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高职文化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樊旭敏
沈利斌
-
机构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4-155,共2页
-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高职诗教课程开发的方法论取向"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wj125YB164)
-
文摘
高职文化素质课程大多以文、史、哲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主,特色不鲜明,且与专业课程相脱离。两者的融合可为学生的专业训练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宏观构架融合思路、微观组织融合内容是文化素质课程融合专业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关键词
高职
文化素质课程
专业课程
融合原则
-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郑继兵
李雁飞
-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73-174,共2页
-
文摘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开设文化素质课程是高校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提高文化素质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着重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信息整合策略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课程教学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两岸(粤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闫利雅
张连绪
-
机构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59-62,共4页
-
文摘
台湾技职院校(专、本科与研究生层次)重视通识课程建设,并将其与专业课程并行为两大支柱课程。通识课程是为了实现"塑模全人"教育理念,从学群上一般涵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根据基础通识课程和分类通识课程细分下去,形成丰富而有选择性的通识课程系统。粤高职院校重视文化素质课程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理念,依据"做人"与"做事"融通的教育理念,既重视文化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并列,又重视文化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与融通。
-
关键词
台湾通识课程
文化素质课程
高职院校
-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慕课冲击下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
- 4
-
-
作者
齐立辉
-
机构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95,共4页
-
基金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项目化管理研究"(编号1201452274)研究成果
-
文摘
慕课(MOOC)对高职院校相对薄弱的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学习相关领域最顶尖大师的课程与讲座,还能够参与在线讨论与交流。应对挑战,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鼓励支持校本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原创知识产权的课程内容;要重视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类课程开发与解读,为地方文化繁荣和保护地域性传统文化;要加强科普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方面课程的开发与推进;要引进网络文化素质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与研讨活动;要强调文化素质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学习与修身和做人做事相结合。
-
关键词
MOOC
高职院校
文化素质课程
-
分类号
G712.3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国外高等院校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的现状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李馨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1-54,共4页
-
文摘
为了探索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汉语、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本文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对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的认识、建立和完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
关键词
国外高等院校
文化素质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
分类号
G649.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陆小兵
钱小龙
汪霞
-
机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3,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0BSH038)
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12JYB01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2010ZDIXM017)
-
文摘
文章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并探讨有效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着力点,从而为建设完整和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服务,最终推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创新
研究型大学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关于深度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6
- 7
-
-
作者
游家胜
-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发展规划处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3,共3页
-
文摘
目前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在体系搭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程选配机制同个性化成长需要的相适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等方面,同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尚有一定距离。需要尽快从课程开设及管理运作的基本形式建构,转向对质量与成效的重视与追求。需要在新的建设目标指引下,致力于课程体系生成方式的改进、课程资源结构布局的优化、课程选修引导机制的建立和课程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体系生成方式
课程结构
引导机制
教学模式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理工科专业教师开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障碍
被引量:6
- 8
-
-
作者
顾沛
-
机构
南开大学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8期4-6,共3页
-
文摘
适量开设科学素质教育类型的选修课,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组织理工科专业教师开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相当困难,有主、客观的障碍,也有深层次的原因;转变理念、调整政策、落实措施是克服障碍的途径。
-
关键词
专业教师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障碍
-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误区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曹明倩
周业勤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社科部南京
-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70,共3页
-
文摘
本文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现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四种误区:文化素质教育即通才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即人文学科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即文化知识传授;文化素质教育即文化素质课教学。并相应地阐述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的综合内涵。
-
关键词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课程
通才教育
人文学科教育
知识传授
教学方法
学生工作者
文科院校
当代大学生
课程体系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六个结合”
- 10
-
-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生
相结合
培养学生
文化素质课程
交响乐团
教师文化素养
应用写作
大学语文
高校
-
分类号
G64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简介与教学体会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方光华
-
机构
西北大学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7期10-12,共3页
-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西北大学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之一。课程渊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张岂之先生主持的、为大学生开设的“伟大的祖国”专题系列讲座。该讲座的目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课
教学体会
西北大学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宗旨
教材
教学目标
-
分类号
G122-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