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了文化自觉意识的理论。他指出,生活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自身文化要有自我觉醒、自我批判、自我创造的意识,此外,对其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 1997年,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费孝通在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了文化自觉意识的理论。他指出,生活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自身文化要有自我觉醒、自我批判、自我创造的意识,此外,对其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自身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取长补短,与其它文化一起建立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基本秩序,并确立一套多种不同文化能够和平相处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修养 文化自觉意识 音乐教育 社会文化人类学 赏析 历史文化背景 高级研讨班 民族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内核——评《文化是一种力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训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8-198,共1页
文化是民族之魂魄,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文化起着基础和内核的作用。文化可以超越种族、国界而内化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人类精神的安放之所,是一种比经济发展更具有震撼力的价值所系。今天的中国正... 文化是民族之魂魄,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文化起着基础和内核的作用。文化可以超越种族、国界而内化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人类精神的安放之所,是一种比经济发展更具有震撼力的价值所系。今天的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不适应性也逐步显现,其中的一个表象就是文化自觉不够、文化自信不足。最近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形成,需要我们有不断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信 力量 内核 国家文化软实力 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理念与贵州郎德苗寨文化自觉的培养
6
作者 李会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2,共2页
贵州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拥有五六百年历史①的苗族村寨,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全寨有耕地约287亩,140户,568人,全是苗族。自1987年以来,当地以"苗族风情博物馆"之誉对外开放,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百万人慕名前往。而值得注... 贵州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拥有五六百年历史①的苗族村寨,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全寨有耕地约287亩,140户,568人,全是苗族。自1987年以来,当地以"苗族风情博物馆"之誉对外开放,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百万人慕名前往。而值得注意的是,呼应于外界对其"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等评价,当地村民也逐步树立起广泛而深入的"文物般的文化保护理念",②从而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意识 贵州 文物 培养 苗寨 民族风情 百年历史 传统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融合: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慧臣 张舒予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网络不仅是支撑网络教育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手段,还代表着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教育不仅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特征,还因与传统教育的多方面差异而存在着文化冲突。网络教育在教育文化发展、中外文化关系、文化形态、学习群体等方面存... 网络不仅是支撑网络教育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手段,还代表着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教育不仅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特征,还因与传统教育的多方面差异而存在着文化冲突。网络教育在教育文化发展、中外文化关系、文化形态、学习群体等方面存在着文化冲突,需要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其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文化自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朗宁诗歌的反文化中心主义内涵及其在美国的接受
8
作者 刘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与维多利亚时期绝大多数的英国知识分子不同,勃朗宁对处于巅峰状态的大英帝国的意识形态神话始终报以怀疑的态度。这使得他迥异于那个时代的经典诗人,成为了一个有些另类的旁观者,但却也让他的作品超越了国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的喜... 与维多利亚时期绝大多数的英国知识分子不同,勃朗宁对处于巅峰状态的大英帝国的意识形态神话始终报以怀疑的态度。这使得他迥异于那个时代的经典诗人,成为了一个有些另类的旁观者,但却也让他的作品超越了国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的喜爱。勃朗宁并不像马修·阿诺德和丁尼生那样从英国"伟大的传统"中获得借鉴,而是挣脱了维多利亚式的刻板观念的束缚,以一种多元的世界观和开放的文化姿态在诗歌中探讨了各种为整个人类社会所共同关心的主题,并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对共通人性的强调走向了所谓民族国家利益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朗宁诗歌 文化中心主义 多元文化 美国文化自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文化氛围营造与教师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57-60,共4页
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文化氛围营造的主体,其文化身份的建构是课堂文化氛围营造的关键。课堂文化氛围营造要求教师具有清晰的文化身份意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合理的文化行为表达及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文化氛围营造的主体,其文化身份的建构是课堂文化氛围营造的关键。课堂文化氛围营造要求教师具有清晰的文化身份意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合理的文化行为表达及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要形成理性、宽容的课堂文化氛围,必须从多方面促成教师文化身份的构建:以教师的主体行为强化教师文化自觉意识;以学校作为驱动教师文化身份的正确理解;以学校教育文化生态改进教师身份认知;以核心价值观端正教师的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文化氛围 教师文化身份 文化价值 文化行为表达 文化自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阈中的教育技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慧臣 张舒予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2,共5页
从全球视阈来关照教育技术,可以挖掘并实现教育技术的更多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还可以承担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几种桥梁的功能价值如果能够综合发挥,教育技术就可以开拓极其广阔... 从全球视阈来关照教育技术,可以挖掘并实现教育技术的更多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还可以承担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几种桥梁的功能价值如果能够综合发挥,教育技术就可以开拓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教育技术作为历史与现实之间桥梁的价值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桥梁功能 历史 现实 文化自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构--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涵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3-I0004,共2页
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变了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媒介,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观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微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网络中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变了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媒介,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观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微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网络中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都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应该有目的地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信息媒介素养、文化自觉意识、自我调控素质、自我教育意识等,共同努力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校园文化 媒介素养 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 自我调控 文化自觉意识 不可自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