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生产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彦虎 毛小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文化生产既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和生成过程。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生产权力的掌握、对文化生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文化生产的产品流动性的支配等方面。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决... 文化生产既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和生成过程。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生产权力的掌握、对文化生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文化生产的产品流动性的支配等方面。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依托文化生产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对此,应在遵循文化生产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特定原则和基本规律基础上,在加强对文化生产权力的掌握中、文化生产的法治化建设中、文化生产的产品流动性传播中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与实践探究
2
作者 史雪娇 洪传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43-245,258,共4页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各地先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在快速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进程中,由于对传统农业文化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构成要素也面临着被破坏和抛...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各地先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在快速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进程中,由于对传统农业文化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构成要素也面临着被破坏和抛弃的风险。生产性保护的本质是文化再生产,强调对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场域的创新,致力于增强农业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持续性,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机制,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可以加强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产保护 文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性论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樊瑞科 李彩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准确把握二者内涵是探讨其内在关联性的逻辑前提。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而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准确把握二者内涵是探讨其内在关联性的逻辑前提。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而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正确认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及其关系的相关论述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 意识形态 内在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生产力视角——詹姆逊的文化意识形态观及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顺庆 黄宗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詹姆逊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具有商业性、形象性和视觉性的特征,这种文化是再造和加强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意识形态的生动体现,是美国资产阶级和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消费社会的形成,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在裹挟资本... 詹姆逊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具有商业性、形象性和视觉性的特征,这种文化是再造和加强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意识形态的生动体现,是美国资产阶级和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消费社会的形成,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在裹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促进了跨国资本的流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詹姆逊作为"左翼"学者,对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相当深刻,但这种意识形态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却误导了中国学术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大众文化处在上升的态势,文化作为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当下的中国,文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力,也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重新认识文化的生产力要素,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 文化资本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的生产逻辑及主流意识形态导向的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晶晶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文化产业生产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应是文化、资本、意识形态逻辑的"三位一体"。但以此来考察西方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发生的历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向。事实上,这种偏向不仅是理论探索的知识新区,也是文化产业之中主流意识形态... 文化产业生产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应是文化、资本、意识形态逻辑的"三位一体"。但以此来考察西方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发生的历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向。事实上,这种偏向不仅是理论探索的知识新区,也是文化产业之中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建构的现实困境。对此,主流意识形态应在明确面向"中国问题"视域的同时,着重以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实现其导向的建构,从而为文化产业三重生产逻辑综合作用的发挥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生产逻辑 主流意识形态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纪丽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渐趋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被怀疑;农村文化建设中集体主义价值被颠覆;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偏离群众路线,背离为农民服务的建设目标。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渐趋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被怀疑;农村文化建设中集体主义价值被颠覆;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偏离群众路线,背离为农民服务的建设目标。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踏实有效的努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农村文化建设;重塑农村的新型集体主义价值观,创新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培育农民的公共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出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博弈与文化身份建构——论新世纪以来中外合拍片的“混杂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袁诠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从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理论出发,电影不仅仅是摄影技术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还是一个承载民族文化、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相比民族电影而言,中外合拍片由于多国共同投资、共同发行和共... 从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理论出发,电影不仅仅是摄影技术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还是一个承载民族文化、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相比民族电影而言,中外合拍片由于多国共同投资、共同发行和共同创作的生产模式,其中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更加复杂多元,本文从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入手,结合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外合拍片中,东方在场和西方在场异质共存的"混杂性"特征,指出在当下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作为传播民族文化、建构民族身份的重要媒介,中外合拍电影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和不卑不亢的态度与其他民族进行互动,在异质文化的交汇处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给与取的双向交流中建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拍片 意识形态 文化身份 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再生产系统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权力意涵
8
作者 梁晨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文化再生产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作为文化再生产最重要载体的高等学校必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政治性是其应有之义。在理论上,“强化高等学校政治导向”的命题体现的是作为国家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权力理论。作为... 文化再生产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作为文化再生产最重要载体的高等学校必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政治性是其应有之义。在理论上,“强化高等学校政治导向”的命题体现的是作为国家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权力理论。作为意识形态权力载体的高等学校不仅履行着思想文化代际传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还承担着合法性论述功能。在现实中,高校政治性挑战主要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观念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化研究是因应这种政治性挑战的根本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 高等学校 政治导向 意识形态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背景下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特殊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小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原有的理论模式。他们从意识形态与形式的关系入手,从整体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形式以及作为文本的通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广告等媒体话语中...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原有的理论模式。他们从意识形态与形式的关系入手,从整体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形式以及作为文本的通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广告等媒体话语中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的压迫与争斗,以及艺术生产形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视角,克服了原有理论体系过于依赖无意识等心理因素的弊端,将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理论、文本形式以及艺术生产形式等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确证了意识形态的物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形式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向度与文化微观视域的历史性介入——从马尔库什的角度谈起
10
作者 温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3,共8页
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 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突显出的解释-功能性;其三,立足更为广泛的文化视角进而生发出的批判-哲学性。由此可见,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体系,马尔库什旨在建构一种"思想-日常生活-文化"三位一体的解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从宏观维度向微观视域的历史性转向。值得一提的是,该转向在完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又成为日后马尔库什进行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论战的-揭露 解释的-功能 批判的-哲学 微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隐喻逻辑 被引量:18
11
作者 罗红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159,共6页
视觉文化是以“看”为中心逐步衍生出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是在视觉符号建构的文化系统内展开的视觉表意实践,内在地蕴含着许多隐而不显的思想意涵和价值理念。视觉文化通过大众消费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其... 视觉文化是以“看”为中心逐步衍生出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是在视觉符号建构的文化系统内展开的视觉表意实践,内在地蕴含着许多隐而不显的思想意涵和价值理念。视觉文化通过大众消费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潜移默化地召唤和质询着大众群体,实现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视觉文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既具有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建构功能,也具有“图像霸权”和“视觉幻象”、“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负面效能。为此,要加强对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指导、价值引领和制度保障,积极发挥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有效抑制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意识形态 “看”的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文化的继承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关系
1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6-96,共1页
《文艺理论与批评》90年5期发表了《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问题》座谈会发言,陈燊指出:在我国历史上有过秦皇焚书坑儒和“五四”时要“打倒孔家店”的现象。在外国,在中世纪初期,基督教会曾多方摧残古代文化,并因此焚毁设于西拉皮尤姆神... 《文艺理论与批评》90年5期发表了《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问题》座谈会发言,陈燊指出:在我国历史上有过秦皇焚书坑儒和“五四”时要“打倒孔家店”的现象。在外国,在中世纪初期,基督教会曾多方摧残古代文化,并因此焚毁设于西拉皮尤姆神庙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本世纪初,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则认为过去的文化或艺术充满剥削阶级的精神而应予抛弃。这些现象虽有进步、反动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初期 古代文化 无产阶级文化 苏联 外国 意识形态 理论与批评 继承 意识形态 亚历山大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2,共5页
在文明社会中 ,意识形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除了充当一定社会的维护意识之外 ,意识形态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它是文明社会精神生产的重要场所 ,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积聚地 ,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和土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 在文明社会中 ,意识形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除了充当一定社会的维护意识之外 ,意识形态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它是文明社会精神生产的重要场所 ,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积聚地 ,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和土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不仅是对意识形态阶级特性的揭示 ,而且也是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的探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义 意识形态 文明社会 精神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统: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意识形态要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彦辰 贾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中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是当代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水平。此种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与生产要素的因果关联,却不能解释这些要素... 中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是当代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水平。此种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与生产要素的因果关联,却不能解释这些要素自身的质量及其形成,而且它忽视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要素。实际上,与生产要素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传统,才是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背后的文化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迹 生产要素 意识形态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都塞:社会再生产中的国家意识形态规训装置——以阿尔都塞《论再生产》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3,I0004,I0005,共12页
在《论再生产》等论著中,阿尔都塞针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客观要求,新选取了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非物质条件视角,重点考察了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入门资格以及臣服于资产阶级统治关系的意识形态教化机制,进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论再生产》等论著中,阿尔都塞针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客观要求,新选取了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非物质条件视角,重点考察了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入门资格以及臣服于资产阶级统治关系的意识形态教化机制,进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意识形态国家装置。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意识形态绝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是一种以现实存在表现出来的特殊的非强制国家装置。意识形态国家装置成功地掩盖起自己的统治意图,在镇压性国家机器为它提供的"盾牌"后面,保障了社会再生产。意识形态国家装置的物性实践使相应的机构得以生成,而不是相反。直接贯彻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是原初的、基始性的意识形态赋型,不同于次生的意识形态。这种以家庭、学校和宗教等建构起来的非暴力意识形态装置,通过日常生活可以践行的物质活动,起到了比暴力性的国家机器重要得多的支配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论再生产 意识形态装置 文化霸权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立波:民间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洪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9-85,共7页
关键词 民间文化 周立波 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改造 民间信仰 乡土根 阶级斗争 蜈蚣 合作社 “落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意识形态与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纪念林焕平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挽横流应有术——先从性理觅高深——论意识形态对潘光旦翻译《性心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其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5-9,共5页
在“文化转向”的译学研究中,翻译不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译者往往会对原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文化层面的“改写”,以使其与译入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本文以潘光旦译注的《性心理学》为例,探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对翻译... 在“文化转向”的译学研究中,翻译不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译者往往会对原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文化层面的“改写”,以使其与译入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本文以潘光旦译注的《性心理学》为例,探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意识形态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文化表征:“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形象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伶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26-130,共5页
“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堪称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当“梦工厂”动画电影成为风靡世界的商业奇观之时,电影本身则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符码,成为宣传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范本。“梦工厂”所塑造... “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堪称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当“梦工厂”动画电影成为风靡世界的商业奇观之时,电影本身则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符码,成为宣传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范本。“梦工厂”所塑造的动画形象是一种当代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无意识的表征方式。本文探讨好莱坞“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形象生产,试图挖掘隐藏在动画形象背后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工厂”动画 形象生产 美国文化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生产主义的农业食物体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启示
20
作者 李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9,共15页
耕种作物、食用粮食是延续生命最根本的活动。然而,工业化、现代化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革,致使农食分离,生产与消费的时空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都在不断拉大,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丛生。为了对抗现代化农业食物体系造成的环境、农... 耕种作物、食用粮食是延续生命最根本的活动。然而,工业化、现代化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革,致使农食分离,生产与消费的时空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都在不断拉大,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丛生。为了对抗现代化农业食物体系造成的环境、农业和食物问题,替代性食物网络因应而生。但这些替代性实践未能真正背弃生产主义路径,始终难以克服现代化农业食物体系的弊病。通过研究传续千百年的农业文化遗产发现,替代性食物网络努力寻求的生态性、地方性、社会公平与食物主权等价值理念在农业文化遗产地以最为日常的、本然的形态存在着,看似“低效”的传统农业食物体系,实则高质量。这为反思何以超越生产主义带来一线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食物体系 替代食物网络 生产主义 农业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