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科学文化现代性论析
1
作者 邓永芳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26-30,42,共6页
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性的文化话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西方现代科学的诞生、方法论基础、社会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理性批判和科学技术文化困境的出路等方面,我们可以探究出科学文化现代性的内涵:自然的祛魅、数理逻辑与经验理性、自然科... 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性的文化话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西方现代科学的诞生、方法论基础、社会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理性批判和科学技术文化困境的出路等方面,我们可以探究出科学文化现代性的内涵:自然的祛魅、数理逻辑与经验理性、自然科学方法的人文移植、科学技术正负面效应以及科学的价值合理性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现代性 自然的祛魅 科学理性 人文移植 价值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文化形态的理论建构
2
作者 李晓敏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现代性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各种旨在以分析并解决现代性难题的文化批判理论层出不穷。其中以阿格妮丝·赫勒、乔治·马尔库什等人为代表的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全景式地分析现代性文化...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现代性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各种旨在以分析并解决现代性难题的文化批判理论层出不穷。其中以阿格妮丝·赫勒、乔治·马尔库什等人为代表的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全景式地分析现代性文化形态的构成、基本特征与内在悖论,并积极探讨消除这种危机的可能性,最终使自己的理论摆脱了某一具体的文化批判理论的限定,成为一种宏观的、系统的关于现代性文化形态的文化哲学理论。也正因如此,研究布达佩斯学派的现代性文化形态的理论建构,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文化境遇,而且能够透视其背后更加宏大的整个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文化形态 文化悖论 现代性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困惑——以虚拟现实及其沉浸性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大椿 刘永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赛伯空间、虚拟现实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体现了技术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但它们背后有深刻的文化成因。沉浸性是虚拟现实的本质属性,是当代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交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当代网络文化的困惑,也体现了现代性的核心基础的危机。
关键词 技术现代性 文化现代性 赛伯空间 虚拟现实 沉浸性 网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现代性”的实践伦理与精神生活的正当性逻辑——现代个体合理的心性秩序吁求何以可能 被引量:6
4
作者 袁祖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4,共6页
观念史的主题,乃是观念主体自我之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自主生成与自为确证。此一语境中"现代社会"精神生活正当性的实践与价值合理性逻辑,就其内在潜隐的主题来看,其实是由现代性/现代化所催生的"文化公共性"信念所引... 观念史的主题,乃是观念主体自我之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自主生成与自为确证。此一语境中"现代社会"精神生活正当性的实践与价值合理性逻辑,就其内在潜隐的主题来看,其实是由现代性/现代化所催生的"文化公共性"信念所引导和规范着的。对于自鸦片战争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直在寻求自己当下以至未来历史新坐标原点的民族国家来说,首先面临着的,是长期以来因"现代性"发育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艰深的、多少带有"混沌性"的理论难题。要引导中国社会及早摆脱业已并不断扩散着的精神生活之严重的"粗鄙化"现实,仅靠本质上已陷入"无力自救"境地的中国知识界单方面的努力显然是捉襟见肘的。为着一个公序良俗社会中民众之普遍的优良心性/心灵秩序的化育和养成,为着一种尊贵、体面和优雅的精神生活质态的生成,我们需要一种致力于"天道"与"人道"有机合一的公民性实践伦理规制与制度性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性 精神生活 心性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的新认知系统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惠林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6-56,共21页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具普遍性的存在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都与生态问题有关,文化也不例外。当全球进入"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时代的时候,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构成了关于国家文化安全...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具普遍性的存在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都与生态问题有关,文化也不例外。当全球进入"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时代的时候,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构成了关于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系统的新生态特征。文化生态安全是这一现代性的表征。文化生态构成的多重二元结构是文化生态安全构成的结构方式。内部性与外部性文化关系冲突是引发文化生态危机和国家文化安全危机的原因。塑造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是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文化生态保障。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生态的存在形态与结构样式,是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机制,文化多样性安全是文化生态安全实现的前提。中国要实现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从单一时空领域里的文化安全走向系统整体范畴的文化安全,在生态文明系统整体安全观的基础上,建构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的新认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 文化多样性安全 文化生态构成多重二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与现代性 被引量:41
6
作者 季中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乡村文化是一种内卷化文化。所谓内卷化是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就此而言,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是异质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消灭农村、彻底城市化,也不可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放弃现代性取向,把... 乡村文化是一种内卷化文化。所谓内卷化是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就此而言,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是异质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消灭农村、彻底城市化,也不可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放弃现代性取向,把乡村建设成独立于现代社会的"飞地"。从反思现代性角度来看,现代性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它与乡村文化之间并非决然对立,在文化现代性框架中,乡村文化可以实现其性质与功能的转换。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基本路径就是重塑乡村文化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内卷化现代性城乡文化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现代性中的异文化角色——跨文化学视域中的审美生命政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文化现代性过程中诞生了新的审美生命政治,这使得各种后发现代性国家民族文化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了借助异文化启迪而实现再生的生命权力。文化现代性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于确立普遍性审美生命政治原则,将后发现代国家个体的生命力从对异... 文化现代性过程中诞生了新的审美生命政治,这使得各种后发现代性国家民族文化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了借助异文化启迪而实现再生的生命权力。文化现代性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于确立普遍性审美生命政治原则,将后发现代国家个体的生命力从对异文化的拒绝、抵抗态度转化为仿佛自觉欢迎并从中获得快乐的热情。异文化会向本文化打开其多层次而又相互交融的错综复杂面貌,为个体生命的未来开拓展现多重可能性,从而与本文化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涵摄关系。处在个体生命体验中的异文化常常被个体主动或者不知不觉地内化于本文化结构中,表现为多种不同而又相互交织的情形,进而转化、化生或再生为新型本文化即中国现代文化。应当认真研究异文化的角色,关注审美生命政治运行体制,为本文化的更生作出预案,这涉及知往鉴今、合理应变、以本化异和以本访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命政治 文化现代性 文化 文化 文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的文化现代性:以“保守主义革命”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卫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合举办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协办。来自美国...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合举办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协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各国代表 ,与中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 ,一同就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撷取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纪要编辑了这组笔谈。  在全球化时代中 ,文学研究既包含全球性因素也包含地域性因素。来自一种文化的文学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处身于另一种文化的人们理解和说明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面对这些困难 ,全球化的文学研究应向人类学的小心谨慎和精益求精学习。全球区域化将成为未来几年里文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新的高科技的电信王国中 ,文学和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 ,而不决定于媒体的改变 ,媒体与文学、哲学是相互作用的 ,现在和将来的媒体因为有文学、哲学给它提供改造的内容 ,媒体才变得丰富多彩 ,媒体也改造文学 ,使文学发生新的变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必须以现代性思想为指导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文化现代性 "保守主义革命" 文化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与思变:元代至今独龙族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解读——基于查尔斯·泰勒文化的现代性理论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独龙族世居独龙河谷两岸,自元代有最早记载开始,以其特殊的地理、生态、人文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作为我国"直过"、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对学术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历史考证、... 独龙族世居独龙河谷两岸,自元代有最早记载开始,以其特殊的地理、生态、人文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作为我国"直过"、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对学术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历史考证、民族学研究成果和团队田野调查,将独龙族由元至今七百余年分为四个时段,进行了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解读,基于文化的现代性理论探讨了不同变迁阶段的文化特征。认为,这个长期受高山峡谷阻隔、隐世而居的民族,在从漫长历史长河走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应变到思变、由被动到主动的观念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文化变迁 历史人类学 变迁特征 文化现代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文化方案·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振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现代性文化方案是现代性获得启迪和拓展的精神气质,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是一个文化演进的过程。现代性文化方案最本质、最核心的任务就在于将现代性价值理想以价值观的形式生成为人的内在性格和行为坐标。但是,现代性文化方案在现代境... 现代性文化方案是现代性获得启迪和拓展的精神气质,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是一个文化演进的过程。现代性文化方案最本质、最核心的任务就在于将现代性价值理想以价值观的形式生成为人的内在性格和行为坐标。但是,现代性文化方案在现代境域中却呈颓废之势,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呈现低迷与困厄之势。从价值观及其教育之维,对现代性文化方案重新勾勒与赋值并期待获得救赎性意义是本文研究之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文化方案 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 颓废与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经济文化的五种面相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永芳 刘国和 胡文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93,共5页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以及商业资本时代的来临,现代性经济文化既已诞生在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前史的重商主义之中,在现代性嬗变的过程中,基于主体性充分发展的理性、功利、竞争、平等、自由等文化意蕴在经济活动中充分显现出来,呈...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以及商业资本时代的来临,现代性经济文化既已诞生在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前史的重商主义之中,在现代性嬗变的过程中,基于主体性充分发展的理性、功利、竞争、平等、自由等文化意蕴在经济活动中充分显现出来,呈现出五种基本面相,关涉对于经济人、资本主义、企业家精神、工业主义、发展等基础概念的理解。了解现代经济活动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提升人们在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规避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现代性陷阱、改造现代性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文化自觉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经济文化 经济人假设 资本主义 企业家精神 工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方式与文化现代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水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在印刷文化的媒介方式下形成的宏伟规划。随着媒介方式的变迁,文化与产业、技术与审美、真实与现实、意识形态与媒介化和主体的生成,一切处于文化现代性漩涡中的核心问题必须面对新的检验。文化现代性工程现在必须面对...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在印刷文化的媒介方式下形成的宏伟规划。随着媒介方式的变迁,文化与产业、技术与审美、真实与现实、意识形态与媒介化和主体的生成,一切处于文化现代性漩涡中的核心问题必须面对新的检验。文化现代性工程现在必须面对的就是如何冲破媒介方式变迁带来的现实及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媒介方式 文化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文化方案·道德教育·现代社会秩序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振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现代性文化方案与现代性经济方案、政治方案之间应当是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必须观照人的内在价值结构秩序,即观照人的信仰与终极价值、道德人格、精神气质等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道德人格是其链条... 现代性文化方案与现代性经济方案、政治方案之间应当是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必须观照人的内在价值结构秩序,即观照人的信仰与终极价值、道德人格、精神气质等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道德人格是其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现代性文化方案滞后造成了现代人的德性颓废,并致使现代社会秩序的紊乱。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历程应当赋予现代性文化方案应有的地位与尊严。基于这一诉求,现代性文化方案具体落实的应然途径就是实现人道德人格建构的自觉。抓住这个核心基点,就等于为现代性文化方案改变被边缘化命运找到了一条通道。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教育在建构人的道德人格时,不仅要寻找积极的现代性文化资源的支撑,还要担承现代性文化建设的重任,既要救赎德性,又要整饬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文化方案 道德教育 现代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与和谐现代性的诉求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永芳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27-30,共4页
文化现代性是指作为人类精神的文化在现时代的根本规定。其中现代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和冲突构成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的基调。这种矛盾逻辑具体表现为三种理论范式:两种文化理论、两种主义思潮以及两种现代性理论。文化现代性... 文化现代性是指作为人类精神的文化在现时代的根本规定。其中现代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和冲突构成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的基调。这种矛盾逻辑具体表现为三种理论范式:两种文化理论、两种主义思潮以及两种现代性理论。文化现代性矛盾逻辑的发展意味着构建一种和谐的现代性已成为现时代不可回避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性 矛盾逻辑 理论范式 和谐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性境遇中的“东”与“西”——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太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2-148,共7页
中国的文化现代性关涉到中国现代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方式的改变。从分析罗念生的诗《东与西》出发 ,尝试以中国现代人的“空间感知”为主导因素来划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东方本位类型、西方本位类型、中央类型和多重移位... 中国的文化现代性关涉到中国现代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方式的改变。从分析罗念生的诗《东与西》出发 ,尝试以中国现代人的“空间感知”为主导因素来划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东方本位类型、西方本位类型、中央类型和多重移位类型。作为超越于前三种中国文化现代性空间类型的多重移位类型 ,是以自我 (东方 )和他者 (西方 )的多重移位的方式来对待文化建设的。这就使它避免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陷阱 ,并使文化建设真正服务于现实的需要。这是 2 0世纪 30年代兴起的以李长之和梁宗岱为代表的一种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 ,并努力融合中西方文化以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文化思潮 ,其意图是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重塑中国文化 ,并寻求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 ,以一种宏阔的文化思路 ,为中国新文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既是本土的又是现代的文化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 中国文化现代性 东方本位类型 西方本位类型 多重移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与中国现代性文化的激进诠释学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旭东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4期13-18,共6页
长期以来,“五四”研究的主流话语总体上没有跳出“民主与科学”、“个性解放”、“进步”,“反传统”等关键词所划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固然处于所有关于“五四”的思想讨论的核心,但如果不把它放在更大的理论语境里做开放性的理解,... 长期以来,“五四”研究的主流话语总体上没有跳出“民主与科学”、“个性解放”、“进步”,“反传统”等关键词所划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固然处于所有关于“五四”的思想讨论的核心,但如果不把它放在更大的理论语境里做开放性的理解,关于“五四”的主流话语和知识范型就势必逐渐过度地域化和僵化,从而沦于被各种外围和边缘话语包围、修正乃至颠覆的被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现代性文化 诠释学 中国 主流话语 民主与科学 “反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现代性”文化背景下的“和谐人”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丽萍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在彰显人的主体性、个性、自由、批判精神等的同时也将人与自然、个体与共同体、肉体与灵魂、规则与美德等加以二元分割,这引发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们广泛言谈的"现代性问题"。我国自19世纪被... 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在彰显人的主体性、个性、自由、批判精神等的同时也将人与自然、个体与共同体、肉体与灵魂、规则与美德等加以二元分割,这引发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们广泛言谈的"现代性问题"。我国自19世纪被迫开始其历史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以来,就走着一条曲折的现代性道路,深刻地改变着人的存在状态,产生了严重的人的不和谐现象。"和谐人"作为人存在的一种美好状态,是人存在状态的最高体现。如何重构人的和谐性,无疑理应成为和谐社会追求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文化 和谐 和谐性 和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球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论纲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5-123,共9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文化审美现代性"鲜明地标识着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根本属性。它置身在新与旧、中与西文化的激烈撞击中,其审美表达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更有抵御,文化表象五彩斑斓,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文化审美现代性"鲜明地标识着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根本属性。它置身在新与旧、中与西文化的激烈撞击中,其审美表达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更有抵御,文化表象五彩斑斓,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平等、多元、开放、民主、正义、法制等具有全球性的人类思想文化资源,通过20世纪编辑出版行为的"文化平权"实践媒介策略,已经现身在诉求形形色色现代性想象的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中,突出表现在20世纪女性写作现象里。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这种"文化审美现代性"品格和传统还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断增添新的元素,由20世纪中国文学塑形而成的现代人精神资源如发育公民个体、反殖民反封建专制文化、追求文化平权、倡导民主与科学等等,仍将保留、延续,并依然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令人试目以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传统 文化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审美现代性”:闻一多诗学个案分析
19
作者 万莲姣 贺玉庆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闻一多诗学探索路途中的种种变调表象说明,站在中西文化地平线上的闻一多其实一直在践履着这样一个自然原道:“风震于上而波动于下者也”——遵命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脉动。这是他根据中西文化异质性的前提,实施的... 闻一多诗学探索路途中的种种变调表象说明,站在中西文化地平线上的闻一多其实一直在践履着这样一个自然原道:“风震于上而波动于下者也”——遵命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脉动。这是他根据中西文化异质性的前提,实施的一种中国国情化了的诗性人生智慧策略。如果说闻一多兼具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三重人格,那么闻一多诗学则是审美的、文化的和现代性的“有机复合体”,以此观闻一多的诗性人生变调,传奇便不足为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审美现代性 闻一多 诗学 20世纪 中国 文学评论 审美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形象”“西部话语”与文化现代性失落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学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3期16-26,共11页
'西部形象''西部话语'的雏形,应该首先出现在清代舆地学著述中。但作为地志论述,仅限于描述西部特别是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物产与气候状况等,以资当时政策的决策与经济、农业的管理之用,并不是现代哲学文化学意义... '西部形象''西部话语'的雏形,应该首先出现在清代舆地学著述中。但作为地志论述,仅限于描述西部特别是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物产与气候状况等,以资当时政策的决策与经济、农业的管理之用,并不是现代哲学文化学意义的'话语'。直到现当代,西部'自致角色''自赋角色'才慢慢变得清晰,其西部中心化、西部形象特殊化主体性色彩,也才异常突出。这时候,文化现代性也就开始褪色,乃至于失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形象 西部话语 文化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