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转变 被引量:38
1
作者 封海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8,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自卑 文化自觉 西方文化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谈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走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光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澳大利亚文化中的"文化自卑"现象为切入点,梳理探讨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走向,重点指出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独特之处,即试图摆脱英国文化研究中的霸权主义和美国文化研究中的普遍性原则,将视角转到具有澳大利亚民族特色的文化... 以澳大利亚文化中的"文化自卑"现象为切入点,梳理探讨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走向,重点指出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独特之处,即试图摆脱英国文化研究中的霸权主义和美国文化研究中的普遍性原则,将视角转到具有澳大利亚民族特色的文化特点上。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营造,再到文化多元,逐步走向国际主义者的视角,加强了与亚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而逐渐走出了文化焦虑,增强了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卑 民族叙事 普遍性与特殊性 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卑与文化批判——鲁迅创作心态探索
3
作者 苏桂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6-14,共9页
鲁迅在他的时代深深地领略过弱国国民的屈辱。他逐渐地意识到 ,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国已经不能为它的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勇气 ,它的古老文化也不能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信心。鲁迅的反省正是从这种切身的感受进入 ,从个人而追踪到国家和... 鲁迅在他的时代深深地领略过弱国国民的屈辱。他逐渐地意识到 ,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国已经不能为它的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勇气 ,它的古老文化也不能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信心。鲁迅的反省正是从这种切身的感受进入 ,从个人而追踪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根性。清算国民性中的卑怯 ,是鲁迅对国民性认识的一个突破口 ,也是他对国民性批判的重要内容。鲁迅所意识到并深入追踪的是中国文化在立国立人上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化自卑 文化批判 创作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自负、自卑与自觉 被引量:7
4
作者 关志坤 徐宏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共4页
整体而言,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中国人经历了由自足到自负,由自卑到自残,由自尊到自信的螺旋上升的心路历程,这给予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启示是,要在文化心态上保持不卑不亢,并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古学、今学与西学结合起来,打造"... 整体而言,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中国人经历了由自足到自负,由自卑到自残,由自尊到自信的螺旋上升的心路历程,这给予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启示是,要在文化心态上保持不卑不亢,并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古学、今学与西学结合起来,打造"新国学",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自足 文化自卑 文化自觉 文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卑到自信: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程与进路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瑞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5,共4页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有过傲视群雄的文化自大,在遭受外来重创之后既有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感,更有开眼看世界后顿感差距时的时代焦虑感,从而陷入了自近代以降的文化自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嬗变的历程表明:当今光怪陆离的社会病态、心理错位...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有过傲视群雄的文化自大,在遭受外来重创之后既有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感,更有开眼看世界后顿感差距时的时代焦虑感,从而陷入了自近代以降的文化自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嬗变的历程表明:当今光怪陆离的社会病态、心理错位的价值乱象,折射出转型社会的文化失守与文化危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文化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卑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文化的自卑、自觉与自信 被引量:3
6
作者 仇道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中国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是在移植和模仿西方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中形成的,大学校园文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两种不同价值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每一次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 中国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是在移植和模仿西方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中形成的,大学校园文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两种不同价值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每一次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大学校园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和对自身文化传统固步自封所产生的文化自卑,也有文化整合中价值认同和价值重构。形成高度的校园文化自觉、重建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卑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文化自信力 实现区域文化大发展——以贵州文化发展为例
7
作者 刘维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7期188-190,共3页
在区域文化发展中,克服文化自卑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摆脱了自卑,就摆脱了最大的文化发展障碍;拥有了自信,就积聚起了文化发展应有的活力,而有了区域的文化发展活力,也才会有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活力。像贵州这样的地区,只有不断提升文化... 在区域文化发展中,克服文化自卑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摆脱了自卑,就摆脱了最大的文化发展障碍;拥有了自信,就积聚起了文化发展应有的活力,而有了区域的文化发展活力,也才会有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活力。像贵州这样的地区,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力,才能实现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卑 文化自信力 区域文化发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建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华夷文化秩序观中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在明清时期进一步蜕变成"文化自大"心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走向了闭关自守,失去了自我进化的历史机遇,继而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面... 华夷文化秩序观中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在明清时期进一步蜕变成"文化自大"心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走向了闭关自守,失去了自我进化的历史机遇,继而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出现了"文化自卑"心理,进而引发了以"文化自省"为主题的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以及"旧学与新学"的交相争辩中,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中华民族在其指引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再次树立了文化自信心。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文化自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以开放包容为前提,以文化自强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自卑 文化自省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何其芳诗文看其1940年前后的思想波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129,共4页
1940年前后延安文人的思想转变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现象。何其芳1938年至1942年在延安写成的诗文,表现了这位曾经走唯美之路的现代派诗人转入为群众服务艺术轨道过程中的思想波动。在延安文人思想转变现象有文人自身潜在的内因... 1940年前后延安文人的思想转变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现象。何其芳1938年至1942年在延安写成的诗文,表现了这位曾经走唯美之路的现代派诗人转入为群众服务艺术轨道过程中的思想波动。在延安文人思想转变现象有文人自身潜在的内因,不仅仅是“政治外因”所致。何其芳的新社会梦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新旧二元观、趋新弃旧、择美避丑、文化自卑等思维特点、审美偏向和情感状态,是他思想转变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延安时期 新社会梦 二元观 文化自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