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1 位作者 所萌 王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8-131,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旅游 热贡 非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效群 方启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相互支撑的关系。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中 文化 生活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民间音乐生态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丹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保护区的设立和优化过程中,认真思考有三:其一即关于增强和构建音乐文化整体性的生态研究的思考;其二是关于增强和提升"文化自觉"理念的思考;其三关于"以人为本"促进文化生态的生活生产、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的思考。通过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与运行,俾使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抢救与保护,俾使文化国宝大师与文化瑰宝免于流失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 文化自觉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盛学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149,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艳 肖文 +2 位作者 刘纹君 王冠媛 沐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91-197,共7页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大理州从200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五批州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基于大理州先后公布的五批传承人的数据,对传承人的类别、年龄结构、民族比例、时空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大理州州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总体稳定发展,但在传承人项目类型、年龄结构、民族比例、空间分布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此结果,提出了几条建议,以期为大理州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非遗保护以及文化生态实验区的建设提供建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时空分布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