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学编史学: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邢冬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8,共7页
如何理解16世纪以来的西方科学传播史?20世纪60年代,基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美国科学史家巴萨拉提出了一个包括三个相继阶段的传播模型,这是一种线性的、单向的与同质化的殖民主义扩张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实践文化"研究的...
如何理解16世纪以来的西方科学传播史?20世纪60年代,基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美国科学史家巴萨拉提出了一个包括三个相继阶段的传播模型,这是一种线性的、单向的与同质化的殖民主义扩张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实践文化"研究的兴起,田野科学进入了科学史家的视野,开始用"文化相遇模型"取代线性的"传播模式",倡导后殖民主义的多元相互作用的历史,偏爱一种非线性的、多元视角的深描,研究历史中机遇性交流实践,重新解释非西方文化及其自然知识的遗产,关注科学实践的多维度的地方性情境,消除帝国主义在宏大科学叙事的历史舞台上的绝对中心地位,创造出一种西方与非西方的历史的相对平等的有效对话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编史学
科技哲学
后殖民主义
殖民地科学
文化相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编史学: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邢冬梅
机构
苏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金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本体论’研究”(项目编号:12BZX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科学论中的‘生成论’研究”(项目编号:10YJA720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如何理解16世纪以来的西方科学传播史?20世纪60年代,基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美国科学史家巴萨拉提出了一个包括三个相继阶段的传播模型,这是一种线性的、单向的与同质化的殖民主义扩张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实践文化"研究的兴起,田野科学进入了科学史家的视野,开始用"文化相遇模型"取代线性的"传播模式",倡导后殖民主义的多元相互作用的历史,偏爱一种非线性的、多元视角的深描,研究历史中机遇性交流实践,重新解释非西方文化及其自然知识的遗产,关注科学实践的多维度的地方性情境,消除帝国主义在宏大科学叙事的历史舞台上的绝对中心地位,创造出一种西方与非西方的历史的相对平等的有效对话空间。
关键词
科学编史学
科技哲学
后殖民主义
殖民地科学
文化相遇带
Keywords
Historiography
Colonialism
Postcolonialism
Colonial Science
Cultural Encounter Zone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学编史学: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邢冬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