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种族主义到白人身份政治:美国后民权时代白人民族主义的流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玲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从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冲突事件到2021年1月的“国会山骚乱”,美国社会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白人极端主义典型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今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势力的蔓延及其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强烈冲击。后民权时代的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呈现为文化... 从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冲突事件到2021年1月的“国会山骚乱”,美国社会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白人极端主义典型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今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势力的蔓延及其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强烈冲击。后民权时代的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呈现为文化种族主义形态,不同于种族隔离时期的白人至上主义。而当今美国白人身份政治的兴起,则进一步赋予白人民族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在选举政治推动下,新白人民族主义思想正日益深入影响美国右翼政治势力,成为极端话语与政治暴力主流化背后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民权时代 白人民族主义 文化种族主义 白人身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探赜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理论维度重在回答“融入什么”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与政治性、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与开放性;实践维度重在回答“怎样融入”问题,强调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关联性,围绕学生主体实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深讲透讲活讲新,发挥教师主导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价值维度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3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朝统一南方过程中的文化向心力与政治认同塑造
4
作者 李磊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7,共9页
以文化认同沟通朝野、争取人心归附,这是魏晋南朝的塑造政治认同的新路径。梁陈之际,无论是旨在建构王朝的陈霸先、王琳,还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均以争取士人归心来塑造政治认同。陈武帝翦除各方势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各地士族纳入政... 以文化认同沟通朝野、争取人心归附,这是魏晋南朝的塑造政治认同的新路径。梁陈之际,无论是旨在建构王朝的陈霸先、王琳,还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均以争取士人归心来塑造政治认同。陈武帝翦除各方势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各地士族纳入政权的过程。称帝前夕,陈武帝在各州恢复中正之职,规定“中正押上”为选官的必经程序。陈朝官制按照士族的立场划分清、浊官。陈武帝举办众多的文教活动以展现与士族的文化共识。陈朝迎合士人政策的出台,与其面临萧庄朝廷的挑战有关。支持萧庄朝廷的,除了王琳势力,还有陈郡袁氏、庐江何氏、南阳刘氏、吴郡朱氏等,他们以文书制作、历史撰述塑造对萧庄朝廷的正统性认同。割据势力如鲁悉达、陈宝应、欧阳[危页]等人,招纳流寓其地的士人以赢取声誉、巩固统治。陈文帝翦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同时,以文化认同来缝合政治裂痕。他以学校设立为契机,将政治疏离派、隐逸派、流寓士人任命为学官。陈宣帝、陈后主则通过举办释奠礼等文教仪式,激发士族的王朝认同。文化向心力在陈朝的认同塑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朝 士族 文化向心力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文化批判——冯天瑜遗著《周制与秦制》述论
5
作者 何晓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3,共8页
《周制与秦制》的完成,是冯天瑜学术生涯的内在逻辑延伸和圆满收官。冯天瑜强调,制度不能单独决定历史,须以物质文化为前提,精神文化作引领,三者交相互动,结为有机整体,共同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制度决定论”并不可取。冯天瑜... 《周制与秦制》的完成,是冯天瑜学术生涯的内在逻辑延伸和圆满收官。冯天瑜强调,制度不能单独决定历史,须以物质文化为前提,精神文化作引领,三者交相互动,结为有机整体,共同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制度决定论”并不可取。冯天瑜分别梳理了周制与秦制的历史由来、政治要素和文化遗产,进而指出,由周秦二制综会而成的改良版汉制,才是此后两千年王朝制度的主流。冯天瑜对比“由一而多”的周制文化与“由多而一”的秦制文化的不同特质,又归纳汉制文化的特质,即周秦互渗,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综合儒道法的汉制文化,在唐宋时代达到辉煌顶峰。以人文精神为向导的历史研究,从来就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冯天瑜切实关心的是,中国制度近代转型的动力与障碍、优长与短板皆与周秦二制的遗存及互动相关,周秦二制皆未能成为近代文明完整的孵化器。时至今日,法治、民主与科学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仍有待向深度、广度拓进,从而迈向马克思所言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政治制度 文化批判 周制 秦制 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文化自觉与政治自觉——从政治文化说起
6
作者 刘训练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1,16,56,57,共8页
当前,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任务,而促进政治学本土化、加强政治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界和... 当前,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任务,而促进政治学本土化、加强政治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界和政治学人的共识。不过,笔者注意到,目前就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话题的讨论,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性的主张之上,还停留在应然状态的构想之上。要想深入推进这个话题,必须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和分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7
作者 张开平 《当代农机》 2025年第9期109-110,共2页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宝贵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更加快捷灵活。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宝贵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更加快捷灵活。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育人本领等5个方面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因此本课题基于融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以此来适应教育发展新趋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会文化危机及其国内、国际政治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潘亚玲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4,177,178,共21页
美国在即将迎来建国250周年之际正陷入重大的社会文化危机之中。美国的社会文化危机尽管往往被简化为“身份危机”,但事实上是多重危机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转型导致的白人族裔化发展、平权运动转型以及白人和少数族裔的内... 美国在即将迎来建国250周年之际正陷入重大的社会文化危机之中。美国的社会文化危机尽管往往被简化为“身份危机”,但事实上是多重危机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转型导致的白人族裔化发展、平权运动转型以及白人和少数族裔的内部分裂,经济结构转型催生的严重不平等和阶级分化与重组,技术革命爆发加剧的代际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冲突。美国的社会文化危机经过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双重传导,与其在进入21世纪后接连遭遇的安全、经济和制度危机互为因果且相互强化。美国社会文化危机的国内政治效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通过经济、种族和身份性聚居推动选举地理重构,通过联邦、州及政党的多层次极化加剧“对抗政治”,通过建制化/反建制化、国家叙事和“美国例外论”的重构动摇国家认同。美国社会文化危机的国际政治效应通过四个渠道传导,即以“反外交”为核心的外交传导,以逆全球化为核心的市场传导,以移民美国为核心的人文传导,以及以虚拟社区为核心的观念传导。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为应对美国社会文化危机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措施,极有可能加剧美国的“对抗政治”而非“让美国再次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会文化 政治极化 霸权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佳祺 徐成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0,共4页
红色文化是党的宝贵精神资源,具有鲜明的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红色文化对于强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实效性,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党的宝贵精神资源,具有鲜明的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红色文化对于强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实效性,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精选教育内容,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丰富教育形式,助力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打造优质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开展教育评价,保障融入的实效性等多个维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 教育内容 教育形式 教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擦亮育人底色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文涵 田家宇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幅提升,青少年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多元化。这一现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幅提升,青少年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多元化。这一现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挖掘和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其教育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精神—制度:“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的三维结构与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顺雨 陈文君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6,126,共16页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构成,长期以来在学界面临缺乏系统概念界定与测量工具之挑战,进而难以获得积累性的研究进展。基于既有文献中规范分析与经验探讨,沿个体层面的测量进路,将党内政治文化划分为“组织—精...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构成,长期以来在学界面临缺乏系统概念界定与测量工具之挑战,进而难以获得积累性的研究进展。基于既有文献中规范分析与经验探讨,沿个体层面的测量进路,将党内政治文化划分为“组织—精神—制度”三个维度,并借助系统设计而采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了适合中国情境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观测量指标,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 概念建构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合研究——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2
作者 王锐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05,共1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助力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也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实效性,能够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助力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也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实效性,能够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优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实现以“文”育人,以“德”化人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工作者 化人 道德素质 思政课程教学 人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茶文化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畅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166-168,共3页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双重浪潮下,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技术与茶文化相结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深远意义。通过现状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融合路径,并对其实...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双重浪潮下,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技术与茶文化相结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深远意义。通过现状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融合路径,并对其实际成效进行科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化 融合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背景下茶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阳 宋若瑜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在“第二个结合”背景下,以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即健康的生活理念、高尚的精神追求、普遍的饮食习惯为抓手,通过在大学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中融入茶文化的方式,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健康生活、... 在“第二个结合”背景下,以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即健康的生活理念、高尚的精神追求、普遍的饮食习惯为抓手,通过在大学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中融入茶文化的方式,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健康生活、宁静致远的精神世界与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文化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的文化逻辑:价值意蕴、复合样态与路径优化
15
作者 唐庆鹏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50,共13页
文化既是数字空间政治安全利益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状况的基础影响因素,有助于因应数字空间多源流政治亚文化的安全挑战,提高政治安全软实力,塑造数字空间政治安全新格局。数字空间政治安全在文化层面内蕴着“传统—社... 文化既是数字空间政治安全利益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状况的基础影响因素,有助于因应数字空间多源流政治亚文化的安全挑战,提高政治安全软实力,塑造数字空间政治安全新格局。数字空间政治安全在文化层面内蕴着“传统—社会历史性”“政治—价值主导性”“发展—实践时代性”三重叙事样态的有机统一,并叠加作用于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的政策议程与实践行动。新时代维护数字空间政治安全的文化路径,核心是在数字空间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安全文化以厚植政治安全根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铸牢政治安全信念、建设中国式数字文明以增强政治安全自觉,为实现可持续的数字空间安全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持久的文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空间 政治安全 安全文化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母亲”的“文化政治”——试析抗战诗歌性别化意象的意义与修辞
16
作者 程亚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在人类文化中,女性身份经常用于“大地”的隐喻和象征,而文学中自然、地理被性别化的修辞也非常普遍。抗战诗歌是运用女性化象征最为普遍的文学领域。女性身体一向是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话语的“策源地”,作为一个得到充分运用的“符码”... 在人类文化中,女性身份经常用于“大地”的隐喻和象征,而文学中自然、地理被性别化的修辞也非常普遍。抗战诗歌是运用女性化象征最为普遍的文学领域。女性身体一向是民族主义、集体主义话语的“策源地”,作为一个得到充分运用的“符码”,不仅女性的受难激发并扯动了民族主义的同胞情感,女性的母性身份也被充分用作催动集体主义反抗力量的源泉。咏歌母亲、保卫母亲为题材或主题的作品大量浮现在抗战诗歌中,这其实开拓出富有性别意味的特别风景,同时也负载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崇高情感及文化意义。这几乎成为民族主义文学战争动员行之有效的“文化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诗歌 母亲意象 文化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三重向度论析
17
作者 郭英慧 桑学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3,共10页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党的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立场等的集中体现。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能够充分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具有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净化党内政...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党的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立场等的集中体现。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能够充分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具有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现实意蕴。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从演进历程中梳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阶段目标与内容构成,从逻辑理路中厘清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向与功能作用,从实践进路中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18
作者 杨少波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103,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需要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对此,应多措并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需要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对此,应多措并行,通过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教育工作者综合素养、建设隐性校园文化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简论
19
作者 尹楠 邵献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1,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实现“以文化人”目标的核心路径,其本质在于借助文化特有的浸润性、渗透性和持久性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形态。从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维视角出发,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实现“以文化人”目标的核心路径,其本质在于借助文化特有的浸润性、渗透性和持久性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形态。从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维视角出发,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内在机理、载体形态及创新路径。文化载体通过价值内嵌的隐性渗透、场域互动的具身认知与代际传递的价值共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文化载体时须秉持系统性思维、整合多元化载体资源、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载体 育人机制 载体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长江文化传承的推动——评《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
20
作者 刘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学生品格、指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使命。将长江文化巧妙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不仅是对中华优...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学生品格、指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使命。将长江文化巧妙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三王春法编著的《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是一部深刻探讨长江文化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 勤劳勇敢 学生品格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