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样性维持与整合缺失:多元文化背景下元代民族社会教育政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强 王文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50,共7页
元代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特征极其突出的社会,如何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元代的多元文化政策及"各依其本俗而治"的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政策及其与国家整合的关系分析,认为元代"各依其本俗... 元代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特征极其突出的社会,如何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元代的多元文化政策及"各依其本俗而治"的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政策及其与国家整合的关系分析,认为元代"各依其本俗而治"的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政策主要是为了统治的暂时稳定而实施的,偏重于文化多样性现状的维持,而于国家的整合无太多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国家整合 缺失 多元文化背景 元代 少数民族社会 教育政策分析 Integration Lack Maintenance Yuan Dynasty Ethnic MINORITIES Education Policy Social 文化的多样性 多元文化政策 多样性特征 统治者 关系分析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的包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样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性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大家园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存在,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样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性质的不同。在世界文化大家园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存在,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的视野中,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包容是绝对的、无限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是有条件的包容,是一种选择性的包容。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不同阶级利益、反映不同阶级立场的核心文化内容,不但无法包容,还有可能是针锋相对与冲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对立与冲突 文化的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84
3
作者 刘魁立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人 悖论 整体性原则 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十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枣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7,共10页
20世纪两次全盘否定孔子,否定儒学是错误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近年来的有些提法,似乎都有褒扬过度之嫌。在"儒学热"的当下,正确认识孔子是相当必要... 20世纪两次全盘否定孔子,否定儒学是错误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近年来的有些提法,似乎都有褒扬过度之嫌。在"儒学热"的当下,正确认识孔子是相当必要的,孔孟之道未必是中国文化的"规矩准绳",而儒者中亦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中国历代帝王从未真正"独尊儒术",历代的法家人物亦多以儒学为招牌,篡权夺位者亦多以儒学粉饰,凡此种种,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上的儒学和儒者,实事求是地直面"中国需要儒学吗"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之道 独尊儒术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多线叙事、科幻图谱与人文旨归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侦 顾臻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4,共4页
神话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体现,代表了对人生的希望与憧憬,其对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arker·Taylor认为,作为神话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是自由度很高的虚拟产物,是一种能产生变化与曲解、偏离与伪装的重要模型,即使如此,它在... 神话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体现,代表了对人生的希望与憧憬,其对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arker·Taylor认为,作为神话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是自由度很高的虚拟产物,是一种能产生变化与曲解、偏离与伪装的重要模型,即使如此,它在想象空间上仍具有真实性。因此,作为神话的特殊形态和变种——好莱坞的世俗神话,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获得再生与复苏,它是美国人特有的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达,反映着美国人的生活理念、价值与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理念 重要载体 主观意识 文化的多样性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国际盛会——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侧记
6
作者 陈厚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65,共1页
1994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特大学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得以与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好几百位学者共聚一堂,见到了荷兰的佛克玛、捷克的高利克、美国的吉列斯比、加拿大的狄米齐、日本的芳贺彻... 1994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特大学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得以与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好几百位学者共聚一堂,见到了荷兰的佛克玛、捷克的高利克、美国的吉列斯比、加拿大的狄米齐、日本的芳贺彻、香港的周英雄和中国的乐黛云等国际知名的比较文学学者,赢得了一次开阔眼界、向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学习的难得机会。 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多语种和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文学与其多样性”,具体议题涉及到文学与个性,“异域”与“本土”的交流,文学的类型、语言和文化,文学与文化表现的其他形式,区域研究,以及比较文学的方法和范式与文化的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大会与小会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国际比较 文学学 比较文学研究 病态描写 多元文化 国内外比较 乐黛云 文化的多样性 欧洲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