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镜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3-78,共6页
研究文化的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问题。这是在研究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发展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文化发展的比较中,必然要遇到而且必须要正确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一个民族群体及其文化在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要形... 研究文化的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问题。这是在研究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发展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文化发展的比较中,必然要遇到而且必须要正确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一个民族群体及其文化在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要形成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也就必然要使自己群体的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任何民族群体的文化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使自己群体的文化带上时代的特征。由此,这又必然要产生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在于,要使一个民族群体的文化更好地得到发展,就应当自觉地把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在现实运动中产生的积极的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辩证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群体 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特征 文化 文化民族性 文化发展 民族特征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文化的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从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视角看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广文 王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世界历史大势:“现代化”一词具有时间性,指向的是“旧”向“新”的转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旧”与“新”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旧邦”与“新命”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凸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于现代化的“挑战-应战”之中;从现实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从未来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崭新文明。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双向赋予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性的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二者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民族性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与红色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长秋 李霞 《湖湘论坛》 2012年第5期56-59,106,共5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基本特质。这些特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本质规定,也是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之源,更是新时期红色文化传播的精神导向、创新动力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民族性时代 人民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发展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黄金结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2,共5页
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没有能够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将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民族文化发展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 文化发展 民族性 时代 民族教育问题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文化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庆宗 《理论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125-127,共3页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 ,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标准问题凸现出来。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发展模式选择标准的两个坐标。单独强调民族性标准 ,或单独强调时代性标准 ,都是片面的 ,只有坚持以人的全...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和深入 ,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标准问题凸现出来。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发展模式选择标准的两个坐标。单独强调民族性标准 ,或单独强调时代性标准 ,都是片面的 ,只有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选择标准 ,才能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民族性 时代 文化模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许苏民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2期65-70,18,共7页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存民族特性的必要性。前者(不是全部)固然有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的偏颇,在理论上也确实对此问题探讨不够;而后者对文化的民族性亦缺乏明晰的疏义界说,甚至把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也当作民族性来宣扬。鉴于此种情形,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就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 精神文化 阶级 相互关系 中华民族 民族性时代 时代 社会文化氛围 具体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标准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纪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3,共3页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坚持时代性标准 ,又要坚持民族性标准 ;坚持时代性标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客观需要 ;坚持民族性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性和民族性标准的集中体现 ,以毛泽东思想...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坚持时代性标准 ,又要坚持民族性标准 ;坚持时代性标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客观需要 ;坚持民族性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性和民族性标准的集中体现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实现时代性标准和民族性标准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时代标准 民族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普世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方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四种主要形态,文化民族性的精髓就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民族应有的时代精神。世界多元文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幸福"、"和谐"等理念集中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普世性特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普世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新轴心时代 民族性 普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变革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9
作者 王云骏 《学海》 1995年第6期31-33,共3页
论中国文化变革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王云骏中国文化正面临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既不是“西风压倒东风”,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从各自的区域文化中走出来,走向全球文化。中国文化是有着古老优良传统的... 论中国文化变革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王云骏中国文化正面临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既不是“西风压倒东风”,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从各自的区域文化中走出来,走向全球文化。中国文化是有着古老优良传统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卓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变革 时代精神 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精神 文化民族性 先进文化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的时代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10
作者 韩超 《学习论坛》 1998年第4期21-22,共2页
文化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民族性构成它的载体,时代性构成它的内核,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构成一个文化系统的整体。因此,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都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民族性时代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特征 思想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一元与多元之谜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俊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理论的提出,学界一方面对其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致以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这种质疑与批评包括:其一,认为其"文化三路向"只重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时代...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理论的提出,学界一方面对其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致以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这种质疑与批评包括:其一,认为其"文化三路向"只重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时代性;其二,认为其基于"文化三路向"而提出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是陷入了文化多元与文化一元的二难困境。本文致力于从梁漱溟本来的内在思维理路来说明他的"三路向文化观"与"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既没有落入简单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等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同时又有他自身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三路向 民族性时代 一元与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属感、认同感与历史选择——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8,共8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行为模式的共同趋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凝结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乃形成文化的民族性。 从垂直方向上看,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行为模式的共同趋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凝结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乃形成文化的民族性。 从垂直方向上看,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念有延续性,具有潜在支配作用,但同时又因时代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使其价值标准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行为模式的变化,形成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文化变迁中居于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性时代 认同感 民族主义 文化 价值标准 历史选择 概念世界 归属感 文化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庞朴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4-11,共8页
现在关于文化史和文化比较研究得到普遍的注意,但文化理论,文化学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比较好的翻译著作似乎也不多见。关于文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对我们来讲还是比较生疏的,尽管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从逻辑上说,没有相应的理论和... 现在关于文化史和文化比较研究得到普遍的注意,但文化理论,文化学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比较好的翻译著作似乎也不多见。关于文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对我们来讲还是比较生疏的,尽管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从逻辑上说,没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就无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正在从事文化方面的研究,但确实没有一个文化学的理论。大家都在用自己认为方便的,熟悉的方法进行探索。我曾建议出版社搞一些系统的文化学译丛。从1919年到1949年曾经翻译过几部西方的文化学著作,解放后几乎没有搞。目前只好一边搞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时代 中国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 中国近代史 西方人 民族性 社会科学 翻译 理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式”动画的时代性审美与视觉创新
14
作者 李思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68,共4页
以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新中式”动画已然走过近10个年头。在这十年间,“新中式”动画在审美倾向与视觉符号上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不论是神话题材还是非神话题材,皆热衷于同某个文本网络展开对话,并将“人物的成长”... 以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新中式”动画已然走过近10个年头。在这十年间,“新中式”动画在审美倾向与视觉符号上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不论是神话题材还是非神话题材,皆热衷于同某个文本网络展开对话,并将“人物的成长”或“世界的成长”作为叙事的核心;与此同时,在视觉表意的层面上,“新中式”动画将各种视觉奇观与文化认同耦合在一起,实现了观感震撼与身份辨识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动画 时代 奇观 文化认同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跃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历史传承的结果,也是文明互鉴的结晶,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相生相成、互为一体的逻辑体系。从不同层面审视每个特性的思想内涵,既可以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更能够深刻揭示中华文明的发...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历史传承的结果,也是文明互鉴的结晶,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相生相成、互为一体的逻辑体系。从不同层面审视每个特性的思想内涵,既可以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更能够深刻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既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赓续发展的文化特性,又具有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文明特质。包容性贯穿于中华文明的整个发展历史,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更加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文明的活力在于交流与互鉴,中华文明融入人类文明,将在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追溯探寻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分析阐释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三个“根本决定”及其哲学意涵;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巩固文化主体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方面,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的包容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1
1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8-68,共1页
88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访问庞朴如题一文。庞朴认为:中国文化有着自己完整的文化,与另一系统的西欧文化既有对抗关系还有互补关系。不是简单的谁打倒谁的问题。而五四主流人物的倾向是凡是中国的一律打倒。汉字、中医、... 88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访问庞朴如题一文。庞朴认为:中国文化有着自己完整的文化,与另一系统的西欧文化既有对抗关系还有互补关系。不是简单的谁打倒谁的问题。而五四主流人物的倾向是凡是中国的一律打倒。汉字、中医、京剧、武术、气功、国画,统统要不得,万事不如人。其实不同民族文化得以存在的根据,无可区分轩轾。如就局部而论,西医的技术无可厚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区分 民族性时代 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 西欧文化 互补关系 对抗关系 中医 武术 气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食品包装装潢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馨燕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0,207,共3页
论述了食品包装装潢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及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通过对我国食品包装装潢的成功之作和误区的分析,论证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是我国食品包装装潢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食品包装 包装装潢 民族性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从《春来沙家浜》和《黄河渔娘》中体会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梅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在音乐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发展的过程中,徐沛东作为我国民族声乐领域优秀作曲家代表之一,其作品在当前民族声乐艺术领域被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分析徐沛东民族声乐... 在音乐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发展的过程中,徐沛东作为我国民族声乐领域优秀作曲家代表之一,其作品在当前民族声乐艺术领域被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分析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徐沛东音乐作品的创作,同时也为在进行声乐演唱过程中更好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加以理解和把握,促使自身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更好展现作品的思想意境。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徐沛东的((黄河渔娘》和《春来沙家浜》两首民族声乐作品为例,分别就这两部作品中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促使我们对民族声乐的民族性、时代性这个关系民族声乐发展方向和全局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沛东 民族声乐 时代 民族性 春来沙家浜 黄河渔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话语建构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话语逻辑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话语是一种与社会、道德、秩序相交织的隐蔽又普遍存在的权力关系,话语权即掌控话语的基本规则和语言规范,从而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控制观念、思想、文化等,话语的建构实质上是为了掌握话语权,形成自身赖以支撑的话语体系,实现文化自信... 话语是一种与社会、道德、秩序相交织的隐蔽又普遍存在的权力关系,话语权即掌控话语的基本规则和语言规范,从而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控制观念、思想、文化等,话语的建构实质上是为了掌握话语权,形成自身赖以支撑的话语体系,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话语建构的视阈出发,中国共产党的话语逻辑突出展现了两个维度:民族性与时代性。其中对外话语逻辑突出了民族性维度,经历了依赖—探索—自主—自觉的过程,从俄式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接受者转变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积极开拓者;对内话语逻辑突出了时代性维度,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深化改革的过程,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话语 建构 民族性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以当代日用法蓝瓷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秀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5-227,共3页
在当今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冲击着日用陶瓷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但日用陶瓷产品具有既环保又美观耐用的特点,在人民的日常居家生活中还是作为首选之一。而日用陶瓷要想在琳琅满目的现代化日... 在当今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冲击着日用陶瓷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但日用陶瓷产品具有既环保又美观耐用的特点,在人民的日常居家生活中还是作为首选之一。而日用陶瓷要想在琳琅满目的现代化日用产品中脱颖而出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创新的关键并不是脱胎换骨地改变,而是要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加入时代审美元素。文章通过对法蓝瓷的市场调研就日用陶瓷设计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以期找到现今日用陶瓷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形式,从而为日用陶瓷设计者提供借鉴,以期设计出适销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陶瓷设计 日用陶瓷 法蓝瓷 民族性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