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认识王韬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置书英国事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正平 叶哲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6,共7页
在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王韬是一位先驱性人物。他于1867-1870年间在西欧的游历被后世的研究者普遍视为其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游历本身也是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事件。然而,在事后的文本叙述中,王韬夸大了游历中个别事件的意义... 在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王韬是一位先驱性人物。他于1867-1870年间在西欧的游历被后世的研究者普遍视为其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游历本身也是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事件。然而,在事后的文本叙述中,王韬夸大了游历中个别事件的意义;后世的研究者受王韬叙述的引导暗示,再加上考证困难、习惯思维的影响等因素,也往往放大了这些事件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历史意义。本文即以王韬曾置书英国的事件为例对上述现象进行剖析,试图还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义 王韬 中外文化教育交流 “置书英国事件” 近代教育事业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会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朗 傅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6,共10页
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伦敦会作为最早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英国基督教布道会,致力于采取"社会服务型"传教策略和方式在华开展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活动长达一个多世纪,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就读于伦敦会创办的... 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伦敦会作为最早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英国基督教布道会,致力于采取"社会服务型"传教策略和方式在华开展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活动长达一个多世纪,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就读于伦敦会创办的各类学校,或协助伦敦会传教士在华开展翻译及其他文教活动,王韬、孙中山、许地山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探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伦敦会之间所建立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界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了解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会 中西文化教育交流 王韬 孙中山 许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布莱特项目对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建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项目,该项目在美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富布莱特项目对于我国正在兴起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际... 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项目,该项目在美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富布莱特项目对于我国正在兴起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实质,防止美国的"和平演变";另一方面有益于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塑造中国美好的世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布莱特项目 国际 文化教育交流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交流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德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5-101,共7页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文化教育交流 近代中国 日本学 派遣留学 维新 译书 学校 教科书 女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反思的视角看日本文化教育交流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5
作者 张桂菊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日本与中国儒家及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走过了从吸收模仿、冲突对立到相互融合的过程,日本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古代的"和魂汉才"到近代的"和魂洋才"的嬗变。日本民族较强的"文化反思"意识促进了其教育现... 日本与中国儒家及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走过了从吸收模仿、冲突对立到相互融合的过程,日本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古代的"和魂汉才"到近代的"和魂洋才"的嬗变。日本民族较强的"文化反思"意识促进了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注日本文化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教育交流的传承、多元、开放、自觉的发展趋势,促进未来世界和平发展,实现全球教育的和谐、差异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教育交流 教育现代化 文化反思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论坛举行
6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10-110,共1页
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深化,研究21世纪全球化时代高校人文教育的新问题,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以“在21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的要求,海峡两岸高等院校的文化素... 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深化,研究21世纪全球化时代高校人文教育的新问题,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以“在21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的要求,海峡两岸高等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化”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论坛”于3月21日至22日在顺德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海峡两岸 通识教育 教育论坛 高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教育交流 全球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庙:地域文化交互中的特殊媒介——以桂越两地文庙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蓝日模 周洪宇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0,共6页
南宁孔庙与河内文庙诞生背景相似、年代相近、礼制相仿。进一步发挥两处文庙作为"学庙"在地域文化交互中的特殊媒介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乃至政治、经济功能,促进国家与社会样态及民众心理结构的形成... 南宁孔庙与河内文庙诞生背景相似、年代相近、礼制相仿。进一步发挥两处文庙作为"学庙"在地域文化交互中的特殊媒介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乃至政治、经济功能,促进国家与社会样态及民众心理结构的形成,让中国与越南的这两个拥有"亲缘"基因的相互交融的重要文化符号得到进一步强化、升华,进而辐射其他东南亚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庙 桂越 文化教育交流 特殊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乡随俗”:明清耶稣会士的文化适应政策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邦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4-160,共7页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揭开了中西两大文明之间的第一次直接相遇与对话的序幕。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来华耶稣会士经过一段曲折历程后,创造性地采取了“文化适应”政策,即“入乡随俗”。由于来华托钵修会天主教士对之全盘否定,...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揭开了中西两大文明之间的第一次直接相遇与对话的序幕。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来华耶稣会士经过一段曲折历程后,创造性地采取了“文化适应”政策,即“入乡随俗”。由于来华托钵修会天主教士对之全盘否定,从而引发了中西“礼仪之争”,导致清初“禁教”政策的出笼和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中断。以林乐知、李提摩太为代表的晚清来华自由派新教士基本上继承了文化适应政策,从而使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得以恢复和发展。本文认为文化适应策略不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且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仍有普遍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教育交流 文化适应策略 耶稣会士 新教传教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适应市场、技术和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澳大利亚、新西兰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与就业制度情况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中等职业教育赴澳新考察团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13期62-64,共3页
应新西兰教育交流中心和澳大利亚中国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的邀请,本团于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适应市场 发展变化 就业制度 招生考试 职业教育 2004年11月 经济 技术 文化教育交流 考察学习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日教育关系的力著——评介《中日教育关系史》
10
作者 黎明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3-64,共2页
王桂教授主编的《中日教育关系史》,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研究中日几千年来教育关系的书。通篇详细介绍了从远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之间源源流长的文化教育交往,以及不同历史... 王桂教授主编的《中日教育关系史》,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研究中日几千年来教育关系的书。通篇详细介绍了从远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之间源源流长的文化教育交往,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中日教育关系的性质、状况及其意义,填补了我国中日关系研究中的一项空白。《中日教育关系史》,既不同于中国教育史、日本教育史等国别教育史,又不同于中日两国教育比较史。它不是中日教育的简单相加或并列的比较,而是中日两国教育文化交流、摩擦、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史。它论证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共同现象,不同国家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一种客观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教育 关系史 教育关系 文化教育交流 研究中 中日两国 国别教育 教育文化交流 文化输入 文化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系
11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发展留学生教育所创建,主要负责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和赴外留学生,承担着学校教育国际化“桥头堡”和“试验区”的作用。学院是国家语委批准挂牌的国际汉语教...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发展留学生教育所创建,主要负责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和赴外留学生,承担着学校教育国际化“桥头堡”和“试验区”的作用。学院是国家语委批准挂牌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和考试基地,也是国家汉办指定的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国际化 来华留学生 留学生教育 国家汉办 汉语系 文化教育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我省部分高校任教的美籍教师来我院交流教学经验
12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0-120,共1页
一月上旬,在我省部分高等院校任教的十二位美籍教师汇聚我院,开展了为时一周的教学研究活动、 这批美籍教师是应四川省文化教育交流学会邀请,由北美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于一九八四年九月分别派到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医学院,重庆师范学院,重... 一月上旬,在我省部分高等院校任教的十二位美籍教师汇聚我院,开展了为时一周的教学研究活动、 这批美籍教师是应四川省文化教育交流学会邀请,由北美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于一九八四年九月分别派到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医学院,重庆师范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南充师范学院等校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的。其中四位曾来我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他们在上述各校的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教师 交流教学 文化教育交流 高校 师范学院 教学研究活动 重庆建筑 四川省 学习汉语 南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之我见
13
作者 李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86,共1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各国各地区问的文化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快。然而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等方面还很不够.还需大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坚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各国各地区问的文化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快。然而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等方面还很不够.还需大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坚持留学生的派遣和扩大接受留学生的规模,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使高等教育规章制度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化教育交流 国际惯例接轨 经济全球化 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 规章制度 学术水平 留学生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外学生交换:历程、特征与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飞 宋晓波 郑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民国时期,我国先后与美国、德国、印度、法国等多个国家签署学生交换协议,双方互遣学生,成为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外学生交换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衰退和再兴四个阶段,... 民国时期,我国先后与美国、德国、印度、法国等多个国家签署学生交换协议,双方互遣学生,成为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外学生交换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衰退和再兴四个阶段,其中各类大学、文化教育机构、各国政府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国时期的中外学生交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交换的国别及参与高校多元化,交换生的类别及攻读专业多样化,交换的管理方式渐趋规范化。民国时期的中外学生交换,促进了其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育了一批骨干人才,对丰富高校人才培育模式、推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与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学生交换 留学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化教育交流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
15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19,共2页
“文化教育交流,贵在心灵沟通。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关键词 现代中医药 文化教育交流 心灵沟通 汉语教学 孔子学院 中国文化 澳大利亚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格查理大学外国留学生的管理
16
作者 宋玉玲 《国际论坛》 1996年第2期50-53,共4页
【正】 1993年9月27日根据中捷两国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我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布拉格查理大学进修。留学期间,我了解到查理大学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些情况。他们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关键词 外国留学生 布拉格 城市大学 学生教育管理 捷克斯洛伐克 学校 捷克语 入境签证 文化教育交流 居留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