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的历史对科学的历史的渗透——五百年重庆得名臆说成为主流观点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蓝勇 陈俊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9-117,共9页
从明代开始,后人不断对“重庆”二字的含义加以解读,形成许多臆想和猜测,形成了“二庆之间”说、“双重喜庆”说、“诗经郑玄笺”说、“巴渝会合”说等说法。“二庆之间”说最早出现在明代正德《四川志》,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万历天启年间... 从明代开始,后人不断对“重庆”二字的含义加以解读,形成许多臆想和猜测,形成了“二庆之间”说、“双重喜庆”说、“诗经郑玄笺”说、“巴渝会合”说等说法。“二庆之间”说最早出现在明代正德《四川志》,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万历天启年间曹学佺的《蜀中广记》。但到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由于顺庆、绍庆设府时间晚于重庆府设立时间,故“二庆之间”说明显为错误之说。“双重喜庆”说法来源于1958年赵廷鉴的《重庆》一书,后逐渐影响学界和社会成为了主流观点,还衍生出了“同年封王即位”说和“恭州即位说”两大谬误,都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臆说。其它“诗经郑玄笺”说仅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任何直接根据可依,而“巴渝会合”说完全是凭空臆想。重庆府的出现原本只是南宋频繁的潜藩升府现象中普通的一例。由于中国古代地名取名一直有喜欢用喜庆、吉祥、祥瑞的名字为之,大多并无直接的事实指向含意,也不完全都是依据皇帝、太子的想法,还有大臣的意见、地方的诉求等因素。所以,重庆在取名的时候是否真的寄予了特殊含义,是否一定是皇帝的想法,由于并无任何原始文献材料支撑,所以可能还是回避为妥。考察五百年的重庆得名臆说成为主流观点的过程,我们发现,在中国作为文化的历史对作为科学历史的渗透巨大,希望能从田野考察的对读、比对中分清两种历史的界线,尽可能减少文化的历史对科学的历史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宋光宗 二庆之间 双重喜庆 文化的历史 科学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的总结:丰富现在昭示将来——《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读后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 中国 文学研究 价值形态 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述评
3
作者 黄晓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5,共2页
在近现代中西关系史上,美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与中国的交往较为滞后,但对中国的影响却丝毫也不比欧洲列强逊色。美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除了归因于其经济、军事等的优势,不能不说是它长期以来对华“文化渗透”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文化关系 文化交流 《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历史的悲壮乐章——评《人类瘟疫的历史与文化》
4
作者 方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瘟疫的历史文化 SARS 瘟疫流行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歌的多维观照与整体考察
5
作者 吕周聚 徐红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新诗的历史文化透视》 罗振亚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新月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诂与相关学科结合刍议——读《古文观止词义辨难》感言
6
作者 李格非 夏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6-91,共6页
汪贞干教授《古文观止词义辨难》一书,对多种注译本内容作了比较研究,尖锐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训诂学这门古老的语文传统学科固已存在的问题。作者除了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使人读后耳目一新外,... 汪贞干教授《古文观止词义辨难》一书,对多种注译本内容作了比较研究,尖锐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训诂学这门古老的语文传统学科固已存在的问题。作者除了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使人读后耳目一新外,也启发我们思考训诂学与文字、音韵、语法等相关学科的结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文字的音义和形义 具体语言词汇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