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0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
作者 姚丽芬 王苏珊 程瑞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旅游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和障碍度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状况,分析比较2009—202... 旅游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和障碍度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状况,分析比较2009—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分异,呈“东高西低”“燕山高,太行山低”的不均衡态势。(2)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关键障碍子系统是影响子系统、压力子系统和驱动力子系统,关键单项障碍因素是旅游收入占比、旅游景区密度、游居比、科研投入强度等。(3)从文旅融合、科技投入、设施建设、品牌体系、社区参与、生态监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可持续承载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旅游 生态承载力 时空演变 障碍因素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旅游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2
作者 康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86-92,共7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变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分析门头沟区的传...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变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分析门头沟区的传统村落,研究其在文化旅游发展中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强化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机制、协调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强化活态化保护与数字化发展的融合、完善社区参与及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专业人才培育体系等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传统村落保护 文化传承 乡村全面振兴 北京市门头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情感能量的驱动因素与提升策略——以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为例
3
作者 李慧 周雅庆 高婷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0期57-63,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为案例,聚焦茶文旅融合对游客情感体验的驱动机制,通过深度访谈、网络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获取样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农业文化遗...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为案例,聚焦茶文旅融合对游客情感体验的驱动机制,通过深度访谈、网络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获取样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中情感能量的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情境塑造、情感动机、社会互动、感官刺激、认知评价5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构建旅游过程中情感能量变化的动态模型,提出情感能量提升策略,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能量 互动仪式链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 扎根理论 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和旅游融合视域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修远 郭舒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082,共12页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集中化指数以及资源优势度等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与旅游利用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主要以重工业类为主,轻工业类较少,各省间类型分布...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集中化指数以及资源优势度等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与旅游利用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主要以重工业类为主,轻工业类较少,各省间类型分布差异化明显;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类型呈聚集分布,在市域尺度呈现较明显的不均衡结构;东北地区工业遗产资源优势度区别较大,主要有极核区、高度密集区、次密集区和稀疏区等分布特征。据此从推动工业遗产资源区域整体均衡发展、加快工业遗产资源向产品转化、推进工业遗产资源产品的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工业遗产旅游利用方式,为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融合 工业遗产资源 旅游利用 文化遗产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晨杰 刘中秋 文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乡村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一是挖掘文旅产业的开发模式,将文旅产业发展的视角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丰富文旅产业形式;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 乡村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一是挖掘文旅产业的开发模式,将文旅产业发展的视角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丰富文旅产业形式;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新路径。文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从理论基础及研究意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南宁市乡村文旅资源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广大城郊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城郊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旅游 开发模式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行为再分析:一个厚文化和薄文化的理论视角——以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为例
6
作者 于佳 朱怡帆 孙九霞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4,共13页
旅游者行为中,既存在基于行为相似性的薄文化倾向,也存在基于文化差异性的厚文化倾向。探究旅游者行为相似性与文化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采借政治文化领域的厚文化和薄文化理论,文章提出厚文化和薄文化旅游... 旅游者行为中,既存在基于行为相似性的薄文化倾向,也存在基于文化差异性的厚文化倾向。探究旅游者行为相似性与文化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采借政治文化领域的厚文化和薄文化理论,文章提出厚文化和薄文化旅游范畴。厚文化旅游普遍受游客行为背后的传统文化影响,薄文化旅游则是当代社会建构的结果。以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为案例地,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旅游情境下不同文化倾向对旅游者行为和体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作为一种文化观看方式,厚文化和薄文化在游客的观念、心理和行为等维度上具有不同表现。匹配游客厚文化倾向的祈福文化体现为全国和地区两个维度,包括全国普遍性的、历史久远的求神保佑文化和区域性(岭南)的共享迷思。相应地,旅游动机也划分为两种,一种深受传统的、共享的文化观念影响,另一种偏向普遍的心理动机,如生理满足、感官体验等。其次,厚文化旅游和薄文化旅游交织共存,游客在追求厚文化旅游的同时,也追求薄文化旅游。游客所实行的厚文化和薄文化旅游实践,反映出旅游目的地厚文化和薄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关系。造成六祖镇旅游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为,与游客薄文化倾向对应的旅游产品不具有卓越性,而对应游客厚文化倾向的寺庙文化在旅游商品化方面出现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行为 文化 文化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村落传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研究——评《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慧萍 张渊博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08,共1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政策,旨在通过综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战略不仅关注农业现代化,更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其中,村落传统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被...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政策,旨在通过综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战略不仅关注农业现代化,更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其中,村落传统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有着丰富的乡村文化遗产,许多村落蕴藏着独特的历史、民俗和传统手工艺。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地方居民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也是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潜在动力 传统手工艺 新时期经济 文化旅游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 乡村文化遗产 全面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盛方清 张子昂 殷红卫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及其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网红营销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推广的重要因素,然而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基于网红语境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聚焦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的概念化及其测量,以故宫博物院...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及其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网红营销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推广的重要因素,然而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基于网红语境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聚焦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的概念化及其测量,以故宫博物院为案例地,遵循量表开发流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并检验了包含专业、互动、吸引、激励和可信5个维度的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量表.本文所构建的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测量工具,有助于深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和网红化的理论体系发展,并为进一步探索旅游目的地个性化营销中的科学管理实践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网红个性 品牌个性 量表开发 文化遗产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旅游文化类课程改革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解佳 陈淑玲 +1 位作者 陈文宗 刘俊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9,共17页
文旅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对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旅游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突破管理学科的限制,彰显旅游学科多元、包容的特点,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的问题,因此加强旅游文化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 文旅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对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旅游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突破管理学科的限制,彰显旅游学科多元、包容的特点,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的问题,因此加强旅游文化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梳理了需求视角下的文旅人才的特征,发现跨学科思维、跨专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文化内涵与审美素养是核心要求。其次,通过分析培养方案、课程教材以及访谈授课老师,发现旅游文化类课程虽然有较长的开设历史,但地位逐渐被边缘化。最后,文章从教学内容、模式与评价三方面讨论了课程改革的路径。以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开设的“旅游文化学”本科课程为例,指出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容建构、行动学习指导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多维度与循序渐进的评价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高等教育 旅游文化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水稻田园文化旅游的开发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瑞英 赵蕊 +1 位作者 翟勇 徐韬 《北方水稻》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水稻田园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体验,水稻田园文化旅游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还推动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借助深厚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农业科技,水稻田园文化旅... 水稻田园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体验,水稻田园文化旅游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还推动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借助深厚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农业科技,水稻田园文化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通过实施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市场营销与推广策略、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及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措施,这一旅游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社区凝聚力,并实现经济效益、文化价值和生态保护的多赢局面。通过持续创新与多方协作,水稻田园文化旅游将继续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全球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稻田园 文化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凯 《北方水稻》 202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文化旅游正展现出勃勃生机。科技创新与环保理念的融合,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创建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区,不仅能展现现代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还能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生态教育。为扩大影响力,旅游景区可以...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文化旅游正展现出勃勃生机。科技创新与环保理念的融合,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创建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区,不仅能展现现代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还能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生态教育。为扩大影响力,旅游景区可以采取多元化营销策略,结合线上线下活动,携手旅游电商平台,打造特色节庆活动,从而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应对自然与市场风险方面,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可以为项目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文化旅游业致力于提供卓越服务,严格把控安全,并持续监测,提升游客的满意度,确保每位游客都能获得独特而深刻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稻 文化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地的非遗展演与实践——以陕西黄帝陵祭典为例
12
作者 魏红妮 朱竑 陈晶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53,共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演类旅游地作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文化生产与地方建构的双重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变异与去地方化的现实挑战。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黄帝陵国家级非遗祭典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演类旅游地作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文化生产与地方建构的双重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变异与去地方化的现实挑战。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黄帝陵国家级非遗祭典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展演在文化旅游中的实践特征,重点剖析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多元主体互动过程中的文化再生产与空间意义重构。文章综合运用R语言文本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揭示了政府、当地民众、游客等多元行动者与技术媒介在非遗展演中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非遗展演实质是一个由多元行动者共同构建的复杂网络,该网络将非遗与物质、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紧密交织,不同行动者基于自身利益诉求,采用差异化的符号操演策略参与文化生产。政府通过景观政治途径构建民族国家叙事,游客通过身体实践实现仪式消费过程,当地民众则借助文化符号再造维系地方神圣性。非遗展演实践反映了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协商过程,这一过程重塑了空间意义,揭示了非遗展演中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动态耦合张力,这正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为理解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遗产的流动性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相关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文化旅游 非遗展演 空间冲突与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周口文化旅游的营销策略研究--以太昊陵景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 宋晨鹏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09-214,260,共7页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景区新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和非官方账号运营情况进行了调研,探究了周口市太昊陵景区新媒体营销的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官方账号的运营现状不佳,存在如“粉丝”量少、内容单一、互动不足...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景区新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和非官方账号运营情况进行了调研,探究了周口市太昊陵景区新媒体营销的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官方账号的运营现状不佳,存在如“粉丝”量少、内容单一、互动不足、部分平台断更或未注册等问题;太昊陵景区新媒体营销问题凸显,存在新媒体工具应用不足、营销内容缺乏创新、营销方式缺乏新媒体思维、互动参与不够、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等问题。基于此,从明确目标市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加强互动参与、打造新媒体营销矩阵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新媒体的营销策略,以期为提升景区营销效果、增强品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文化旅游 营销策略 太昊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14
作者 陈聪 信慧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文明纽带,在“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文化遗产、生态景观和多元民族文化等资源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成为促进沿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文明纽带,在“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文化遗产、生态景观和多元民族文化等资源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成为促进沿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由刘洋编写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理论探讨了文旅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并深度思考了如何基于文旅资源整合助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为当前研究城市跨区域合作与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城市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游戏传播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机理与路径
15
作者 秦宗财 陈逸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文化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寻找和体验文化符号并享受其意义价值的象征系统。数字媒介环境下,游戏媒介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尤其是青年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研究数字游戏传播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对于广泛传播中华... 文化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寻找和体验文化符号并享受其意义价值的象征系统。数字媒介环境下,游戏媒介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尤其是青年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研究数字游戏传播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对于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文化旅游吸引物作为数字游戏的传播对象,需要通过再表征成为游戏内的符号实体,并在与游戏用户的互动中完成符号的意义传递。基于对文化旅游吸引物系统中的表征符号、再表征后的游戏符号和游戏用户等要素的内在关系分析,提出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选择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理想并具有游戏适性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积极运用像似符号对其再表征,重视游戏用户的主体地位,同时应用融合“涵化”理念的游戏用户本位游戏模式,增强游戏用户对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情感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 传播 文化旅游吸引物 机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空间结构识别及优化
16
作者 李圆佳 韩秋晨 +1 位作者 胡静 尹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1,共9页
为实现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和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裕度差距明显,呈“单核集聚,次核逐级递减”的空间特征;(2)区域... 为实现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和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裕度差距明显,呈“单核集聚,次核逐级递减”的空间特征;(2)区域整体旅游经济发展不均匀,呈“单一中心,整体较低”的格局,旅游走廊尚未形成,缺乏旅游经济发展主轴;(3)区域整体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存在微弱空间错位现象,多数市(区/县)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低质量发展;(4)通过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渝中区引领,找准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发展的定位,构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支撑区、重点发展区、融合发展区的三大错位发展分区,打造红色主题鲜明、经济融合发展的“双核三区”区域红色旅游整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红色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空间错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在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评《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以上海为例》
17
作者 阎书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不仅保存和展示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艺术作品,还在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不仅保存和展示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艺术作品,还在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长,博物馆的功能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并逐渐成为促进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力量。由王玲编著的《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以上海为例》一书,以上海地区为例,系统探讨了博物馆在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 文化交流 博物馆旅游 公共文化空间 城市形象 艺术作品 系统探讨 城市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游融合视域下角色设计、电影语言和城市旅游文化的交互探索
18
作者 宋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6-40,共5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深入,影游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趋势。探讨了影游融合背景下角色设计、电影语言与城市旅游文化的交互作用。同时,研究影游融合通过技术赋能与叙事创新,使角色设计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文化载体,电影...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深入,影游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趋势。探讨了影游融合背景下角色设计、电影语言与城市旅游文化的交互作用。同时,研究影游融合通过技术赋能与叙事创新,使角色设计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文化载体,电影语言转化为城市旅游的叙事工具,而城市旅游文化则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虚实共生。分析三者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游融合 角色设计 电影语言 旅游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消费促进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来自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的实证
19
作者 于秋阳 刘心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5,180,共15页
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文旅融合的进程中,促进文化和旅游在消费层面高质量融合,不仅能丰富文旅融合形式,也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路径。在文旅融合实践中,发挥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基于此,将文化和... 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文旅融合的进程中,促进文化和旅游在消费层面高质量融合,不仅能丰富文旅融合形式,也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路径。在文旅融合实践中,发挥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基于此,将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全国2013—2023年上市文旅企业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可以证实该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内文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缓解融资约束和推动研发创新两大作用机制来看,该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企业层面,该政策对小型和非国有文旅企业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在地区层面,对非一线城市和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优。上述发现或结论,拓展了该试点示范政策的微观效应和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据此可为政策优化以及中长期扩大文旅消费提供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旅消费 文化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文旅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化农耕文化旅游名片数字化发展困境·不足与实施路径研究
20
作者 覃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153-155,共3页
数字技术的飞快发展,为文化呈现形式带来突飞猛进的革新,文化+科技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实现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技术设施、文化品牌、场景设置、服务形式上产生数字文... 数字技术的飞快发展,为文化呈现形式带来突飞猛进的革新,文化+科技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实现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技术设施、文化品牌、场景设置、服务形式上产生数字文旅的化学反应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剖析怀化农耕文化的现状、困境与不足,探讨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怀化农耕文化传承路径,打造数字化农耕文化旅游品牌为怀化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参考,也为怀化地区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化 农耕文化旅游名片 数字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