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激进主义 |
柴文华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2
|
对峙的意义:从理解《学衡》到反思五四文化激进主义 |
王桂妹
林红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3
|
现代人格的构建——“五·四”时期文化激进主义者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探索和启示 |
陈红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8 |
1
|
|
4
|
1990年代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反思与价值重估 |
李耀鹏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1 |
3
|
|
5
|
从形离到神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极相通中中华文化精神的寻绎 |
薛晓芳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两创”思想对“激进-保守”文化困境的四维超越 |
范鹏
李新潮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7
|
走向民间:从“活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激进文人的文学革命策略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8
|
关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
郭建宁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9
|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新时期影视 |
曾耀农
|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从辉煌到没落——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命运 |
季广茂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4
|
|
11
|
文化宿命中的无语状态 |
韩钟恩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2
|
“五四”意义再评价 |
陈刚
|
《学海》
|
2000 |
3
|
|
13
|
周作人的新文学探源之路 |
沈卫威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4
|
九十年代诗歌的智识意义 |
郜积意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1
|
|
15
|
从学术史看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
李金松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0 |
|
16
|
如何看待“全盘西化”论? |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参差对照与精神光谱的描绘——论《万川归》 |
周新民
|
《扬子江文学评论》
|
20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