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名与社会文化 |
柳金殿
孟建安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2
|
张抗抗小说创作中的文化“相”——从她的两部中篇小说所作的透视 |
彭定安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0 |
|
3
|
电视文化带给我们什么 |
张丹
|
《艺术广角》
|
1999 |
0 |
|
4
|
面对辽宁文坛的文化随想 |
洪凤桐
|
《艺术广角》
|
1995 |
0 |
|
5
|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
曾楠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6
|
多元的现代设计观念 |
朱飞
曹辅銮
|
《艺苑(美术版)》
|
1990 |
0 |
|
7
|
商店用字调查报告 |
费锦昌
齐闻
|
《语文建设》
|
1985 |
2
|
|
8
|
读“文凭”热 |
蔡敏
|
《高师函授》
|
1986 |
0 |
|
9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1 |
0 |
|
10
|
人以群分——学生工作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初探 |
米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85 |
0 |
|
11
|
海南农垦总局重视党校建设拔专款建起一幢培训楼 |
林克才
|
《中国农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2
|
不该发生的倾斜——从观众审美要求的多样化看娱乐片生产的失衡现象 |
叶子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3
|
一部受人喜爱的“通俗”剧——《杨乃武与小白菜》 |
赵爱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4
|
重在造就高素质观众群 |
舒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5
|
问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
张跃中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6
|
大学生漫谈话剧出路 |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以戏育人 因人出戏 |
周淑琴
|
《福建艺术》
|
1997 |
0 |
|
18
|
吃“开口饭”的口才 |
潘志豪
|
《上海戏剧》
|
1985 |
0 |
|
19
|
导演是关键 |
朱小如
|
《上海戏剧》
|
1988 |
0 |
|
20
|
新版图书应该尽量少用繁体字 |
雷群明
|
《语文建设》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