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
杨晓莉
刘力
张笑笑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1
|
|
2
|
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框架转换的解释 |
李虹
王茹婧
倪士光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3
|
文化框架的神话:对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独立/互依自我构念的思考(英文) |
王茜
苏彦捷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文化分析框架及其实证 |
贺艳芳
徐国庆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文化力量与非主流人群的教育策略 奥格布文化参照框架差异理论述评 |
胡玉萍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6
|
我国文化卫星账户设计:核算范畴、分类和框架构建 |
郑彦
罗良清
孙雨茜
|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文化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其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 |
张敏
邓新秀
葛斌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8
|
文化全球化与地方文化认同 |
刘建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9
|
经营文化,大竞争时代的都市博弈 |
金元浦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0
|
制度-文化:大学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
张德祥
王晓玲
|
《教育科学》
|
2025 |
|
|
11
|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
林精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制度性同形:大学行政化的新制度主义解读 |
陈金圣
龚怡祖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11 |
13
|
|
13
|
中国翻译史上的三种翻译观 |
夏登山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6
|
|
14
|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低调陈述修辞研究 |
鞠红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5
|
记录美国语境下文学批评的研究范式 |
郑菲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6
|
思考中的焦虑:对当前职教研究的四点建议 |
刘诗能
|
《职教论坛》
|
2007 |
1
|
|
17
|
连云港市“大学生村官精神”诞生记 |
张英涛
封波
|
《村委主任》
|
2012 |
0 |
|
18
|
作家“不读”,还是作家“必读”——论“文学性”视角下研究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
刘诗宇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