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主义、东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萨义德五年祭重读《东方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正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202,共5页
东方主义批判是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支点之一,萨氏通过其《东方学》阐释了实质上作为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成果的东方及东方主义概念,表现了作者一定程度上的对东方世界历史与现状的真诚情感。它对中国学界积极而冷静地参与当前陷阱... 东方主义批判是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支点之一,萨氏通过其《东方学》阐释了实质上作为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成果的东方及东方主义概念,表现了作者一定程度上的对东方世界历史与现状的真诚情感。它对中国学界积极而冷静地参与当前陷阱密布、冲突不断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交流与文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和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东方主义 文化文学研究 萨义德 和而不同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中的文化研究——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
2
作者 赵雷 胡钟心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I0006-I0006,共1页
将文学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不仅能够避免纯文学分析的单一性与局限性,还可以理解文学作品是如何反映、影响社会文化的。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学的解读,还能为当代社会提供文化思考的材料。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将文学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不仅能够避免纯文学分析的单一性与局限性,还可以理解文学作品是如何反映、影响社会文化的。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学的解读,还能为当代社会提供文化思考的材料。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交集,作者从全球化、女性文化、跨文化、教育等多重视角对英美文学中的文化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学作品 多重视角 文学 文学文化 社会和文化 研究视野 单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市民文化·市民文学——略论市民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3
作者 宋子俊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61,共4页
市民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领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市民生活、思想和文化对中国文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民生活拓宽了中国文学的题... 市民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领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市民生活、思想和文化对中国文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民生活拓宽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是市民意识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品格 ;三是市民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艺术画廊等。因此 ,在今后的历史、政治和文学史的研究及撰述中 ,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 文化文学 地位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传统的文化传播学考察——评《从诗经出发》
4
作者 彭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诗经》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数千年的文学与文化发展之路。雍也的《从诗经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波涛中溯源而上,探寻那隐藏在古老诗句背后的文化宝藏,开启了一扇洞察《诗经》在域外传播与发展的大门,引领读者...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诗经》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数千年的文学与文化发展之路。雍也的《从诗经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波涛中溯源而上,探寻那隐藏在古老诗句背后的文化宝藏,开启了一扇洞察《诗经》在域外传播与发展的大门,引领读者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经 华夏文明 文化传播学 文化之旅 域外传播 文化宝藏 文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被引量:58
5
作者 王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文学 地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胜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0-94,共5页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文学表达 文学文化呈现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克里斯默斯在《八月之光》中的文化与文学功能 被引量:5
7
作者 江智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威廉.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塑造了克里斯默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与文学功能的小说人物。克里斯默斯的文化功能主要是体现于这一人物本身在作家构建作品中特有的包括历史、宗教、种族歧视以及通过描述克里斯默斯的性行为来揭示的人性等... 威廉.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塑造了克里斯默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与文学功能的小说人物。克里斯默斯的文化功能主要是体现于这一人物本身在作家构建作品中特有的包括历史、宗教、种族歧视以及通过描述克里斯默斯的性行为来揭示的人性等方面的文化氛围,而其文学功能则主要是体现在克里斯默斯在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克里斯默斯象征着福克纳小说创作的高超的艺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斯默斯 《八月之光》 文化文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传统的上海杂交——周瘦鹃言情小说与欧美现代文学文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建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共18页
在民国初到1920年代末的文坛上,像周瘦鹃那样多产善变的作家并不多见。几乎与他在翻译方面等量齐观,短篇小说的创作也达数百篇之多。这些小说大多属于"言情"类型,无非描写情场男女悲欢离合,芸芸众生喜怒哀乐,涉及爱情、婚姻... 在民国初到1920年代末的文坛上,像周瘦鹃那样多产善变的作家并不多见。几乎与他在翻译方面等量齐观,短篇小说的创作也达数百篇之多。这些小说大多属于"言情"类型,无非描写情场男女悲欢离合,芸芸众生喜怒哀乐,涉及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题材,反映了以"核心家庭"为中心的都市现代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与他在政治上批评军政当局、维护民国宪政的态度相一致,部分作品揭露平民疾苦与社会不公,抨击或讽刺冠冕堂皇的当世"英雄",实质上表达了周氏力图建构中产阶级社会秩序的愿景。其语言与表现手法驳杂多样,既根植于古典抒情传统,又紧跟都市时尚,从西洋文学与电影文化汲取资源,与法国浪漫主义、好莱坞电影美学、英国维多利亚文化乃至基督教思想等错综纠缠。他的小说可说是"为情而死"的现代改写,却体现了上海这一东方都会在文化上的杂交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瘦鹃 言情小说 抒情传统 欧美现代文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文化”与伦理的审美生活建构——理查德·罗蒂伦理学思想的美学向度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理查德·罗蒂以非传统道德的文学来喻指其反传统道德的伦理观,从而倡导建构一种以"文学文化"为基础的"伦理的审美生活"范型,此范型一方面在私人领域标举以自我叙述创造性与丰富性为特征的审美生活,另一方面又... 理查德·罗蒂以非传统道德的文学来喻指其反传统道德的伦理观,从而倡导建构一种以"文学文化"为基础的"伦理的审美生活"范型,此范型一方面在私人领域标举以自我叙述创造性与丰富性为特征的审美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公共领域诉求一种以"痛苦"和文学移情作用为纽带的协同伦理,从而力图避免私人审美生活之残酷倾向与局限。值得注意的是,罗蒂"伦理的审美生活"构想既以个体与社会的截然两分为逻辑前提,同时又以二者不可避免的接合为归宿与依据,这便使得其相关构想最终陷入自相悖反的艰困境地,其伦理的审美生活建构也因之异变为一种审美生活的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化”伦理 日常生活 审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学文化与地域性文学事功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寿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文学功利主义在文学理论范畴一直是被否定的对象,但在文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地域文化建设方面,文学功利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特别是在社会事功的建构之中,文学功利性的讲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文学事功在社会意义上的展开,即形成了一个... 文学功利主义在文学理论范畴一直是被否定的对象,但在文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地域文化建设方面,文学功利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特别是在社会事功的建构之中,文学功利性的讲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文学事功在社会意义上的展开,即形成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建设的一定格局。一般而言,这种地域文化可以自然形成,但如果一定地域有一定的规划、奖励或其他措施有意形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文学事功的讲求在文学创作的理论方面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在社会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意义上则应另眼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功利 文学事功 文学文化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静、吕留良文字狱案与崇德吕氏文学、文化家族的衰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毓洲 赵东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5-198,共4页
浙江崇德吕留良家族是明清之际江南闻名的文化、文学之家。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早年参加抗清运动,晚年以遗民自居,拒绝与清廷合作。他以表彰朱子之学和评选时文而受到人们的高度推崇,被奉为"东海夫子",这是吕... 浙江崇德吕留良家族是明清之际江南闻名的文化、文学之家。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早年参加抗清运动,晚年以遗民自居,拒绝与清廷合作。他以表彰朱子之学和评选时文而受到人们的高度推崇,被奉为"东海夫子",这是吕氏家族的荣耀。雍正六年九月发生的曾静反清案,牵累已故45年的吕留良并构成文字狱大案,吕氏族众遭遇惨祸,死者戮尸枭示,生者或斩或流。流放到东北的吕氏族裔由于被剥夺了读书仕进、求取功名的资格,只得通过行医、经商等途径维持生计,这是吕氏文学、文化家族的大不幸。不过,吕氏家族是书香门第,不乏博学多才之士,他们与其他流人文士一道传播先进文化,为改变东北地区文化落后面貌、推动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狱案 吕留良 吕氏家族 文学文化家族 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文化”与“新人”的塑造——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7-213,共7页
鲍勃·迪伦及其作品,是"文学文化"的典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可谓实至名归;与一般的流行音乐不同,鲍勃·迪伦的作品属于"想象力文化",是"新感受力"的核心所在;它赓续了一个深刻的理想主义... 鲍勃·迪伦及其作品,是"文学文化"的典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可谓实至名归;与一般的流行音乐不同,鲍勃·迪伦的作品属于"想象力文化",是"新感受力"的核心所在;它赓续了一个深刻的理想主义传统,是一种思想动荡的载体。鲍勃·迪伦的作品自觉介入、参与社会议题,思考、诠释时代性问题,创造出了滋养人们隐秘生活、维护自由空间、实现公平正义的诗意的"文学文化";它通过移情、想象达成与扩大了"团结",塑造出了"新人",即"善于成为人的人",有效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对于"文学文化"的创构,鲍勃·迪伦获诺奖这一事件启示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新感受力 理查德·罗蒂 文学文化 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与文化心理——以诺斯罗普·弗莱的加拿大文学观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文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4-290,共7页
诺斯罗普·弗莱是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最富盛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始终贯穿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之中,并与其理论形成相互呼应,唇齿相依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尝试阐释不... 诺斯罗普·弗莱是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最富盛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始终贯穿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之中,并与其理论形成相互呼应,唇齿相依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尝试阐释不同时期弗莱对加拿大评论的侧重,展现其对加拿大文学及文化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斯罗普·弗莱 文学文化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及文化课程群的构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嬿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相对于单纯的单一课程建设,课程群组化可以构架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结构,以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性,有效减少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阐述了构建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群的必要性,并探讨... 相对于单纯的单一课程建设,课程群组化可以构架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结构,以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性,有效减少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阐述了构建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群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课程群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文化课程 课程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文化批评刍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畅广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9,共6页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文化批评 文化精神 文化视界 文化认知控制 文化反思 文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第三世界文学(文化)理论及其在中国接受的反思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世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3-177,共5页
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事实上,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的民族寓言性质、价值对美国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该理论的局限和原因是:划... 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事实上,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的民族寓言性质、价值对美国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该理论的局限和原因是:划分标准的混乱、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及其难以克服的殖民心态。因此,中国应有的选择是:强化问题意识,立足我国特定的文学(文化)现状,把解决国内、国际文化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地建立起有利于我们自己发展的文学(文化)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 中国文化 民族寓言 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和翻译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建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73-74,共2页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不同国家的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就不难理解了。正是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跨文化现象才会产生。从跨文化视角下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翻译,旨...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不同国家的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就不难理解了。正是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跨文化现象才会产生。从跨文化视角下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翻译,旨在提高外国文学翻译的汉语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国文学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幻现实主义视阈中的中拉文学文化可比性探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勇 韩模永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3,共4页
魔幻现实主义是于乡土社会基质上,通联传统印第安文化所生发的一种创作实绩斐然的文学流派。中国的寻根文学虽然在本土文学史上成就卓越,但并没有完成对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间的张力所糅合成的传统文化、文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比较中拉社... 魔幻现实主义是于乡土社会基质上,通联传统印第安文化所生发的一种创作实绩斐然的文学流派。中国的寻根文学虽然在本土文学史上成就卓越,但并没有完成对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间的张力所糅合成的传统文化、文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比较中拉社会经济等文学生发的外部土壤和条件,尤其是可从内部直接作用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文化之自然观等哲学、宗教内容,有助于发现在学术研究上据此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在莫言之后文学创作上深入借鉴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比性 魔幻现实主义 中拉文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文化运作中的文学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寿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135,共7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倡导与建设,所体现的主要是文化品质而不是文学品质。非文学家热衷于言说文学,真正的文学家却更多地热衷于言说文学以外的话题,这使得新文学的倡导体现出明显的文学文化特性。一些一向被认为新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倡导与建设,所体现的主要是文化品质而不是文学品质。非文学家热衷于言说文学,真正的文学家却更多地热衷于言说文学以外的话题,这使得新文学的倡导体现出明显的文学文化特性。一些一向被认为新文学对立面的文学和文化群体可能不认同新文学(包括白话文),但他们的文化取向却属于新文化范畴,因而在文学文化运作中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对立。不过,文学文化的话语背景使得新文化的声势得到强化,但也使得新文学批评受到干扰,新文学建设也因此遭受到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化 文化运动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文化的现代辩证——以《文化洗牌与文学重建:英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先锋文学的产生与提倡变革的现代主义文化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也可以说具有先锋意识的现代文化才是这股文学思潮的内在动力。尽管先锋文学各流派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陈代谢、更新换代、吐故纳新的倾向,注重对传统... 先锋文学的产生与提倡变革的现代主义文化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也可以说具有先锋意识的现代文化才是这股文学思潮的内在动力。尽管先锋文学各流派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陈代谢、更新换代、吐故纳新的倾向,注重对传统文化体系的'大洗牌式'的彻底解构。①先锋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化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体现在独特的审美现代性中。审美现代性与历经百年之久的现代运动有关,其特征是几乎涉及文化、政治、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间断性、矛盾性与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小说 现代文化 文学文化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