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性与普适性:典型国家跨文化电影传播评述 被引量:3
1
作者 涂青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97-100,共4页
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这句话相似,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本民族特殊的地域条件下,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文化虽然都来自人类的实践活动,但是从内容到形式上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电影作... 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这句话相似,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本民族特殊的地域条件下,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文化虽然都来自人类的实践活动,但是从内容到形式上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也属于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文化内涵上必然具差异性。21世界,世界经济全球化里程加速,导致了文化全球化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传播 民族 文化 典型国家 世界经济全球化 普适 大众传播媒介 文化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性与理论普适性: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发展战略
2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形态,主要选择了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思辨美学的基本形态。西方美学在中国语境中发生了明显变异,这种变异的结果,是中国美学西方化和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双向互动,使中西美学不断超越各自的特殊性而走向普遍性... 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理论形态,主要选择了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思辨美学的基本形态。西方美学在中国语境中发生了明显变异,这种变异的结果,是中国美学西方化和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双向互动,使中西美学不断超越各自的特殊性而走向普遍性,汉译西方美学则构成了其中的关键性环节。中国美学的"以西释中"模式为沟通中西美学架设了可靠的桥梁,从本土材料中提出普适性话题则是另一条可行的途径。我们需要避开中西僵硬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立足本土语境和当代水平,寻找共同话题,对中西美学进行综合性和连贯性阐述,最终建立超越中西之间各自民族和地域局限性的共同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理论普适 语境变异 中国美学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大业》言说方式在中国电影文化与市场语境中的普适性价值
3
作者 吴侃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7-19,共3页
《建国大业》是中影集团推出的献礼影片,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该影片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胜利史,也表明银幕化的国家形象在改革开放30年后实现了跨跃性突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 《建国大业》是中影集团推出的献礼影片,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该影片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胜利史,也表明银幕化的国家形象在改革开放30年后实现了跨跃性突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这部电影具有现代文化意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这部电影现实了与历史伟业的对话,成功地将民族历史怀旧注入到全球意识的文化转型当中,证明了国家在民众心目中历史必然性与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大业 电影文化 经济全球化 言说方式 中影集团 全球意识 民族历史 电影语言 普适 言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在加强特殊性研究中求拓展——关于编辑学研究的一点回顾与思考
4
作者 王华良 《出版科学》 1994年第3期19-20,共2页
编辑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里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编辑活动是存在于传播媒介之中的,以沟通、协调作者和读者的供需关系为基本目的;以发现、选择、组织、优化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一种专业文化活动。... 编辑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里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编辑活动是存在于传播媒介之中的,以沟通、协调作者和读者的供需关系为基本目的;以发现、选择、组织、优化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一种专业文化活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研究 回顾与思考 特殊性研究 本质属 编辑活动 特珠 社会文化活动 研究对象和范围 操作方式 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蔚 胡斌 何昕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混乱的价值认识是保护观念不能得到统一的根本原因。以历史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多维度探讨当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提出以目前西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价值,情感价值,文化...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混乱的价值认识是保护观念不能得到统一的根本原因。以历史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多维度探讨当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提出以目前西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总体认识为核心,以代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中国传统和现实社会对遗产价值内涵的发展”为两极,形成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完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适价值 文化多样价值 战略价值 边缘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原则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倪筱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学术界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三十多条普适性原则,在为高校文化建设提出规则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建设思路,其中部分原则大而不当没必要刻意作为原则来强调。在研究高职院学生现状尤其是生源质量,高职院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家长、社会对高... 学术界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三十多条普适性原则,在为高校文化建设提出规则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建设思路,其中部分原则大而不当没必要刻意作为原则来强调。在研究高职院学生现状尤其是生源质量,高职院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家长、社会对高职生的成才期望,以及高职院作为高校的高等教育属性之后,提出高职院文化建设至少要坚持三条原则:促进自信自强自立原则,高等性职业性原则,创新创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化建设 高职院 文化建设原则 普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变迁下媒介文化哲学思考——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卫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传媒技术变迁及其全球化表征,为解决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差异提供了可能,并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新世纪加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播一体化的今天,伴随传媒新技术变迁的深度融合,在促进本民族国家社... 传媒技术变迁及其全球化表征,为解决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差异提供了可能,并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新世纪加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播一体化的今天,伴随传媒新技术变迁的深度融合,在促进本民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传媒技术挟裹下的外来文化,很可能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异化影响而日益丧失其独立性。若放弃传媒技术迁移,又可能失去发展机遇。本文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文化思想和"技术——文化体系"理论,通过对传媒技术文化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分析,探索上述传媒技术迁移所体现的深层文化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技术变迁 媒介文化 普适特殊性 技术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学经典的普适性与当代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周聚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94,共4页
鲁迅及其研究作为跨世纪的文化话题,依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并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文化语境及情境的转移,关于鲁迅的言说渐趋多元,进一步体认、反思和发掘鲁迅的当代价值和意... 鲁迅及其研究作为跨世纪的文化话题,依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并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文化语境及情境的转移,关于鲁迅的言说渐趋多元,进一步体认、反思和发掘鲁迅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已成为学界的共识。2011年9月25-26日,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暨"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召开。会议从不同的视角与专题对鲁迅所蕴含的丰富性给予了阐释解读,这对今后如何深化和发展鲁迅研究、如何使鲁迅的价值长存、如何把握现实价值与学科价值的契合点等,提供了新的理路及方法启示。此组笔谈即为这次盛会一个十分有限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学经典 当代 普适 重新认识 21世纪 社会文化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主义与文化翻译(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少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当下世界依然充斥着各种形式的仇外现象,对文化与民族"他者"的敌意、我们一他们的对立情绪,以及民族中心主义的傲慢。正是对这一迫切情状的反应,世界主义与文化翻译在全球范围内被争论、接纳,无论是在各种学术论坛、会议还是... 当下世界依然充斥着各种形式的仇外现象,对文化与民族"他者"的敌意、我们一他们的对立情绪,以及民族中心主义的傲慢。正是对这一迫切情状的反应,世界主义与文化翻译在全球范围内被争论、接纳,无论是在各种学术论坛、会议还是学术专刊上。本文通过两部世界知名小说,即钦努阿·阿切贝的《瓦解》与恩古吉.瓦.提安哥的《界河》来探究世界主义与文化翻译问题。本文揭示了世界主义读者如何通过文化翻译来理解或认识文学中的普适性在不同文化中的独特表现。如果世界依然是各种形式的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舞台,那么世界主义读者与文学文本之间的这种遭遇就是人文领域美学教育至关重要的内容。本文的结论是,如果作为一系列价值观念和理念/想的世界主义与作为去普适性观念有效方法的文化翻译是文学与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那么,每一种阅读行为与每一处表征场域都将助益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尊敬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文化翻译 普适文化 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比较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5,共8页
以20世纪文化政治经验为基础,本文追溯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以加拿大魁北克为例,考察了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替代方案的间性文化主义实践及其有限性。论文指出,无论是多元文化主义,还是间性... 以20世纪文化政治经验为基础,本文追溯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以加拿大魁北克为例,考察了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替代方案的间性文化主义实践及其有限性。论文指出,无论是多元文化主义,还是间性文化主义,其所持守的都是一种张举特殊性的哲学观点。在危机频发的"人类纪"的当代历史语境中,我们必须悬置建立在特殊性基础上的"多元"或"间性"文化观,秉承作为"类存在物"的整体性观念,从一种新时代的普遍性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多元文化主义以历史造成的差异为基础不同,与间性文化主义立足于现实中的文化特殊性也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人类共同面对的充满了危机的现实语境出发,是一种建立在整体性基础之上的新型世界观,是应对当今全球性难题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文化主义 特殊性 普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管理研究需要普适性与情境性创新——缘起蔡玉麟先生《也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化和管理理论创新》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建波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05-1311,共7页
近30年来,中国的管理实践匹配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绩,但中国的管理研究却滞后于管理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即在学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同国际上英语语系主导的形式规范的接轨,但从内容创新和... 近30年来,中国的管理实践匹配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绩,但中国的管理研究却滞后于管理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即在学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同国际上英语语系主导的形式规范的接轨,但从内容创新和实践解构层面来看,还处在学习、模仿和形式应用的层面;在直面实践的研究和基于中国文化特殊情境的研究方面,总体还处于表象、借用和顿悟的层面。就逻辑层次和结构机理的知识论而言,基于中国管理的研究,在普适层与实践层之间存在着情境层,以及基于特定条件科学和社会亚文化层面的理论知识,即情境理论知识是高度抽象的普适性知识与具体实践的实务行为之间的转换纽带和连接桥梁。中国管理研究历经近30年的学习、模仿与带着问题思考酝酿,事实上已进入了创新前夜,但还需要在进一步不断努力积累下,真正进入解决实践问题和理论创新的研究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特殊性 管理研究 理论创新 普适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文化资本与文化再生产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一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共1页
文化资本与文化再生产理论已经在国际上流行很久了。十多年前,笔者在东京大学留学时,研究室里有几台共用电脑的开机密码就是“Bourdieu”(布迪厄)。这个不太好记的法文名巧妙地屏蔽了外人的随意使用,而我们专业之内人人都对它的拼法烂... 文化资本与文化再生产理论已经在国际上流行很久了。十多年前,笔者在东京大学留学时,研究室里有几台共用电脑的开机密码就是“Bourdieu”(布迪厄)。这个不太好记的法文名巧妙地屏蔽了外人的随意使用,而我们专业之内人人都对它的拼法烂熟于胸。恐怕布迪厄本人未曾料想,自己的大名在日本的大学里竟成了个通关口令式的“文化资本”。在社会结构尺度上观察现代教育,特别是对大学入学机会差异、大学生发展和出路分化的研究中,以家庭文化资本为主要解释变量的论文汗牛充栋,文化再生产理论一再得到验证。这一理论展现出横贯全球的普适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域,总能成功地揭露由于出身造成的不平等在教育系统中被巩固甚至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大学 布迪厄 家庭文化资本 入学机会差异 文化再生产理论 解释变量 普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色文化视角下赣南农村美术艺术发展路径探讨
13
作者 罗春辉 郭伟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47,共1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由革命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等共同凝结而成的,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红色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才形成的,与一般意义上...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由革命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等共同凝结而成的,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红色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才形成的,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积累性、传承性、借鉴性及系统性等特征有显著区别,其形成过程介于近、现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文化视角 文化特殊性 美术艺术 地域文化 借鉴 路径探讨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纳的人际归因模型在中国被试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佳雁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检验韦纳等的人际归因模型 ,以中国中学生为被试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韦纳提出的人际归因模型具有一定的文化普适性 ,也适合中国被试 。
关键词 韦纳 人际归因 中学生 同伴关系 适用研究 普适 文化 中国 模型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出版的个性化与特色优势
15
作者 唐元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特色优势 出版 二十一世纪 全球化浪潮 信息技术 信息共享 高新技术 人文精神 社会背景 文化行为 生活方式 地球村 互联网 普适 提供者 图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被引量:58
16
作者 张建新 周明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4-585,共12页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一人格结构与此一人格结构能否相容之争。文章回顾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M),并通过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样本在“六因素”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性(IR)”和“开放性(O)”因素上的显性/隐性表现,指出人格因素数量及其理论定性之争很可能仅具有方法学意义,对于真正了解人格的本质并非关键。真正找到人类共有的和某一人群特有的人格特质结构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家超越各自理论、彼此平等接纳、从文化的、乃至遗传的角度共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结构 CPAI NEO-PI 六因素模型 人际关系 开放 文化普适性/文化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花爆竹生产安全问题探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蔡少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0-34,共5页
烟花爆竹生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危险性很大。近年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危害严重。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烟花爆竹生产的危险性以及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着重讨论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可行性途径,强调提高准入... 烟花爆竹生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危险性很大。近年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危害严重。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烟花爆竹生产的危险性以及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着重讨论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可行性途径,强调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规章制度的落实;发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防止非法生产;并通过对湖南浏阳花炮生产安全管理的分析,探讨安全文化建设在烟花爆竹这一高危行业的作用,认为烟花爆竹行业要发展,要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一定要注重安全管理,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形势 生产安全管理 烟花爆竹行业 安全文化素质 事故频发 管理力度 规章制度 地方经济 非法生产 从业人员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家族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经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31,共6页
家族是社会体制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复合体。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成全并提升了家族的文化表征意义。当家族文化被转注和审美化为家族文学,两者便在对话语境中形成了具有复调性质的叙事话语体系。乡关何处与家园皈依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困... 家族是社会体制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复合体。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成全并提升了家族的文化表征意义。当家族文化被转注和审美化为家族文学,两者便在对话语境中形成了具有复调性质的叙事话语体系。乡关何处与家园皈依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困惑和亘久的文化命题,而“寻找精神家园”也一直是中外家族文学的主题追求和终极关怀。母题化研究是探究家族文化的诗意表达与家族文学的文化品性最具本质意义的表述平台,从文学母题的原生性、普适性和恒常性的形态中可以透视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格心理的价值构建,以及源于文化也源于艺术共鸣的一种人类精神的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文学 现代化进程 家族文化 社会现代化 社会体制 历史文化 文化表征 话语体系 对话语境 文化命题 精神困惑 终极关怀 精神家园 文化 文学母题 价值构建 人格心理 文化传统 人类精神 复合体 审美化 原生 普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言VS神话:中国对比美国的动物影像
19
作者 陈彦均 尚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从某种角度来看,当代的电影叙事一直处在矛盾的岔路口上:一方面,莎士比亚之后再没有新鲜的故事;另一方面,电影工作者却运用各种实践着力扩大叙事的场域和空间。在这种双重视野下,各种动物形象获得了进入电影领域的可能。如果说,文本只... 从某种角度来看,当代的电影叙事一直处在矛盾的岔路口上:一方面,莎士比亚之后再没有新鲜的故事;另一方面,电影工作者却运用各种实践着力扩大叙事的场域和空间。在这种双重视野下,各种动物形象获得了进入电影领域的可能。如果说,文本只是作为一个结果存在,那么,与之连接的文化阐释就必定具有丰富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影像 文化语境 寓言式 普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剧全球传播的价值认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褚苑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27,共5页
基于西方音乐剧在创作及传播上成功的文化根源,比较研究了美国、欧洲及中国的文化差异,提出了音乐剧核心价值的含义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认为从共同价值的角度出发寻求中国音乐剧进行全球传播的普适共通点,方能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基于西方音乐剧在创作及传播上成功的文化根源,比较研究了美国、欧洲及中国的文化差异,提出了音乐剧核心价值的含义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认为从共同价值的角度出发寻求中国音乐剧进行全球传播的普适共通点,方能最终实现自身价值认同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 文化 价值认同 普适 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