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哲学倾向对二战后政治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安洲 吴国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8,共6页
德国文化教育学是20世纪以来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该理论在教育哲学方面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的,是20世纪教育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流派。同时,它对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刻分析,使它又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这种基本倾向和理论特质对于二战... 德国文化教育学是20世纪以来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该理论在教育哲学方面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的,是20世纪教育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流派。同时,它对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刻分析,使它又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这种基本倾向和理论特质对于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化教育学 哲学倾向 战后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绎德国教育精神的文化逻辑——《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蒋凯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德国 教育精神 文化逻辑 文化教育学 教育哲学 比较教育 《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伦豪尔的“普通教育学”:重建文化教育学原理体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莫伦豪尔 《遗忘的关联:论文化教育 普通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理论和文化教育学思想 被引量:8
4
作者 邹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3-89,共7页
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文化教育学家威廉·狄尔泰(W·Dilthey,1833—1911)是本世纪哲学界、教育哲学界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当代西方出现的“狄尔泰复兴”现象使人们敏锐地感到,狄尔泰时代所困扰、所思考、所关注的一系列人... 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文化教育学家威廉·狄尔泰(W·Dilthey,1833—1911)是本世纪哲学界、教育哲学界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当代西方出现的“狄尔泰复兴”现象使人们敏锐地感到,狄尔泰时代所困扰、所思考、所关注的一系列人的哲学问题、教育哲学问题、精神科学问题在当代教育哲学和人的哲学中仍未能解决,有的问题甚至更为尖锐和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哲学问题 科学理论 哲学界 精神科学 文化教育学思想 教育哲学 哲学家 教育学 自然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化基础上重建教育理论——关于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力钢 《外国教育研究》 1988年第2期6-9,共4页
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开放的展开,国内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先后出现了理论繁荣的景象,相比之下,教育科学的研究则较为逊色。我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教育研究尚未摆脱文化传统的束缚(内在的障碍),尚未跳出苏联的僵化的模... 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开放的展开,国内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先后出现了理论繁荣的景象,相比之下,教育科学的研究则较为逊色。我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教育研究尚未摆脱文化传统的束缚(内在的障碍),尚未跳出苏联的僵化的模式(外来的枷锁)。因而,迄今的教育研究不少仍停留在就教育研究教育的水平上,忽视了教育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理论 文化传统 文化交流 学学科建设 教育发展 子系统 文化背景 文化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少年“离土”教育的回归——基于“文化回应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2,共5页
"乡土中国"的格局正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改变,大量乡土在"企业房产"等推土机前不断流失,无数乡民逃离土地,远走他乡,"离土时代"的到来也宣布了乡土文化的黄昏。同时,乡村教育也并未能承担起"传承文化&q... "乡土中国"的格局正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改变,大量乡土在"企业房产"等推土机前不断流失,无数乡民逃离土地,远走他乡,"离土时代"的到来也宣布了乡土文化的黄昏。同时,乡村教育也并未能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城市导向"的教育面前退缩为"忘本的教育"。乡村少年在此环境中经历着特殊的成长烦恼、读书价值的怀疑、乡土身份的迷失、教学文本的困惑以及教学方式的矛盾。"离土"问题在西方文化回应教育学中的共鸣为乡村少年的烦恼找到新的路径,即从教学身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离土"到"归根"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少年 离土 文化回应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改革新思考--一种“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量:8
7
作者 姜勇 Asta Birkeland 刘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0,共6页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因而它需要打造一种"唤醒"的反思氛围;应该是一种熏陶文化之品(Cultur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铸造一种"陶冶"的文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研究生 ALC核心素养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困境与重建——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姜勇 刘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近百年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教育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面对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困境,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学必须重建其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伦理与文化意识。首先,教育目标理应回归传统... 近百年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教育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面对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困境,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学必须重建其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伦理与文化意识。首先,教育目标理应回归传统文化的"大德敦行"这一终极目的。教育之终极目标在此,文化精神重建的核心亦在此。其次,教育内容必须重建传统文化的"良知之学",必须关注传统文化所心心念念的"良知之知",回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良知之情",并切实转化为"良知之行"。再次,教育方法应当转向传统文化的"以善至善",做到方法善与本质善的统一。最后,教育实施要重建传统文化的"虚壹而静",中国的教育改革呼唤意识觉醒的教育者,呼唤静待花开的教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传统文化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视野下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调查研究
9
作者 底会娟 李召存 姜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75,共18页
幼儿园教师质量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编制幼儿园教师质量测评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7个行政区的1768名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 幼儿园教师质量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编制幼儿园教师质量测评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7个行政区的1768名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和信仰之情5个维度构成。(2)幼儿园教师质量中等偏上(M=3.08)。其中,专业之智(M=3.22)、生存之基(M=3.16)、信仰之情(M=3.05)得分较高,自由之性(M=2.80)、文化之品(M=2.84)得分较低。(3)总体上,随教龄增长、职称晋升、职务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逐渐提升;研究生学历教师除专业之智维度外,得分均排名第1;中专学历教师专业之智维度上排名第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优秀绩效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绩效组。(4)整体来看,主城区与郊区幼儿园教师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文化之品维度上,城区教师显著高于郊区教师;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质量差异不显著;示范园教师质量显著优于一级园,一级园又显著优于二级园。(5)职称、年龄、绩效、区域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某一个或两个维度有显著影响,但只有职务对教师质量的所有5个维度都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可见,承担职务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幼儿园教师 教师质量 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的限度——“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量:20
10
作者 姜勇 戴乃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9,共8页
近十多年来,"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追捧与褒扬,似乎唯有"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才是真研究,才是好研究。一时之间,以证据为基础的、迷恋大数据的教育研究成为了时代的呼声。我们主张用"文化存在... 近十多年来,"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追捧与褒扬,似乎唯有"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才是真研究,才是好研究。一时之间,以证据为基础的、迷恋大数据的教育研究成为了时代的呼声。我们主张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观点一,爱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教育研究是有人文情怀和爱的情感的,只用数据来说话的教育研究会成为一种"冷漠"的、"冰冷"的、"僵硬"的研究,缺乏精神追求与终极信仰,只有"活泼泼"的教育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彰显生命关怀和人文情怀的。因此,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我们主张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在关系上要有"相遇"的过程。观点二,思是人的存在的重要可能。追求"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往往迷恋于各种大数据的挖掘、积累,执迷于各种数理统计模型和数据的运算与建模,操持于数据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却缺乏教育研究的本真的"思",缺少对教育价值的理性探讨,缺失对教育思想的探求与寻绎,从而将教育研究带入只见数据而缺乏原创思想的"无思"的境地。观点三,信仰是人的存在的重要支柱。教育研究不只是运用数据和"证据"来说话,它更重要的是研究者用心来说话,用情感来说话,用自己一生的信念来说话,所以,信仰问题才是困扰很多教育研究的大问题。没有敬畏、虔诚、执着的信念与信仰,研究者很难真正爱上教育研究,也很难从千变万化的数据中寻找到教育的规律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大数据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有感
11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08-108,共1页
初次与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学文化性格》相遇,是经由一位老师推荐的。他指出:“《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是一本有着自己个性的好书,每一位从事教育的研究者都应该拿来仔细研读。”于是专程去书店购买了此书。在书店我简要的翻阅了此书的... 初次与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学文化性格》相遇,是经由一位老师推荐的。他指出:“《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是一本有着自己个性的好书,每一位从事教育的研究者都应该拿来仔细研读。”于是专程去书店购买了此书。在书店我简要的翻阅了此书的序言和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文化性格》 研究者 老师 书店 研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的文化观
12
作者 雷兵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文化的习得性、文化构成的层次性和教育的双重文化功能是教育对文化界说的三个最基本方面 ,文化对课程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及人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决定了文化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教育的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 文化的习得性、文化构成的层次性和教育的双重文化功能是教育对文化界说的三个最基本方面 ,文化对课程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及人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决定了文化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教育的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变迁功能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文化 文化功能 生态环境 文化选择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普朗格的生活形式的文化哲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6,共7页
斯普朗格把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与伦理学对人格问题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人的生命形式为文化哲学的核心范畴,研究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发展了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心理学,另一方面又将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从认识论研究的路向... 斯普朗格把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与伦理学对人格问题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人的生命形式为文化哲学的核心范畴,研究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发展了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心理学,另一方面又将精神科学的心理学从认识论研究的路向转变为道德行为的研究路向,打通了文化哲学与教育理论的关系,从而使文化哲学的研究落到了实践的层面上,进入了对人的道德行为的研究。这些都使他在文化哲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对生活形式的文化意义的揭示、对生活形式对于人的社会行为、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形成的作用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思考文化教育问题、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普朗格 狄尔泰 文化哲学 人的个性 人格 文化心理学 伦理学 文化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14
作者 王贝贝 《地理教学》 2016年第6期1-1,共1页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本书著者江正杰从事大学经典教育多年,首创经典文化教育学体系,倡导通过经典文章、书籍的学习...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本书著者江正杰从事大学经典教育多年,首创经典文化教育学体系,倡导通过经典文章、书籍的学习来开展文化教育。在其看来,《学记》所述教育学并非一般的教育学,而是经典文化教育学。著者对《学记》开展深入解读,明确肯定并强调《学记》中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当今教育的指导价值,认为当今教学模式应当主张经典本位,倡导建立独立的文化教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文化教育学 教育理想 经典文章 教育理念 经典教育 战国晚期 典章制度 教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