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排斥反应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莹 杨宜音 赵志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1-730,共10页
全球化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跨国界传播,也可能因为侵蚀地方(local)传统文化使人感到恐慌。文化排斥现象就是人们对全球化过程的反应之一,它是指人们为了使传统文化免遭污染而可能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排斥。文化排斥反应出现的前提是双文化... 全球化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跨国界传播,也可能因为侵蚀地方(local)传统文化使人感到恐慌。文化排斥现象就是人们对全球化过程的反应之一,它是指人们为了使传统文化免遭污染而可能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排斥。文化排斥反应出现的前提是双文化启动效应,即在两种或多种文化共同出现的情境中文化的类别属性被凸显出来。其中,厌恶性情绪是双文化情境激发出文化排斥反应的中介机制。文化排斥反应具有的边界属性:内群体象征性文化被污染、人们感知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性、或存在性动机被唤起、具有较高认知需求、受类别化思维启动、对外来文化认同较低或对内群文化认同较高时,人们更倾向于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排斥性反应。未来研究将借鉴文化排斥研究范式探讨更广泛的群际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排斥反应 文化启动效应 符号排斥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威胁、文化排斥与受挫怨恨——新“土客”关系下的移民排斥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92,共10页
新城市化下外来移民大量聚集于大都市,引发新"土客"矛盾。本文借鉴西方移民态度理论,以上海随机调查样本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移民态度状况、群体差异和成因。结果发现,基于文化认同的排斥稳健而强烈,但以客观社会经济结构壁垒测... 新城市化下外来移民大量聚集于大都市,引发新"土客"矛盾。本文借鉴西方移民态度理论,以上海随机调查样本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移民态度状况、群体差异和成因。结果发现,基于文化认同的排斥稳健而强烈,但以客观社会经济结构壁垒测量的现实利益威胁假说未得到验证。分析表明,过去和未来的利益和状况的主观判断成为影响本地居民移民态度的关键:对于新移民一代(有或无本地户籍),移民排斥主要源于其对未来生活状况的预期,而本地人的排斥受到其过去改革进程中利益受损评估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本地人移民态度形成的"受挫怨恨"假说,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拓展了"悲观预期"假设,并呼吁加强对本地居民的移民接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移民态度 文化排斥 利益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困境 被引量:6
3
作者 胡艳辉 《湖湘论坛》 200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对文化排斥情境下的农民工市民化困境进行分析探讨,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制度障碍,弱化文化排斥的情境,通过农民工提高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才能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关键词 文化排斥 农民工市民化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中差等正义的类型、危害与矫正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治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8,共8页
社会治理中的差等正义分为政治失语、经济歧视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其典型表现分别是代表权不足、利益分配失衡、身份认同危机,其危害是政府公共性背离和民主的没落,蚕食弱势群体利益,引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侵蚀政府运行根基,形成合法性危... 社会治理中的差等正义分为政治失语、经济歧视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其典型表现分别是代表权不足、利益分配失衡、身份认同危机,其危害是政府公共性背离和民主的没落,蚕食弱势群体利益,引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侵蚀政府运行根基,形成合法性危机。为此,可分别通过政治场域中的民主与参与、经济纬度上的再分配与共享、文化向路上的包容与承认来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等正义 政治失语 经济歧视 文化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以中联重科并购CIFA为例
5
作者 黎文飞 李郑鹏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9,共10页
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面临着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文化排斥和法律风险,PE(私募股权)能否帮助企业克服上述跨国并购的障碍?以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为研究对象,探讨PE在跨国并购中扮演的角色、影响机制及并购绩... 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面临着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文化排斥和法律风险,PE(私募股权)能否帮助企业克服上述跨国并购的障碍?以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为研究对象,探讨PE在跨国并购中扮演的角色、影响机制及并购绩效。主要结论是:第一,中联重科的股东弘毅投资通过高盛与CIFA的实际控制人曼达林基金商议达成并购意向,为中联重科并购CIFA奠定了基础,即PE扮演“引路人”的角色;第二,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参与中联重科并购CIFA,通过设立特殊目的机构淡化国家色彩和降低外方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对我国企业的“认知偏差”,还规避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即PE扮演“摆渡人”的角色;第三,中联重科与三家PE签订期权协议,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成功收购CIFA,因此并购后PE会继续对整合过程给予专业指导,即PE扮演“指导人”的角色;第四,中联重科通过联合三家PE参与并购CIFA,在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文化排斥和降低法律风险的基础上降低了并购溢价,提高了并购长期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募股权 跨国并购 文化排斥 法律风险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