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翟林奈译《孙子兵法》与军事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聚合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共6页
《孙子兵法》是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军事著作,在全球广为传译,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军事文化。然而,翻译在中西军事文化交流初期所起的开创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应用文化聚合理论,对翟林奈1910年《孙子兵法》译本中的正文和副...
《孙子兵法》是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军事著作,在全球广为传译,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军事文化。然而,翻译在中西军事文化交流初期所起的开创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应用文化聚合理论,对翟林奈1910年《孙子兵法》译本中的正文和副文本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翟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聚合现象,产生了积极影响,继而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译者身份、读者对象、权力因素等原因,认为翻译中的文化聚合现象,对于文化典籍翻译的实践与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翻译
文化聚合
军事
副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墙”在古代戏曲中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古代戏曲文学兴衰管窥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涵
《东南学术》
200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从古代戏曲中“墙”意象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可以看出 ,除少数杰出戏曲作家之外 ,大多古代戏曲作家只是偏重于对既成文化的接受 ,却绌于对文化的独立反思与自觉批判 ;古代戏曲在营构戏剧情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追求戏剧性与诗意性的民族...
从古代戏曲中“墙”意象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可以看出 ,除少数杰出戏曲作家之外 ,大多古代戏曲作家只是偏重于对既成文化的接受 ,却绌于对文化的独立反思与自觉批判 ;古代戏曲在营构戏剧情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追求戏剧性与诗意性的民族特色 ,但是 ,又往往将一种戏剧情境定型化 ,这样 ,就会出现审美的新鲜感与生命力的衰微 ;古代戏曲叙事模式的相互沿袭 ,即使有越来越圆熟的技巧 ,却弱化了真正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意象
文化聚合
审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民族文化聚合与家国认同的图像叙事——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研究
3
作者
薛其龙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是西南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征,也是“家—国”同场共现的地方性叙事。其藻井绘画具有装饰功能、展示功能、风水功能,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又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视觉逻辑和交往理...
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是西南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征,也是“家—国”同场共现的地方性叙事。其藻井绘画具有装饰功能、展示功能、风水功能,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又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视觉逻辑和交往理念。其一方面传达着个体的审美喜好、情感认同,另一方面隐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认同,形成多民族文化凝聚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井画
回族民居
马帮
文化聚合
家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合文化视角下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
被引量:
13
4
作者
买热巴.买买提
吴艳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9-1239,共11页
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交流使得个体自我构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现有研究从聚合文化的视角出发,表明自我构念动态性表现在认知、动机和情绪三个层面。文化的动态建构和文化的情境认知理论为自我构念动态性提供了理论解释。自我构念的动态性...
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交流使得个体自我构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现有研究从聚合文化的视角出发,表明自我构念动态性表现在认知、动机和情绪三个层面。文化的动态建构和文化的情境认知理论为自我构念动态性提供了理论解释。自我构念的动态性受到个体多元文化经历、文化认同、非本质主义观念和文化智力的影响。现有研究暗示出自我构念动态性具有神经和潜在的生物基础。未来研究应对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进行心理、神经和生物层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文化
自我构念动态性
多元
文化
经历
文化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
11
5
作者
王树亮
钟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8,共5页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新生的概念,对其有四种理解,即"现实政治文化"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政治"孕育的文化、"网络文化"包含的政治因素及"网络政治场域"培育的文化。本文在逐一分析各种认识的...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新生的概念,对其有四种理解,即"现实政治文化"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政治"孕育的文化、"网络文化"包含的政治因素及"网络政治场域"培育的文化。本文在逐一分析各种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网络政治文化应该是"网络政治场域"与"网络政治"塑造的意识产品,进而从其内部构成要素的视角,对其主体——政治型网民,客体——网络政治与网络政治信息,以及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以期厘定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文化
网络政治场域
网络政治
文化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多元到聚合:优化族群关系的新视点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晓莉
马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8-16,共9页
多元文化模型关注文化差异并提倡族群平等,在十余年间得到广泛传播与运用。但在族群偏见、实践干预方面却暴露出了不足,其实质在于模型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文化聚合模型关注族群文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凸显了文化的动态发展特性...
多元文化模型关注文化差异并提倡族群平等,在十余年间得到广泛传播与运用。但在族群偏见、实践干预方面却暴露出了不足,其实质在于模型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文化聚合模型关注族群文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凸显了文化的动态发展特性,对多元模型起到补充作用。文化聚合模型对于优化族群关系的作用得到了较多研究的验证,未来研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检验多元文化模型的边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拓展文化聚合模型对个体文化心理发展的预测以及优化族群关系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文化
群际关系
多元
文化
模型
文化聚合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前我国媒介文化的存在状态与价值重构路径
被引量:
1
7
作者
苏士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52-54,共3页
在当前社会,大众媒介既是社会主流文化聚合、扩散与传承的主要渠道,是社会核心文化组件,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媒介文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
在当前社会,大众媒介既是社会主流文化聚合、扩散与传承的主要渠道,是社会核心文化组件,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媒介文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样式的日益丰富,围绕着媒介文化所展开的研究日渐兴盛,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文化
重构路径
存在状态
价值
文化聚合
大众媒介
核心
文化
消费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研究的物质回归:托尼·贝内特治理性视域下的文化与社会
被引量:
2
8
作者
徐小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1,共9页
托尼·贝内特以治理性视角建构了关于新物质主义命题的系统理论话语和方法论,这点往往为学界忽视。本文旨在梳理呈现贝内特新物质主义议题的全貌,并对之作出辩证的评析和思考。贝内特将文化与社会及其两者关系重新治理性语境化时,...
托尼·贝内特以治理性视角建构了关于新物质主义命题的系统理论话语和方法论,这点往往为学界忽视。本文旨在梳理呈现贝内特新物质主义议题的全貌,并对之作出辩证的评析和思考。贝内特将文化与社会及其两者关系重新治理性语境化时,大胆吸收法国后结构主义社会学家拉图尔等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聚合中的文化"观点,突出"文化"和"社会交往"的物质动态生成过程,赋予两者更具物质性和实践辩证的含义,揭示文化实践如何借助知识-权力的毛细血管调控和形塑社会交往和社会行为。论文认为贝内特率先引领推动了文化研究领域内的新物质主义转向,为文化研究从经济政治学模式之外思考文化生产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性
聚合
中的
文化
新物质主义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翟林奈译《孙子兵法》与军事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聚合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天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共6页
基金
澳门大学张美芳教授研究项目"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YRG103(Y1-L2)-FSH12-ZMF]
英国Kirsten Malmkjr教授所主持的AHRC研究项目"Key Cultural Textsin Translation"的资助
文摘
《孙子兵法》是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军事著作,在全球广为传译,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军事文化。然而,翻译在中西军事文化交流初期所起的开创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应用文化聚合理论,对翟林奈1910年《孙子兵法》译本中的正文和副文本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翟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聚合现象,产生了积极影响,继而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译者身份、读者对象、权力因素等原因,认为翻译中的文化聚合现象,对于文化典籍翻译的实践与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孙子兵法》
翻译
文化聚合
军事
副文本
Keywords
The Art of War
translation
culture
fusion
militar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墙”在古代戏曲中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古代戏曲文学兴衰管窥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涵
机构
集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文摘
从古代戏曲中“墙”意象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可以看出 ,除少数杰出戏曲作家之外 ,大多古代戏曲作家只是偏重于对既成文化的接受 ,却绌于对文化的独立反思与自觉批判 ;古代戏曲在营构戏剧情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追求戏剧性与诗意性的民族特色 ,但是 ,又往往将一种戏剧情境定型化 ,这样 ,就会出现审美的新鲜感与生命力的衰微 ;古代戏曲叙事模式的相互沿袭 ,即使有越来越圆熟的技巧 ,却弱化了真正的创造性。
关键词
墙意象
文化聚合
审美演变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民族文化聚合与家国认同的图像叙事——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研究
3
作者
薛其龙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遗产文化档案建设与本土化发展研究”(批准号:20&ZD209)阶段性成果。
文摘
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是西南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征,也是“家—国”同场共现的地方性叙事。其藻井绘画具有装饰功能、展示功能、风水功能,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又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视觉逻辑和交往理念。其一方面传达着个体的审美喜好、情感认同,另一方面隐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认同,形成多民族文化凝聚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图像。
关键词
藻井画
回族民居
马帮
文化聚合
家国认同
Keywords
Caisson painting
Hui folk houses
caravan
cultural convergence
national identity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合文化视角下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
被引量:
13
4
作者
买热巴.买买提
吴艳红
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9-1239,共11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M591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116)资助
文摘
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交流使得个体自我构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现有研究从聚合文化的视角出发,表明自我构念动态性表现在认知、动机和情绪三个层面。文化的动态建构和文化的情境认知理论为自我构念动态性提供了理论解释。自我构念的动态性受到个体多元文化经历、文化认同、非本质主义观念和文化智力的影响。现有研究暗示出自我构念动态性具有神经和潜在的生物基础。未来研究应对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进行心理、神经和生物层面的考察。
关键词
聚合
文化
自我构念动态性
多元
文化
经历
文化
启动
Keywords
polyculturalism
dynamic self-construal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culture priming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
11
5
作者
王树亮
钟婧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8,共5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论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3XZZ019
文摘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新生的概念,对其有四种理解,即"现实政治文化"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政治"孕育的文化、"网络文化"包含的政治因素及"网络政治场域"培育的文化。本文在逐一分析各种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网络政治文化应该是"网络政治场域"与"网络政治"塑造的意识产品,进而从其内部构成要素的视角,对其主体——政治型网民,客体——网络政治与网络政治信息,以及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以期厘定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文化
网络政治场域
网络政治
文化聚合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多元到聚合:优化族群关系的新视点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晓莉
马超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甘肃省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8-1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17JZD04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14CSH037)
文摘
多元文化模型关注文化差异并提倡族群平等,在十余年间得到广泛传播与运用。但在族群偏见、实践干预方面却暴露出了不足,其实质在于模型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文化聚合模型关注族群文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凸显了文化的动态发展特性,对多元模型起到补充作用。文化聚合模型对于优化族群关系的作用得到了较多研究的验证,未来研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检验多元文化模型的边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拓展文化聚合模型对个体文化心理发展的预测以及优化族群关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族群
文化
群际关系
多元
文化
模型
文化聚合
模型
Keywords
ethnic cultures
intergroup relations
multicultural model
polycultural model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我国媒介文化的存在状态与价值重构路径
被引量:
1
7
作者
苏士梅
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52-54,共3页
文摘
在当前社会,大众媒介既是社会主流文化聚合、扩散与传承的主要渠道,是社会核心文化组件,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媒介文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样式的日益丰富,围绕着媒介文化所展开的研究日渐兴盛,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
关键词
媒介
文化
重构路径
存在状态
价值
文化聚合
大众媒介
核心
文化
消费观念
分类号
G219.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研究的物质回归:托尼·贝内特治理性视域下的文化与社会
被引量:
2
8
作者
徐小霞
机构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物馆场域下的性别表征
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ZW033]~~
文摘
托尼·贝内特以治理性视角建构了关于新物质主义命题的系统理论话语和方法论,这点往往为学界忽视。本文旨在梳理呈现贝内特新物质主义议题的全貌,并对之作出辩证的评析和思考。贝内特将文化与社会及其两者关系重新治理性语境化时,大胆吸收法国后结构主义社会学家拉图尔等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聚合中的文化"观点,突出"文化"和"社会交往"的物质动态生成过程,赋予两者更具物质性和实践辩证的含义,揭示文化实践如何借助知识-权力的毛细血管调控和形塑社会交往和社会行为。论文认为贝内特率先引领推动了文化研究领域内的新物质主义转向,为文化研究从经济政治学模式之外思考文化生产提供了新线索。
关键词
治理性
聚合
中的
文化
新物质主义
社会交往
Keywords
governmentality
Assembling Culture
New Materialism
the social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翟林奈译《孙子兵法》与军事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聚合
罗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墙”在古代戏曲中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古代戏曲文学兴衰管窥
苏涵
《东南学术》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民族文化聚合与家国认同的图像叙事——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研究
薛其龙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聚合文化视角下自我构念的动态性特征
买热巴.买买提
吴艳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网络政治文化内涵探析
王树亮
钟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多元到聚合:优化族群关系的新视点
杨晓莉
马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当前我国媒介文化的存在状态与价值重构路径
苏士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文化研究的物质回归:托尼·贝内特治理性视域下的文化与社会
徐小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